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大自然的恩赐——野茶

文:章彩霞

大自然的恩赐——野茶

落手是冬,扬手是春。清明一过,百草开始丛生,树木逐渐丰茂,山花慢慢吐蕊,这是采野茶的最佳时节了。

从小在山区长大又喜欢采茶喝茶的我,和老公一起,跟紧了春天的脚步,爬山梁、涉溪涧、进谷坳、穿密林,寻觅采摘起野茶。

野茶之野,野在自然。深山密林远离城市喧嚣,终年云雾缭绕、雨雪充沛,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且漫射光多,湿度大,野茶置身这样的生长环境,自由自在地生长。没有农药的戕害,没有化肥的催长,饮山野露水,吸自然华光,孕育于天地,顺应乎天时,清清静静,怡然自得。由于这些天然成分的渗透,野茶的内在品质和医药价值优于按国标生产的人工栽培的有机茶。这种纯属天然的野生茶叶,古有“仙草”之誉,有诗“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就是对高山野生茶的生动描述。野茶的这些特质,让它口感更加独特霸道,醇厚沉香,耐泡度高,营养成分更为丰富。缺点是大小不匀,外观品相稍差。但带着山花清香、山野韵味且采摘不易的野茶,确实稀少而珍贵。

采野茶看似唯美浪漫:清晨,踏着露水,伴着鸟鸣,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似乎忘情山水,逍遥快活。其实,采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到深山采野茶,我们一般早晨6点动身,带足干粮和水,山区的清晨,山头雾霭迷漫,岚影沉浮,寒意习习。我们一路跨越清溪野涧,浓浓的露水浸湿了鞋子和裤脚。进入葱郁山林后,地面的湿气反而轻了,唯有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采野茶时,不能用茶篓装茶叶,而要准备两至三个布袋。布袋口小,袋口自然闭合,不用担心深山密林中的枯枝败叶落进袋中,茶叶采多了,在袋中会发热发酵,变红烫坏,因此要多准备两个袋子,还要经常翻动。

有时为了采一棵茶,要踩着荆棘丛,被刺拉伤,被芭茅草划伤,不小心滑倒,那是常事。遇见毒蛇、毒虫、毒蜂也时有发生。密密的野草莓、长长的芭茅草负势竟上,争夺空间,茶树常常就散落其间。墨绿的老叶枝头生出嫩嫩的新芽,长长短短,状如鸟喙,直直的生长着,给人亭亭玉立的感觉。大的野茶可能摘到约一两鲜叶,小的不过两三个嫩芽。采摘头茶时,一天一人只能摘到一斤左右的鲜叶,四斤鲜叶才能做出一斤干茶,可见采野茶的艰辛。但在深山中采野茶,山风徐徐,溪水潺潺,空气清新,采下的鲜叶也有一种馥郁的花香。杂草丛里,随处可见盛开的野花;密林中,不时探出来一蓬蓬艳丽的映山红,目之所及,让人心旷神怡,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最享受的还就品茶的过程:抓一把制好的干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伴着扑鼻的茶香,茶叶在水中翻舞,时而向左旋转,时而向右腾挪,轻灵而柔婉,清香可醉客。其实,每个喝茶人的心中,都有一片不染尘埃的净土。看茶叶在杯中翻腾起舞,千姿百态,经一番起起落落后,才簇立杯底,归于平静。茶色愈来愈浓郁,茶香愈来愈芬芳。持杯,抿一口,唇齿生香、入喉柔滑、苦尽甘来,意韵悠长。放下,在沁人心脾的茶香里,静静地品味茶的淡雅之美,那种清新入口,质地甘冽,冷韵馨香,余韵悠长的感觉,会让你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茶”字虽简单,却蕴含着无尽的禅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大师说过:把“茶”字拆开就是一草一人一木,合起来看就是人在草木间。倘若一个人静坐在一处清幽淡雅之地,卸掉曾经的光环,脱去辉煌的外衣,让灵魂沐浴山水间,洗濯磨淬,心静明朗,能不升起一份超然物外、淡然美好的心境吗?人生亦如茶,静默与淡然才是我们生活的姿态。只要心放下了,天地就一片澄明,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大千世界,种种烦恼,一切唯心造。心自在了,一切就都自在了。凡事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计过往,不畏将来,学会与自己相处,守住自己原本澄清朴素的真心,把每个平凡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这才是生活的真谛吧。

跟着岁月走,让阳光住进心里,在心中种下如茶的花朵和善意,花开花落,都是一份温暖的收藏。于是不再奢望权贵浮华,不再追求鲜衣怒马,懂得平凡和淡然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野茶属于绿茶类。它产于无公害、无污染的桃源怡清源茶园。由桃源大叶野茶品种加工制作而成,外形条索卷曲,色泽乌润,具有独特的熟板栗香,内含物质丰富,耐泡,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匀齐。

野茶的冲泡方法

冲泡野茶毛尖可选用白瓷杯或盖碗。取茶3-5克,投入杯中,将85℃水温的水冲入少许,等茶芽吸水滋润后再注水至八分满。揭开杯盖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三口入喉,回味甘甜隽永。

绿茶的简介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

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6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