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顶乌龙茶和油切黑乌龙茶有什么区别?
油切黑乌龙茶由于根据福建龙忠堂贡品名茶生态园在日本销售的需要命名”油切“,“油切”意思是脂肪被切断,「油」指的就是人身上的脂肪,「切」在日文是动词的名词化,指的是被切断,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健康食品,特别是产品中能减少脂肪吸收。乌龙茶是一种发酵茶,在发酵过程中,儿茶素聚合形成乌龙茶特有的茶多酚,乌龙茶茶多酚含得越多,茶素就会变得越深越黑,所以叫”油切黑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是台湾知名度极高的茶,冻顶乌龙茶是台湾包种茶的一种,所谓“包种茶”,其
名源于 福建安溪,当地茶店售茶均用两张方形毛边纸盛放,内外相衬,放入茶叶4两,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盖有茶行的唛头,然后按包出售,称之为“包种”。台湾包种茶属轻度或中度发酵茶,亦称“清香乌龙茶”。包种茶按外形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条形包种茶,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另一类是半球形包种茶,以“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美誉。原产地在台湾南投县的鹿谷乡,主要是以青心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发酵茶。传统上,其发酵程度在35-50%左右。制茶过程独特之处在于:烘干後,需再重复以布包成球状揉捻茶叶,使茶成半发酵半球状,称为「布揉制茶」或「热团揉」。传统冻顶乌龙茶带明显焙火味,亦有轻培火制茶。此外,亦有「陈年炭焙茶」,是每年反复拿出来高温慢烘焙,而制出甘醇后韵十足的茶。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后,鹿谷地区茶农在灾后重建中研发出「冻顶贵妃茶」。鹿谷乡农会每年举办茶叶比赛,评选出特等(冠军茶)、头等、二等、三等、优良茶(五朵梅、四朵梅、三朵梅、二朵梅、一朵梅)等品级。采摘青心乌龙等良种芽叶,经晒青、晾青、浪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团揉、复烘、再焙火制成。色泽墨绿油润,汤色黄绿,滋味甘醇浓厚。
希望能够帮到你
冻顶乌龙茶产地在哪?特征是什么
提起最名贵的茶叶,当然要数龙井。龙井茶产于杭州西子湖畔的西南丘陵。那里气候温暖、湿润,土壤酸性,为龙井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栽培历史悠久,自元代时开始出名。这里的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就以种茶为主,在他们的辛勤培育和精心加工下,龙井茶才久负盛名,立于不衰之地。
龙井茶所以珍贵,一是因为它的产地非常局限,只在西湖的西南丘陵一带。二是制造龙井的茶叶采自茶树顶端为数不多的几个尚未开放的幼叶。据说炒制一斤“特级龙井”,采茶人竟要采摘三万多个幼嫩的芽头!怪不得泡开的龙井茶形为雀舌,色泽翠绿,香气浓郁,味甘爽口。
我国种茶历史悠久,自然名茶很多,太湖的碧螺春也是其中之一。碧螺春是珍贵的高级绿茶,蜚声海内外。用碧螺春泡的茶碧绿清爽,香气四溢,经久不散。碧螺春产于江苏无锡太湖中的东、西洞庭山。特级的碧螺春,是在茶树上的嫩芽刚刚伸展出第一片叶时采制的。时间仅仅在谷雨前的三、四天。因此,干的碧螺春,茶尖呈螺旋状,边缘上有一层均匀的细绒毛,碧螺春的美名即由此而来。如把它泡在杯中,不久,就会舒展成一芽一叶。
我国的茶类琳琅满目,丰富多采。除了龙井和碧螺春之外,还有南京的雨花茶,“松萝香气盖龙井”的安徽休宁的松萝茶,黄山的毛峰茶,“色香幽细比兰花”的庐山云雾茶,不胜枚举。
1.16万元/公斤和5600元/公斤
我提前说一下这个是百度来的内容 产自台湾,茶区海拔1000-1800公尺,在台湾高山乌龙茶最负盛名,被誉为“茶中圣品”。冻顶乌龙茶汤清爽怡人,汤色蜜绿带金黄,茶香清新典雅,香气清雅,因为香气独特据说是帝王级泡澡茶浴的佳品。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享有盛誉。冻顶乌龙产自台湾鹿谷附近冻顶山,山多雾,路陡滑,上山采茶都要将脚尖“冻”起来,避免滑下去,山顶叫冻顶、山脚叫冻脚。所以冻顶茶产量有限,尤为珍贵。
冻顶乌龙茶[1]俗称冻顶茶,是台湾知名度极高的茶,冻顶乌龙茶是台湾包种茶的一种,所谓“包种茶”,其
冻顶乌龙茶[2]
名源于 福建安溪,当地茶店售茶均用两张方形毛边纸盛放,内外相衬,放入茶叶4两,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盖有茶行的唛头,然后按包出售,称之为“包种”。台湾包种茶属轻度或中度发酵茶,亦称“清香乌龙茶”。包种茶按外形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条形包种茶,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另一类是半球形包种茶,以“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美誉。原产地在台湾南投县的鹿谷乡,主要是以青心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发酵茶。传统上,其发酵程度在30%左右。制茶过程独特之处在于:烘干後,需再重复以布包成球状揉捻茶叶,使茶成半发酵半球状,称为「布揉制茶」或「热团揉」。传统冻顶乌龙茶带明显焙火味,亦有轻培火制茶。此外,亦有「陈年炭焙茶」,是每年反复拿出来高温慢烘焙,而制出甘醇后韵十足的茶。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后,鹿谷地区茶农在灾后重建中研发出「冻顶贵妃茶」。鹿谷乡农会每年举办茶叶比赛,评选出特等(冠军茶)、头等、二等、三等、优良茶(五朵梅、四朵梅、三朵梅、二朵梅、一朵梅)等品级。采摘青心乌龙等良种芽叶,经晒青、晾青、浪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团揉、复烘、再焙火制成。色泽墨绿油润,汤色黄绿,滋味甘醇浓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6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