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南方和北方的粽子形成原因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每到这个时候全国上下都会爆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是粽子的“甜咸之争”了。以北方为代表的“甜粽派”和以南方为代表的“咸粽派”各执一词,都说服不了对方。

南方和北方的粽子形成原因

南北之争的原因

关于粽子的“甜咸之争”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酷爱咸口的北方人喜欢吃甜粽子,而喜欢吃甜食的南方人却要吃咸粽子呢?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有很多了。简单来说,无论南北都是主食为咸,辅食为甜。

因为不同的地理条件,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所以说在古代社会,北方人民的餐桌上馒头、面条是主食。而南方因为气候温暖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这样稻米包成的粽子自然而然就成为南方人的一种主食了,在南方地区,很多人把粽子当作早饭。

除此以外,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据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于甜味食品的消费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在宋朝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当时南方地区因为气候原因,常发生洪涝灾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糖的主要消费集中在北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南方人经常吃的粽子自然就变成咸口的了。到了宋朝以后,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地区,但是咸口粽子的历史被传承了下来。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粽子都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庆食物,具有很高的仪式感,人们在过节时往往都会拿出家中平常不舍得吃的东西。在过去的时候,北方糖作物种植较少,因此比较昂贵,所以过节时,大家就会希望吃点儿甜的。

而在南方制糖业发达,吃甜的可以说是日常了,所以过节时吃不吃甜的无所谓,吃肉才是重要的,所以南方很多地区的粽子里都包着咸肉,火腿和咸蛋黄等馅料。

南方粽子香又咸

相较于北方粽子来说,南方粽子的馅料多,种类更加丰富,有鲜肉粽,咸肉粽,火腿粽,香肠粽等,主料一般是肉类,配料有绿豆,虾米,香菇,蛋黄,板栗。

南方粽子个头很大,有箬叶包的,还有竹叶包的。南方的粽子与北方不同,是真的可以当饭吃的,很多南方早餐店就有卖粽子的。

对于南方的年轻人来说,粽子就应该是这样咸香细腻的,它是早上上学时小摊上的浓浓烟火气,它是晚上加班后餐桌上的满满幸福感。

北方粽子甜又粘

北方粽子的馅料同南方一样主要以糯米粽为主,某些地区也有大黄米粽,相较于南方粽子来说北方粽子个头较小,主要为四角形或者三角形,主要馅料是红枣、花生、豆沙等。北方人包粽子一般是芦苇叶,在使用前将芦苇叶放到开水里去煮,等到芦苇叶煮软之后才可以包。

传统的北方粽子,清甜细腻,尝起来有一种清香幽静的味道,对于无数北方人来说,这就是小时候在夏天午后品尝到的那口甜蜜。对于身在异乡的北方人来说,这是他们在辛勤劳作后最思念的那口味道。

家里的粽子最美味

岁月流转,时光匆匆,现在吃粽子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一年才可以等到一次。现在吃粽子对于我们来说更像是一种寄托乡愁的方式,一种抚慰心灵的味道。

关于甜咸党之争,早已成为了端午时节人们庆祝节日的一种调侃方式罢了。其实无论甜粽、咸粽都是大家对于这个节日的一种庆祝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思念的是哪一口味道只需要打开手机,就可以办到。

但是相信大家最喜欢的还是妈妈在家里包的家常粽子了,对很多人来说,家里的粽子才是我们对于端午节最初的认知。自己家的粽子包裹的不仅是简单的馅料,而是母亲浓浓的爱意。这种爱意是网上买不到的。

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无论是甜是咸,都是我们在端午佳节中不可或缺的一口美味,祝大家端午安康!

不同地方人文习惯口味不同,所以南咸北甜。

其实是历史的进程的原因,这个进程,至少从唐代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就开始了。这些都跟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在温饱都不能解决的年代,吃糖是件很奢侈的事情,那时糖的消费跟经济的发达程度挂钩。

在宋代之前,消费糖类主要集中在北方,相对穷的南方吃糖很少,要用大量的盐来腌制保存食物。

到了明清时期,福建、广东一带成为产糖中心,因为接近产糖中心,所以南方的糖比北方的便宜不少。但是糖还是比盐贵两倍,北方经济衰退,加上糖价又高,所以能吃到糖类也算是轻奢。

南方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就变成了中国最爱吃甜的地方,糖的消费地区集中在岭南、东南沿海和长江下游三个地区,进而形成了南方食物偏甜的口味。在端午节这个节庆的日子,人们会放更多平时舍不得吃的食材,在节庆的时候总得吃点好的吧。

在北方甜味难得,所以在端午节吃加入糖类、味甜的食材,在南方平时吃饭总是甜的,过节就要吃点咸的,改变一下口味。

南方和北方种植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气候,南方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但是东西不易保存,所以就包一些咸粽子,又当菜又当饭,好吃还实惠。

北方因为气候寒冷耐储存,所以包一些甜粽子是当点心吃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31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