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防治蚜虫的好方法
第一点,打药防治蚜虫时先根据蚜虫的种类去选择药物,从可用药物中选择2-3种效果比较好的药物进行轮换交替使用,即使某种药物防治蚜虫的效果再好,也不能连续喷打2-3次。
第二点,立即改掉单一用药的习惯,最好采取2-3种药物复配或使用复配剂药物或使用新上市的药物的方法,以此来延缓或降低蚜虫对药物的抗性、增强用药杀虫的效果,比如说螺虫乙酯+呋虫胺、螺虫乙酯+噻虫嗪、螺虫乙酯+吡蚜酮、烯啶虫胺+吡蚜酮、氯氟•吡虫啉、氟啶•啶虫脒、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吡蚜酮、氟啶•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氟啶虫酰胺•呋虫胺、阿维•吡蚜酮、吡蚜酮•噻虫嗪、烯啶•吡蚜酮、烯啶吡蚜酮、双丙环虫酯等
第三点,如果蚜虫对药物的抗性比较强,建议在打药时适量搭配使用一些有助于促进药液扩散、黏附或提高药液渗透性、稳定性、增效性的助药剂,比如说有机硅、橙皮精油等,以此来提高打药防治蚜虫的效果。
第四点,为了保证打药防治蚜虫的效果,打药时一定要喷洒均匀、喷打透,第一次用药后最好48小时内再喷打1次触杀胃毒性的药物(如高效氯氟氰菊酯),正常情况下根据防治效果连续打药2-3次,每隔5-7天打药1次;打药时不仅要喷打作物的叶片正反面,而且打药时要重点喷打蚜虫藏匿的叶背、心叶、嫩稍、叶柄、花梗、枝杈缝隙、花朵等作物上的幼嫩部位和庇荫处,因为蚜虫喜欢藏匿和喜欢刺吸幼嫩部位组织,但在花果期打药时应当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物,一般来说,如果时间允许,尽量避开花期打药。
第五点,打药防治蚜虫时,一定要遵循早防早治、见虫就防治的基本原则,一定要抓住蚜虫高峰期到来前或在蚜虫虫害发生初期时的用药关键期进行打药。
第六点,因为蚜虫是作物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打药防治蚜虫时最好能结合病毒病防治一起进行,防治病毒病可以选择氨基寡糖素、病毒A、植病灵等。
第七点,除了打药防治蚜虫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在播种前进行药物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移栽定植时进行药液淋灌或喷雾等方法,比如说播种前使用4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进行药物拌种处理,以此来控制作物苗期时发生蚜虫危害。
1.农业防治。
在耕作制度上,尽量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在前一茬蔬菜收获后,要及时翻耕晒垄,清除田间杂物,以减少蚜虫源。蚜虫喜食碳水化合物;
在蔬菜栽培过程中,要多施用腐熟的农家肥,尽量少用化肥,尤其不能一次性施肥过多,避免蔬菜叶片过于浓绿和徒长。如果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骤增,蚜虫就会在短时间内暴发成灾。
2.天敌治蚜。
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草蛤、食蚜蝇及蚜真菌,注意保护这些有益的天敌并加以利用,即可消灭大量蚜虫,将蚜虫的种群控制在不足以造成大面积为害的数量之内。
当田间蚜虫不多而天敌有一定数量时,不要施用农药,以免伤害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当蚜虫为害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用药时,也应在植株的受害部位用药,如植株的生长点、嫩叶、幼茎、叶背等,做到有的放矢,充分保护天敌。
1、严格耕作制度,严格土壤消毒、严格农作物轮作、严格清洁田园、及时预测预报、严格肥料施用、保持棚内通风等可以减轻蚜虫为害。
2、物理阻隔驱避蚜虫,棚内蚜虫大多为棚外迁入,因此可在棚门进口处和通风口处安装40-60目防虫网阻挡蚜虫迁入。此外,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可在大棚外悬挂银灰色塑料条驱避蚜虫,也可在蔬菜田间悬挂银灰色塑料条或用银灰色地膜覆盖蔬菜来驱避蚜虫。
3、黄板诱蚜,蚜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向性,可在蚜虫迁入初期在棚内及大田挂插黄色粘虫板对蚜虫进行诱杀,一般每亩用10-15块(35 cm×20 cm),诱板高出农作物10厘米左右。随着作物的生长,适时调整诱板高度或更换。
4、植物驱蚜和诱杀,利用植物特殊气味对蚜虫的驱避作用,如韭菜的气味对蚜虫有很好的驱避作用,因此可将韭菜与其它蔬菜套种以减轻蚜虫的为害。
杨柳诱杀:将杨柳条搓烂并扎成捆,可以引诱大量的蚜虫,再集中杀灭。
草木灰诱杀:用草木灰和水按1:5来配制,喷洒到受害植物有蚜虫的地方诱杀,还可补充钾肥。
此外,烟草磨成细粉,加少量石灰粉,撒施;辣椒、花椒或野蒿加水浸泡1昼夜,过滤后喷洒;蓖麻叶粉碎后,与水按1:2 混合,煮10分钟后过滤喷洒;桃叶在水中浸泡1昼夜,加少量石灰,过滤后喷洒等效果都比较明显。
5、烟熏防治,每亩用3%高效氯氰菊酯烟剂400-500g或15%异丙威烟剂250-300g熏烟防治,把烟剂均分成4-5堆,于傍晚点燃,闭棚熏8-12小时后及时通风。
6、释放天敌防治,蚜虫天敌主要有食蚜瘿蚊、瓢虫和蚜茧蜂,有条件的可在大棚内适当释放天敌灭蚜。具体释放方法可咨询相关供蜂者。
7、化学防治,可在蚜虫发生初期采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喷雾,如每亩可喷8-10g烟碱,每隔14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也可每亩喷0.3-0.5g苦参碱,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次。蚜虫发生严重时可施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如每亩可喷洒0.9-1.5 g噻虫嗪或5.6-8.4 g吡蚜酮。不同类型和种类的农药应合理交替使用,注意不同药剂的安全间隔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33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