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水稻生长期及其需水规律
把握水稻生长期及其需水规律如下:(1)水稻种子在萌发期需水量较少,在适当的温度和氧气条件 下,只要吸收种子本身重量25%的水分就可以萌发,而40%水分最 为适宜。(2)从第一片真叶(完全叶)抽出到分蘖开始前称为幼苗期。
从生理上看,幼苗期更适宜湿润。因为1~2叶时,稻株体内的输导 组织还不健全。此时如果稻苗泡在水里,根的生长会受到阻碍。度其是灌水过深时,会导致叶片变态,细胞壁变薄,茎叶较弱,而浮 在水面上;根系发育不良,不下扎,而集中在土壤表层。
(3)稻苗长至4片叶后开始分蘖,插秧返青后进入分蘖阶段。 为了促进早分蘖,争取低位分蘖,促进根系发育,同时使植株更健 壮,要求浅水灌溉。因为浅灌可以提高水温、地温,增加茎基部光 照和根际的氧气供应,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为水稻分蘖创造良好 的条件。
此时如缺水干旱,会延迟分蘖,减少分蘖数。如果灌水太 深,又会抑制分蘖。根据这些特性,在有效分蘖末期,通常采用加深水层或排水烤田的方法以抑制无效分蘖。(4)北方稻区的水稻从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蒸腾作用旺盛, 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也是耐旱性最弱的时期,同时 又是水稻生理上最重要的时期。
此期,水稻对外界的影响很敏感, 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分尤其敏感。所以,这个时期供 水不足,会严重阻碍颖花分化,穗粒数及千粒重均会减少,对水稻 产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此外,抽穗开花期也是水稻对水分反应较为 敏感的时期。此期缺水受旱,花器容易枯萎,阻碍开花受精,增加 不实粒数,甚至导致抽穗困难。(5)水稻的灌浆结实期是谷粒充实期,谷粒中的物质绝大部分 是出穗后光合作用的产物,少部分是前期积累的物质转移到谷粒中。
这时缺水会使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秕粒增多。蜡熟以后,水 稻需水量下降,可以保持湿润状态或适度落干,以促进早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397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