水稻底部叶子干枯什么原因,怎样防治
水稻恶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带病的种子或稻草,病菌随着种子萌发而繁殖,从秧苗的芽鞘或伤口侵入,引起秧苗发病徒长。
发病秧苗常枯萎死亡。
未枯死的病苗为淡黄绿色,生长细长,一般高出健苗三分之一左右;根部发育不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
带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带到大田,引起稻苗发病。
当水稻抽穗开花时,病菌经风雨传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带病菌,循环侵染为害水稻。
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水稻播种后,灰飞虱在病麦上吸毒后再传到水稻秧苗上。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毒源的多少,主要看越冬作物(大、小麦)条纹叶枯病发生的轻重。若冬春季灰飞虱成活率高、繁殖数量大,则传毒的概率就高。粳稻较籼稻易感病,秧苗期和本田分蘖期较易感病。因此,应采取以防治灰飞虱为主的综防措施。
(1)推广优质抗病品种,提倡连片种植,减少插花田。
(2)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通过推迟播栽期,避开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可减轻秧田的药剂防治压力,如江苏沿江、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推迟播栽期(常规水育秧于5月20日前后播种),避开灰飞虱成虫迁入高峰,可显著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3)推广肥床旱育秧技术:因灰飞虱具趋水趋嫩绿性,秧苗旱育,植株健壮,灰飞虱迁入量明显比水育秧田少,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水稻健株分蘖,提高秧苗抗病能力。同时,铲除田边杂草,减少毒源。
(4)坚持防治秧田期、保护本田期,防治早稻田、保护晚稻田的原则:重点做好药剂浸种工作,使用吡虫啉等有效药剂浸种,压低秧田灰飞虱虫量,减轻发病率。同时应掌握在5月底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6月上旬二代孵化高峰期,每667米225%吡蚜酮悬浮剂20克防治。另外对秧田周围50米范围内的田块一并喷药防治,减少虫口基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5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