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地区土壤资源状况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鄱阳湖地区土壤类型有红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石质土和粗骨土、潮土、黏磐黄褐土、水稻土。水稻土依据生成母岩、形成特点及肥力特性,又分为黄泥田、潮沙泥田、鳝泥田、紫褐泥田、石灰泥田、马肝泥田和红沙泥田7个土属。土壤类型特性和分布简述如下。
1.红壤
红壤从海拔30~100m的平原岗地到300~400m的高丘均有分布。主要障碍因素是肥力低、酸性重、粘重板结。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广泛分布于低丘岗地,进贤、东乡、余江、鄱阳、余干、丰城、永修、新建、高安、临川集中连片,土层深厚、土质粘重,透水、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由红砂岩发育形成的红壤,主要分布在余干等县(市、区),整个土层中含粉砂和细砂较多,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好,保水、保肥力则较差,土层较薄。
2.黄棕壤
黄棕壤是山地垂直带上部的土壤,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或针阔叶混交林,覆盖度高,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北部地区,心土坚实,土质粘重,自然肥力较高。
3.紫色土
紫色土主要是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在九江市分布较多,多为灌草荒地,在土层较厚或缓坡地有的开垦为农地和果园,常与第四纪红色粘土交错存在。石灰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高安、新建和安义等丘陵地区。
4.石灰(岩)土
石灰(岩)土集中分布在德安、彭泽、乐平、万年、九江等县(市、区)的中、低丘陵地,主要是棕色石灰土。一般土层浅薄,大多具有石灰反应,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但质地粘重,易缺水干旱。
5.沙丘土
沙丘土零星分布在新建、南昌、星子、都昌、湖口、九江、彭泽等县(市、区),多在阶地和河漫滩上。经调查,沙丘土有扩大的趋势。沙丘土易受风害,主要种植蔓荆子等进行防风固沙。
6.潮土
潮土分为(酸)灰潮土、灰潮土和湿潮土(草甸土)3个亚类。(酸)灰潮土是母质经耕作熟化而形成的旱地土壤,主要分布在赣江、抚河等“五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和河谷阶地上,鄱阳湖周围的湖滩和草洲上也有分布。灰潮土是指由长江沉积物发育经耕作熟化形成的旱地土壤,主要分布在九江、庐山、湖口、彭泽等县(市、区),质地适中、通透性好、供肥能力较强,是棉区高产土壤之一。湿潮土(草甸土)集中分布在鄱阳湖湖滨和河湖接壤的洲地上,包括余干、鄱阳、都昌、彭泽、永修、南昌、新建等县(市、区),由于地势较低,常受季节性洪涝困扰,一般不宜农耕利用;但由于土壤比较肥沃,当地群众为了扩大耕地进行了大量的围垦,致使湖区湿地减少,破坏了湖区生态。
7.黄褐土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九江市的沿江滨湖各县(市、区)的丘陵区。九江县沙河至湖口县流芳以北地区集中分布,靠长江南岸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九江、湖口、彭泽、都昌、星子等县(市、区)。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速效氮、速效钾含量中等,速效磷缺乏。旱耕熟化后成马肝土,耕层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其他养分相对增加,但质地粘重。
8.水稻土
水稻土是鄱阳湖地区分布面积最大的耕作土壤,范围遍及湖区及大小河流沿岸、湖泊周围,是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生产基地。
水稻土划分为潴育性水稻土和淹育性水稻土。淹育性水稻土,地下水位深,灌溉水源较缺;主要分布在高阶地、高丘陵、山区高排和高垄,土壤有机质一般在1.5%左右。潜育性水稻土,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层常年渍水,还原作用强,水土温度低,养分有效性差,属低产田;多分布在沿江滨湖低洼处、山丘垄田、坑田。潴育性水稻土是水稻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以冲积物草垫土、红黄壤为主,包括形成于河湖相冲积物发育的草垫土上的潮沙泥田、形成于第四纪红粘土和下蜀系黄土等发育的黄泥田。
