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样治疗水稻青枯,立枯病
1.真菌性立枯病的防治:
(1)农业防治: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病力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提倡稀插旱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尽量少浇水,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秧苗的抗病力。
(2)化学防治:一要进行严格种子和床土消毒。种子消毒可用“901”药剂100g 或“一浸灵”80g ,对水50kg 浸40kg种子,浸5~7 天,每天搅动2~3次。床土消毒可采用各类多功能壮秧营养剂或用25 %“敌克松”50g 对水30kg ,浇20m2 床面。二要在苗期进行药剂防治。于水稻115 叶期还应进行药剂防治,用50 %“立枯净”25g 或38 %“恶枯灵”30g ,对水30kg 浇20m2 苗床,这样对水稻真菌性立枯病有较好预防和治疗作用,或用立枯清在水稻播种前进行苗床混土,先将药粉加入少量细沙制成母土,再逐级混入所需营养土中,每平方米用药0.5 克拌匀铺平即可。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平方米用药1~1.5克兑水均匀鹏在苗床上。一旦病害发生,在发病初期可用70%敌克松1000倍液喷雾或1500倍液泼浇,防效达95%以上,5天后秧苗恢复生长。
2.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要降低播种量, 每平方米苗床播芽种250~300g。二要采取高台大中棚育苗,苗床要高出地面50cm ,降低床土水分,提高床土的温度。三要在盐碱地育苗时,苗床要设置隔离层,用水稻专用编织布或打孔农膜上覆2~3cm营养土,防止返盐又可提高地温。四要严格控制育苗期温度,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28 ℃,夜间为10~15 ℃。五要床土调酸,为秧苗生长创造最适PH值,把床土PH 值控制在415~515。盐碱地育苗在播种前调酸的基础上,还应进行苗期调酸,在水稻115 叶期浇500倍硫酸水,防止返盐。六要在青枯病发病初期用“生根粉”药液进行叶面喷雾,促进水稻快发根、多发根,防止立枯病发生和蔓延。
总之,目前国内外有关立枯病防治的研究结果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而有效的彻底根治该病,较少化学药剂污染的方法迄今尚在探索,只是在水稻产区仍有水稻立枯病不同程度的发生,阻碍生产的发展。相信随着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定将为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开拓新途径。
一、水稻青枯病几种类型及症状1. 水稻生理性青枯症状:主要发生在晚稻灌浆期,病株叶片内卷萎蔫,青灰色呈典型的失水症状,谷壳青灰色,成为秕谷。似割倒摊晒1天的青稻,茎秆基部干瘪收缩,无病斑,或齐泥倒伏。该病发病迅速,发病前病株与健株并无差别,灌浆期水稻突然失水青枯,往往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2-3天内死亡。该病所致水稻死亡为整丛稻株突然全部死亡,块状发生,有别于虫害的单茎蘖死亡,也有别于病理性病害的有发病中心的渐进式死亡。2. 水稻小球菌核病青枯症状:田间常成丛发生,也有一丛中几株发病。起初在叶鞘表面生褐色小点,然后向上下发展成黑色细条线,后呈长数厘米黑色块状病斑,稻株基部十几厘米的节间变黑,以致组织软腐倒伏。最易识别特征:剥开基部叶鞘和茎秆,内壁可见到许多大约1/4毫米(比苋菜籽还小)正球形有光泽的黑色菌核。3. 水稻细菌性基腐青枯症状:主要为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剥开基部茎秆,无菌核。二、水稻生理性青枯病发生原因水稻生理性青枯病系由水稻生理失水所致。多发于晚稻灌浆期。主要是稻田长时间淹水,水稻根系活力差,吸水能力下降,遇天晴和干热风影响,叶片蒸腾量加大,水分供求失调,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前期长期深水灌溉,未适时适度搁田的田块,水稻根系较浅的田块青枯病情较重,土壤耕层浅、肥力不足或偏重氮肥、缺少有机肥和磷钾肥或施氮过迟的田块也易发生青枯。稻田过早断水或遇暴风骤雨或低温转晴天气或低温(气温骤降)等异常天气易引发水稻青枯病。同时水稻小球菌核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也会引起水稻早衰,加重水稻青枯病的发生。三、水稻生理性青枯病防范措施灌浆乳熟期发生的水稻生理性青枯病,严重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或饱满度),导致减产,稻米品质下降。水稻青枯病一旦发生、表现出症状即无法挽回。因此,对该病应高度重视,对未发病的田块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延缓早衰,提高产量,改善米质。1、科学管水。做好前期搁田,促进根系生长,后期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一般以保持田面湿润至水稻黄熟期为宜。2、合理施肥。基肥要施足,追肥要早施,避免施氮过多、过迟,增施磷钾肥。前期增施复合肥,后期进行叶面追肥(每亩可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以维持根系活力,增强稻株抗逆能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3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