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口密度大吗
人口:约148.7万人
人口密度:845人/km2
太康县地处豫东平原,周口市北部,南与淮阳接壤,西与扶沟、西华毗邻,东临商丘市柘城、睢县,北连开封市通许、杞县。全县辖23个乡镇,768个行政村,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万亩,总人口148.7万,盛产小麦、棉花,素有"银太康"之称。
太康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五六千年。夏王太康曾迁都于此,史称阳夏。秦王赢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始置阳夏县,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改阳夏县为太康县,沿袭至今。
历史名人辈出。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西汉丞相黄霸、东晋太傅谢安、西晋丞相何曾、东晋文学家袁宏、谢混,女诗人谢道韫、名将谢玄、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等。
文化古迹众多。有文庙、太康墓、吴广塔、寿圣寺塔等,境内有多处仰韶、二里头和商、周、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址。太康县为中华谢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的发源地。素有“天下第一团”美誉的太康道情,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康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区位优势明显。大广、永登及周商3条高速公路穿越太康县境,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相连。311、106两条国道及省道太柘路、民太路在太康县城交汇。许(昌)郸(城)铁路横贯全境,全县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太康电力资源充沛,丹江、葛洲坝电网高压线路输入境内,供电能力增强。信息通讯飞速发展,已形成了覆盖全县,联络全国,延伸海外的数字化通讯网络。
农业资源丰富。太康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红薯、花生、瓜果等。粮食、棉花、肉类总产量“三位一体”跻身“全国百强县”。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05.6万吨,其中夏粮单产突破千斤,总产、单产分别达到71.73万吨和500.09公斤,连续6年持续增产,再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连片种植西瓜面积达到40万亩,集中发展辣椒面积5万亩,扶持建设大中型蔬菜温棚2800个。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9个。扎实推进林业生产,顺利通过全省林业生态县验收。大力发展规模标准化养殖,畜牧业增加值11.08亿元,增长6.2%,被确定为全国肉品生产百强县、全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5万亩、标准良田建设项目1.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46家。转移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34万人,成为河南省第五批外派劳务基地县。
工业发展较快。全县已初步形成食品加工、棉花纺织、医药化工、畜产品加工、造纸、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规划产业集聚区面积12.5平方公里,融资1亿元,用于道路、水电气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成立县综合投资公司、润丰投资担保公司、聚源土地流转有限公司,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工业名优产品逐渐增多,太康锅炉品牌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达40%,撑起河南锅炉市场“半壁江山”;上海罗福太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软胶囊、硬胶囊、片剂等产品畅销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日本、东南亚等。马头肉联厂生产的五香牛肉、县肉联厂生产的太康肘子、五香猪蹄等产品已打入“超市”,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品牌。通过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2009年新增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个。江苏大通钢业锅炉铺机、金板箱挂车、山东恩信特种车辆制造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上海罗福药业搬迁扩建、香港和丰电子玩具及500台布机、恒宝卫生用品等一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城镇协调发展。科学编制城区规划,完成县城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县城建设迈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确定中心城区规模为26平方公里。新区组装步伐明显加快,县四个班子及财政、税务、计生、卫生、质监、审计、交通、公路等部门先后入驻新区,姊妹工程人民广场和休闲广场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引资兴建了德银商贸城、德银服装城、家电一条街,新建了建业购物量贩、亿星、家家惠等大型超市,活跃了县城商业中心。太康万里大酒店、万鹤赉·天宁购物公园等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区水厂一、二工程竣工,结束了太康无“三厂”的历史。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了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市环境卫生明显好转。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完成初步方案。完成12个建制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城镇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毛庄镇荣获全国文明卫生先进乡镇,独塘乡轩庄村荣获全国文明卫生先进村。
发展环境宽松。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己任,思发展之策,谋发展之举,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深化行政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环节,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切实解决“前店后厂、两头审批”问题。严肃查处“四乱”、“四难”案件,对企业反映强烈和情节恶劣的问题严查重处、快查快办。建立制约损害发展环境行为问责制度,严格实行发展问责、执法问责、服务问责、落实问责,在全县上下真正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加快发展是形势的需要,富民强县是人民的愿望。县委、县政府正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持心齐风正不折腾、心无旁骛抓发展的理念,谋发展之势,鼓实干之劲,聚和谐之力,用勤劳和智慧、热情与拼搏、实干加开拓,吹响追赶跨越的号角,谱写和谐发展的新篇章,奋力实现太康“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2021年3月,太康县上榜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太康县上榜。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太康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太康县上榜。
