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在东北发现了什么油田
1959年新中国在黑龙江省发现了大油田被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为大型背斜构造油藏,自北而南有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等高点。
油层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深度900米~1200米,中等渗透率。原油为石蜡基,具有含蜡量高(20%~30%),凝固点高(25℃~30℃),粘度高(地面粘度35),含硫低(在0.1%以下)的特点。原油比重0.83~0.86。
1959年,在高台子油田钻出第一口油井,1960年3月,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建设。1976年以来,年产原油一直在5000万吨以上,1983年产油5235万吨。
大庆油区的发现和开发,证实了陆相地层能够生油并能形成大油田,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石油地质学理论,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7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创造了中国石油乃至整个工业战线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19.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第一,共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9734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庆油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摘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而且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质大型砂岩油田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系列,油田勘探开发等重大成果载入了中国科技发展史册。
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等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创出了享誉中外的大庆品牌。
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英雄群体,成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建成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矿区,促进了大庆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大庆油田
1959年9月26日,中国石油勘探工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岩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
3号井喷出了油流。
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前夕,因此取名“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对中国工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59年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发现了大庆油田。
1959年9月26日上午,松辽石油勘探局黑龙江石油大队位于哈尔滨的办公室电报机响起,实习员朱鼎科迅速翻译了电报:松基三井喷油。电报机的那头,油花飞溅中石油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电报机这边,收到喜讯的朱鼎科和同事们也隔空加入到欢呼的人群中。
纪录片《敢想敢干的大庆人》:沉睡的大地苏醒了……富有革命精神的大庆人,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苦干、硬干,有条件也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大庆油田于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之一。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松嫩平原北部,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海拉尔等油气田组成。国内勘探范围包括松辽盆地北部、依舒等外围盆地、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新疆塔东区块、四川重庆矿权流转区块等领域,海外业务覆盖中东、中亚、亚太、非洲和美洲等区域。业务有上市、未上市两大部分,包括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油田化工、生产保障、矿区服务等
发展了大的石油田。在1959年黑龙江萨尔图发现了石油,这个油田的发现,改变了中国缺油的历史,这个地方后来改名为,~大庆,~大庆也是工业占线一面旗帜,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庆油田产出都贡献了祖国的建设,,大庆农民才脱贫不久,大庆地区贡献的多,自己确没富起来。
上世纪的一九五九年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大庆发现了特大油田,这也是在当时在东北发现的最大油田。国內万人参加支援建设东北大油田的建设,出现了很多感人的先进人物事迹。所以大头油田也为国家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后期又发现开发了辽河大油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33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