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水稻的第一步是什么,水稻一年最多几季
种植水稻的第1步是整地施肥,这样才能保证稻田达到松软肥沃的条件要求。农民种植水稻前通常会选择专用的工具来整地,整地时会清理田间的杂物、垃圾以及较大的土块,然后施入腐熟的农家肥、饼肥、氮磷钾复合肥等肥料作为基肥。整地后可开始进行育苗,育苗前要播撒稻种,并撒施一层稻壳灰。
一、种植水稻的第一步是什么
1、种植水稻的第1步是整地施肥,以此来确保种植田达到松软、肥沃的条件要求。
2、目前农民种植水稻大多会选择专用的工具来整地,在整地过程中要将较大的土块、杂物、垃圾清除干净,然后施入基肥,比如腐熟的农家肥、饼肥、氮磷钾复合肥等,施肥后可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3、种植前需翻耕土壤,翻耕过程可分为粗耕、细耕、盖平,以前农民大多用水牛进行整地,现今大多用机器来整地。整地后要开始育苗,而育苗前要播撒稻种,并撒施一层稻壳灰。
4、现今水稻秧苗大多都是由育苗中心进行培育,良好的秧苗是成功种植水稻的关键因素之一。培育好秧苗之后,可将其移栽至水稻田中,传统的插秧工具有秧标、秧绳、插秧轮。
二、水稻一年最多几季
1、水稻1年最多能够种植3季。南方地区,水稻多为1年1熟或1年2熟,部分地方为1年3熟,因此种植1年可收获2-3季(江苏南部1年2熟,苏中及淮北为1年1熟,海南为1年3熟,广西大部分地方为1年2熟,龙州县为1年3熟);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周期与南方有所差异,1年只可以种植1次。
2、水稻的收获时间也是因地而异,南方地区种植水稻大多在4月份中旬开始育苗,到了8月份初便可收获,生长周期大概为104天左右,种植第2季水稻要一边收获一边插秧。长江中下游平原,早稻的播种时间多为4月份中旬,到了5月份初便可开始插秧,到了7月份下旬即可收获,收获后又要立即种植晚稻。种植晚稻要在立秋前结束插秧,到了10月份下旬至11月份便可收获。
3、北方地区的水稻为1年1熟,种植时间通常为4月份中旬,到了8月份即可收获。
4、在稻田中使用茎叶处理除草剂时,需先排水再喷药,且喷药后要复水保水5-7天,防止影响到药效。喷药后不能立即施肥,以防杂草返青影响除草效果。
5、稗草的适宜防治时间为2-4叶期,此时应抓紧时机用药,一旦错过适宜的用药时间便会使药效大打折扣。
水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附水稻的起源和历史
水稻主要的种类有籼稻和粳稻两种。籼稻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去壳后为籼米,外观细长,透明度低。粳稻的直链淀粉低于15%,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去壳后为粳米,外观圆短、透明、口感好。
茎叶:茎秆直立,高度在0.5-1.5m之间,长有叶舌,叶耳,叶片与叶脉均为绿色,叶片较为粗糙。花:圆锥花絮大型疏展开来,长30cm,成熟后往下弯垂。根:根部呈胡须状,细而短。颖果:长约5mm,宽约2mm,厚约1-1.5mm。
一、水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茎叶
茎秆直立,高度在0.5-1.5m之间(取决于品种),叶鞘松弛,无毛;叶舌(叶环内长出的薄膜)呈披针形,长度在10-25mm左右,两边的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长有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稻叶叶环两端长出的耳状之物);叶片呈线状披针形,绿色,长度在40cm左右,宽1cm左右,无毛,质地粗糙。
2、花
圆锥花序大型疏展开来,长度在30cm左右,分枝较多,到了成熟期的时候向下弯垂;小穗含有1成熟花,呈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度在10mm左右,宽度在2-4mm左右;退化外稃2枚,呈锥刺状,长度约为2-4mm;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厚纸质;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
3、根
根部呈胡须状,细而短,数量较多,并且还会随着稻的成长而不断增加,在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
4、颖果
颖果长度在5mm左右,宽度在2mm左右,厚度在1-1.5mm左右,胚比较小,约为颖果长度的四分之一。
二、水稻的起源和历史
1、水稻的起源
(1)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
(2)在得到广泛栽培后,水稻向西传播到了印度,中世纪引入到了欧洲南部。
2、水稻的传播历史
(1)朝鲜、日本:分为北路、中路、南路三条传播路径,其中北路是由长江流域向北,经山东半岛渡海至辽东半岛,再传至朝鲜半岛,然后再传入日本;中路是从江苏北部和长江口渡过黄海或东海后,再传至朝鲜半岛南部,然后再传入日本;南路是由福建经我国台湾和琉球群岛传至日本九州南部。
(2)东南亚、南亚:水稻从东南和南部传播至越南北部和南部,从云南传入缅甸北部,然后再传入印度。
(3)欧洲:水稻传至印度后,再传入希腊及周边地中海地区,然后从希腊和西西里岛传遍欧洲南部。
(4)美洲:美洲大陆在被发现之后,经欧洲殖民者之手传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8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