海南岛东北部第二环境层,按土壤分布和类型采取了370个土壤样品,用以研究土壤的养分特征。这些样品大部分与用以研究土壤氧化物、微量元素特征的样品处于同一位置的不同深度,分析的项目有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有效磷、有机质、腐殖质、pH值。
3.3.1 土壤养分的基本特征
土壤第二环境层养分含量、pH 值特征值见表3.6,其中 为剔除平均值加3倍离差的高含量样品求得的均值。由表可知:土壤第二环境层养分平均含量不高,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达到四级标准,速效钾、有效磷平均含量达到五级标准,全磷为六级标准,较为缺乏;与第一环境层相比,第二环境层N、P养分含量都较高,其平均值分别是第一环境层的163%和119%,说明土壤第二环境层富集N、P等养分;养分含量的标准离差、变异系数都较大,说明养分在区内分布不均程度较大;第二环境层的pH 值比第一环境层的低,但其平均值都属酸性土壤范围,两环境层只有近海边的少数样品达到碱性土壤标准。
表3.6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养分特征值及pH值统计表
从土壤养分、pH值聚类分析谱系图(见图3.9)可知,土壤养分可分为3类:全磷与有效磷,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有机质与腐殖质,全钾、缓效钾与速效钾。全氮、有机质、腐殖质关系密切,说明土壤中氮的来源与有机质有关。全氮与铵态氮、硝态氮,全钾与缓效钾、速效钾,全磷与有效磷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图3.9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养分聚类分析谱系图
3.3.2 各类土壤的养分及pH 值特征
3.3.2.1 砖红壤
海南岛东北部砖红壤养分、pH 值见表3.7。砖红壤均为酸性土,养分平均值与海南岛砖红壤较为相似,与其他土壤亚类相比,海南岛砖红壤的全钾、全磷、腐殖质、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磷、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高于东北部平均值。砖红壤养分与其母质关系密切:玄武岩砖红壤、花岗岩砖红壤养分含量较高,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养分含量最低。全氮、全磷、硝态氮、有机质、腐殖质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是玄武岩砖红壤、花岗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浅海沉积物砖红壤;速效钾、缓效钾、全钾含量以花岗岩最高,其次为玄武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浅海沉积物砖红壤。
表3.7 海南岛东北部砖红壤养分、pH值统计表
3.3.2.2 **砖红壤
**砖红壤的养分(见表3.8)特征主要是:玄武岩**砖红壤、花岗岩**砖红壤养分含量高,浅海沉积物**砖红壤养分含量最低;与整个海南岛**砖红壤相比,海南岛东北部**砖红壤养分含量较低。
表3.8 海南岛东北部**砖红壤养分、pH值统计表
3.3.2.3 **赤红壤
**赤红壤养分含量中等(见表3.9),但全钾和缓效钾含量较高,分别达到2.68%和1210.5 ×10-6,这与海南岛东北部**赤红壤的母岩绝大部分是花岗岩有关。
表3.9 海南岛东北部**赤红壤养分、pH值统计表
3.3.2.4 基性岩火山灰土、火山灰石质土
这两亚类土养分(见表3.10)丰富,有机质、腐殖质、有效磷、全氮、全磷含量高,虽然全钾含量低,但速效钾、缓效钾含量较高。
表3.10 海南岛东北部基性岩火山灰土、火山灰石质土养分、pH值统计表
3.3.2.5 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养分含量(见表3.11),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较高,与海南全岛相比,海南岛东北部酸性紫色土的其他养分均较低。
表3.11 海南岛东北部酸性紫色土养分、pH值统计表
3.3.2.6 冲积土、滨海风沙土、酸性硫酸盐土
冲积土、滨海风沙土、酸性硫酸盐土分布面积较小,所采取分析的样品较少,其养分及pH 值统计见表3.12。
表3.12 海南岛东北部冲积土、滨海风沙土、酸性硫酸盐土养分、pH值统计表
冲积土主要分布于河流阶地和三角洲平原,土壤成壤年龄短,生物作用程度低,养分缺乏,其全氮、有机质、腐殖质含量与海南岛东北部其他土壤相比,含量最低。
