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水稻外绿内红的海水稻可以在海水中生长
民以食为天,我们最需要的是食物。在中国,杂交水稻是主食,但你见过长在海里的水稻吗?海水稻被誉为世界上最神奇的水稻,它能让原本只能在稻田里生长的水稻在盐水中生长,长得更高。据考证,这是一种特殊的大米,可能比大米还要古老。
世界上最神奇的水稻——海水稻
1986年,陈日升在罗文烈教授的带领下,对湛江红树林资源进行了普查,在遂溪县程悦镇盐潮村海边发现了一株比人高、形似芦苇但有穗的水稻。当时罗教授叫他收522颗种子进行育种,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水稻——颗海水稻的种子一直延续至今。
1986年11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湛江农学院的谭烈教授一起去我的家乡濉溪滩观察红松林的生长情况。我们穿梭在波光粼粼的芦苇丛中,我突然看到一株芦苇般的植物,有半个人高,带着耳朵在风中摇曳。
直觉上我觉得是稻子,但是稻子成熟的穗是金**的,却是青白色的。耳朵顶上有一小撮穗,看起来有点像小麦。我剥开果穗里的果实,看到是像大米和小麦一样的红色颗粒。罗教授告诉我,我国种子资源丰富,野生稻品种很多,但一直没有找到。
海米可能会被误解为和海水有关,但其实和盐度的关系更准确。我国的海水稻还没有大面积种植,但正处于杂交试验阶段,有望实现高产。为此,专门成立了青岛海米研发中心(袁老牵头),开辟了大量的试验场,但盐度不同,生长出来的海米产量也不同,比如在目前的试验环境下盐度为0.6%。
柴达木盆地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比我国沿海地区干燥得多,气温下降幅度大。此外,盆地内还有天然盐湖,是一个绝佳的实验环境。一旦海米在这里试验成功,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就意味着耐旱耐寒海米品种的培育成功。届时,整个西北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都可以实现大规模种植,我国粮食产量将再次全面提高。
与普通水稻不同的是耐盐碱水稻,是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一种水稻,一般生长在滩涂地区。我国海岸线曲折,沿海滩涂面积广阔。这里地势低洼平坦,已成为许多大河的入海口。灌溉条件非常方便,特别适合水稻种植。
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沿海海滩盐度高,所以要培育新品种,积极适应这种新环境。我们国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辽宁开始研究耐盐碱水稻,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也从国外引进了相当数量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进行筛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米研发中心团队,在青岛成功测得海米产量。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气候条件特殊,地势平坦,土地盐碱化严重,类似于我国北部沿海的一些盐碱化地区。如果这个地区的海米试种成功,无边无际的土地将变成肥沃的土地。毫无疑问,它将扩大我国的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把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保证粮食安全,改善生活环境。是一部利现在、利未来的伟大创举,从而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在咸沙漠种植变质大米,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使那些长期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摆脱被动局面,实现自给自足。是对人类社会的杰出贡献。
人们认为海米种植在海水中,但事实并非如此。到目前为止,海水中还不能种植水稻。基本上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不能直接灌溉海水,因为海水盐度太高,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习惯了淡水环境,基本上不能在海水中生存。之所以被称为海水通道,是因为这种水稻具有相对较高的耐盐碱能力,能够在海滩盐碱地上生存,故名!它的学名其实是耐盐碱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14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