2005年,太康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第90名。
2005年,太康县位列2005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17名。
2004年,太康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50名。
2004年,太康县位列2004年度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57名。
周口人大全媒体讯(刘卫亚 胡志广)杨娟,女,汉族,中共党员,太康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1978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现任太康县城郊乡党委书记,她扎根农村工作,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始终以坚强的党性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着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为城郊乡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抓队伍建设,促脱贫攻坚增动力。强化队伍建设,为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抽调15名熟悉扶贫工作、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乡脱贫攻坚办公室。公开选拔6名熟悉扶贫业务知识的优秀业务骨干任6个工作区的扶贫区长。多方召集人才,从经济能人中“引”,退休干部中“召”,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中“培”,现任优秀干部中“留”,乡政府优秀干部中“派”等办法,促进村党支部中的经济能人比例提高到73%。积极推进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建立“扶持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就业”等机制,支持12名党员创办致富项目16个,带领110名贫困人口依靠种植、养殖实现脱贫。
弘扬“三股劲”,扎实推进“百日会战”。她组织县乡人大代表、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到兰考参观学习,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即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在百日会战中要做到“八个一”:一是到群众家“拉家常”一次不少于十分钟;二是给不在家的群众打一个电话,问候一声;三是到群众家检查一下脱贫佐证资料;四是给贫困户加一个微信或QQ号;五是做一件实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六是填好每一份调查表,确保每一份表格真实并得到群众的认可;七是每天向扶贫办报一次进度及工作亮点;八是每天写一篇工作笔记。按照《城郊乡大走访大宣传大落实大提升入户调查表》,推进“大走访、大宣传、大落实、大提升”活动,重点走访六类人员,即老人户、无人居住户、疑似户、边缘户、哭穷户、不配合户,在全乡开展走访做到不留盲区和死角,做到边走访、边自查自改,边宣传、边落实提升。
凝心聚力,精心规划产业扶贫。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带领全乡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国家、省、市、县扶贫开发文件。结合陈庄、王荆玄、七里河等村种植瓜果和蔬菜的传统,成立了禾硕家庭农场,种植无公害蔬菜。加强贫困劳动力培训,使贫困群众成为种植能手,使种植、养殖、加工、观光、生态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产业,带动全乡经济发展。以扶贫车间、恒科农业、平安养殖为依托,确立了“车间加工、规模种养、观光旅游”的经济发展格局,全乡干部群众摆脱贫困的意识和热情也被激发出来,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统一规划,产业开发”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大胆实践,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加强引导,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在得知从北京返乡池庄村的师国旗等人有创业想法后,她立即组织乡相关部门负责人上门做工作,从创业指导到企业注册、贷款融资、土地流转等方面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师国旗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感动,在乡村两级帮助下,流转土地500亩,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城郊乡构树扶贫种植示范基地,带动60户贫困户就业。宋庄村的宋振葳投资4500万成立了河南恒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525亩土地,现已建成紫薇公园、采摘园、黄菊示范种植基地等,带动50户贫困户就业。大于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马军飞回乡创业,投资50多万元在扶贫车间办起了大于村顺意合扶贫车间服装加工厂,每天带动50多名群众就业。结合产业扶贫政策,建立了城郊乡环保防尘网加工和城郊乡饲料加工2个扶贫车间;结合金融扶贫政策,建立了城郊乡陈庄村禾硕家庭农场和城郊乡池庄扶贫基地2个扶贫基地建设;结合产业扶贫政策,在池庄、大于、花园、高庄、王荆玄5个村建立村级光伏电站,建立城郊乡王荆玄村和池庄村2个聚宝盆项目,促进贫困村集体收入持续增收。 在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的带动下,可以实现620户贫困户实现就业,每年人均持续增收3000余元。
严把政策,扎实推进危房清零行动。她带领乡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深入独居老人户、分居老人家庭、危房户家庭走访调研,通过四个一批即“改造一批,拆除一批,关门一批,接回家一批”等办法,以“危房清零”为抓手,澄清了“四个底子”即危房改造户底子,符合宅基地复垦危房户底子,长期不在家危房空宅户底子,独居老人户底子。采取了“四批行动”即符合改造条件的改造一批,符合宅基地复垦的拆除一批,长期在外务工还未拆的制作标识牌关门一批,独居老人户让其儿女接回家一批。及时改造危房户60户,危房清零82户,关门120户,儿女接回家93户,扎实推进了危房清零工作。
强化社会扶贫,激发社会扶贫动力。她积极组织爱心人士,成立了爱心扶贫基金会,及时召开了社会各界助力扶贫恳谈会,建立了城郊乡爱心人士扶贫群,积极动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捐款,累计捐款63.5万元。建立了扶贫爱心超市,下发爱心扶贫积分管理办法,把172户贫困户623人纳入了爱心扶贫积分管理。双节期间,开展了“冬日暖情 扶贫济困”活动,组织辖区内企业累计捐赠物品6万余元,为贫困户送去温暖。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召开了外出返乡人员座谈会,乡创业工作服务站从创业指导到企业注册、贷款融资、土地流转等方面,为返乡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推动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杨娟同志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围绕本职工作,敢于担当,勇于克难攻坚,在她的带领下城郊乡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8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