滨海风沙土主要分布于滨海阶地,养分含量低,尤其是有机质、腐殖质、全氮,其含量仅高于冲积土。该类土为中性—碱性,pH 值高达9.02,平均7.59,是海南岛东北部唯一的碱性土。
酸性硫酸盐土分布于红树林滩涂地带,是海南岛东北部唯一的强酸性土,pH 值为4.07。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含量高,全钾含量虽略低,但缓效钾含量高,其缓效钾含量在东北部各类土壤中最高(达484 ×10-6),其他养分含量低。
3.3.2.7 水稻土
水稻土共有7个亚类,其中5个亚类分析了养分含量(见表3.13)。与全岛相比,海南岛东北部水稻土全磷、全钾、全氮、有机质含量比较低,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高,说明海南岛东北部磷、钾能被作物吸收的量较高。与海南岛东北部坡地土壤相比,东北部水稻土全磷、全氮、有机质、缓效钾、有效磷、铵态氮、硝态氮平均含量均高于其平均值。
不同亚类的水稻土养分含量有较大差别:渗育型水稻土的成土母质主要为浅海沉积物,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有机质、全氮、铵态氮是各类水稻土中含量最低的;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各种养分含量较高,较均衡,是海南岛东北部较好的水稻土。
表3.13 海南岛东北部水稻土养分、pH值统计表
3.3.3 养分的区域分布特征
按养分类型及其有效态绘制地球化学图(见图3.10),据此分析各类养分类型的分布特征。
3.3.3.1 全氮、铵态氮、硝态氮
全氮高含量区主要位于琼山区马鞍岭—琼海市大路及临高县多文—临城镇地区,其土壤母质为玄武岩,其次是位于松涛水库北部的双钳岭—大岭地段,其土壤母质为沉积岩,位于东北部的土壤母质为浅海沉积物地段全氮含量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高含量分布区与全氮有一定差别,其与土壤母质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铵态氮高含量区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北部的中北部地区,东北、西部及南部地区含量很低,硝态氮高含量区零疏分布。土壤第一环境层全氮的分布与第二环境层相似。
3.3.3.2 全磷、有效磷
全磷高含量区与全氮高含量区具有相似性:主要分布于土壤母质为玄武岩的地区,高含量分布范围比玄武岩范围宽,有效磷的分布与土壤母质的关系不密切。土壤第一环境层与第二环境层的全磷具有相似的特征。
3.3.3.3 全钾、缓效钾、速效钾
全钾含量与土壤母质的关系非常密切,高含量区集中分布于屯昌县屯昌镇以北—琼中县营根镇、黎母岭一带土壤母质为花岗岩及部分砂页岩的地区。缓效钾与全钾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含量区主要集中于屯昌县屯昌镇以北—琼中县营根镇、黎母岭一带土壤母质为花岗岩的地区,但缓效钾在其他地区也有小范围的高含量区呈孤岛状分布。速效钾的分布与土壤母质的关系不密切,高含量区范围较小,呈孤岛状分布于除土壤母质为浅海沉积物以外的各个地区。
3.3.3.4 有机质、腐殖质
与全氮的分布特征相似,有机质、腐殖质高含量分布区主要为土壤母质为玄武岩的地区,说明土壤母质与有机质、腐殖质的分布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以土壤养分平均值加0.5倍离差为标准,划分出每种养分的高含量区,在综合各种养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养分高含量综合分布图(见图3.11)。由图可知:东北部马鞍岭—潭文—龙门地区及福山-新盈地区母质为基性火山岩的土壤,腐殖质、有机质、铵态氮、全磷含量高,局部还有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高含量分布;西南部区母质为花岗岩、部分砂页岩的土壤全钾、缓效钾含量高,局部还有腐殖质、有机质、全氮、硝态氮、有效磷的高含量分布;东部及东南部地区主要分布母质为浅海沉积物的土壤及滨海风沙土,除局部有效磷较高外,养分含量很低。
图3.10.1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全氮养分图
图3.10.2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全磷养分图
图3.10.3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全钾养分图
图3.11 海南岛东北部土壤养分高背景综合分布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8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