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植最悠久的农作物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作物生产历史非常悠久,从最先开始驯化野生植物发展到现代作物生产已近万年。在新石器时代,人们根据漫长的植物采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开始把一些可供食用的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例如,在至少8000年前,谷子就已经在黄河流域得到广泛种植,黍稷也同时被北方居民所驯化。以关中、晋南和豫西为中心的仰韶文化和以山东为中心的北辛—大汶口文化均以种植粟黍为特征,北部辽燕地区的红山文化也属粟作农业区。在南方,水稻最早被驯化,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距今近7000年的稻作遗存,而在湖南彭头山也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稻作遗存。刀耕火种农业和迁徙式农业是这个时期农业的典型特征。一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犁耕工具的出现,以牛耕和铁耕为标志的古代传统农业才开始逐渐成形。从典籍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在新石器时代之后我国古代作物生产发展演变的脉络。例如,在《诗经》(公元前11—前5世纪)中频繁地出现黍的诗,说明当时黍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他粮食作物如谷子、水稻、大豆、大麦等也被提及。同时,《诗经》还提到了韭菜、冬葵、菜瓜、蔓菁、萝卜、葫芦、莼菜、竹笋等蔬菜作物,榛、栗、桃、李、梅、杏、枣等果树作物,桑、花椒、大麻等纤维、染料、药材、林木等作物。此外,在《诗经》中还对黍稷和大麦有品种分类的记载。《诗经》和另一本同时期著作《夏小正》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如开花结实等的生理生态特点有比较详细的记录,并且这些知识被广泛用于指导当时的农事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由于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逐渐加深,对适宜特定地区栽培的作物和适宜特定作物生长的地区有了更多了解。因此,在这个时期,不少作物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
1、种植时间
种植芥菜可以在每年的春秋季节进行,且植株喜冷凉的环境,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度之间,秋季播种存活率更高,而且播种最好在秋季的7-10月份之间进行,以免高温影响芥菜的出苗率。
2、播种种植
播种种植芥菜时,要将新采收的种子放入冰箱的冷藏格低温催芽处理,然后播撒在肥沃疏松的田地中,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如果环境温度较高,还可以向土面覆盖稻草,起到保湿的作用。
3、水肥管理
在养殖芥菜的过程中,要在座莲期为其施加腐熟的饼肥水,结球后施加复合肥和钾肥,促进花球发育,而且芥菜生长初期需水量少,可以在土壤干燥后浇水,结球期需水量大,应该每天浇水一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6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