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方正大米好吃么?跟五常大米怎么样!

方正大米和五常大米都产自东北,方正大米清香适口,五常大米绵软略黏,东北这片肥沃的黑土地,生产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品质上乘,营养价值高,下面为您介绍几种高品质大米,供您选择。

方正大米好吃么?跟五常大米怎么样!

1、中国作为大米的发源地,拥有着极为丰富的水稻品种,目前可以统计到的水稻品种加在一起,数量可达5400多种。在这众多品种中,五常大米以其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饭粒油亮、香味浓郁等优势享誉全国,而五常大米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善穰禾大米,造就善穰禾大米色香味聚集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生长环境。五常隶属于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壤中矿物质含量多,并且酸碱度和微量元素含量适中,十分利于稻米的生长。善穰禾大米更是采用古法种植,全程人工插秩、除草、收割,保证0化肥、0农药、0污染,所以善穰禾大米冠绝天下自然当之无愧。

2、依兰能出产好米,皆因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依兰位于黑龙江的东北部,是一个四季分明,寒暑俱烈的县城。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地下泉水却极为丰富,据统计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44亿立方米。客水多年平均径流量 323.1 亿立方米 。地下水储量较丰富,埋深在5一20米,总储量为72亿立方米。其中常年可开采利用量为3亿立方米。而当地农民便是利用地下丰富的水资源来灌溉种植水稻,就是这样的气候条件与自然条件,孕育出贡池大米非凡的品质。

3、响水俗称石板土大米,作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市的特产,具备晶莹剔透,粒青如玉,颗颗饱满等优点。而石板土大米之所以品质优良,与当地优异的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宁安市春季短促,秋夏分明,降水量高,光能潜力也大,尤其是种植响水大米的土壤,肥力非常高,其土壤中的有机含量最高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二十,营养价值丰富,这些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造就了石板土大米的声名远播,吃过的人都知道它口感绵软有弹性,饭味清香适口,就连冷饭都不回生,可以说是开胃又怡神,美味佳品。

4、金禾大米产自素有“中国优质贡米之乡”之称的五常,“泰国香米出福水,中国香米出五常”,五常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全国粮食生产十大先进县之一,是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五常市因盛产优质大米而名闻天下,被誉为张广才岭下的“水稻王国”,其味道更是醇厚绵甜,余味悠久。

总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片土地一处水源孕育一方大米,个人感觉善穰禾,石板土,贡池这几个品牌的大米更加纯正好吃,但是购买时一定要擦亮双眼,线下会有不法商贩为了谋取私利,以次充好,买到劣质大米,损失钱财事小,吃了有损健康事大,最好选择官方渠道,去各大电商平台购买。

13个高产水稻品种水稻高产攻关技术示范总结

数字引擎澎湃潮涌“新三农”

摄像头一刷脸,一页数据就弹出来:种了几亩地、买过哪些药、用过多少药;打开手机浙农优品APP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事记录以及瓜果蔬菜的长势;走进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示范车间可以看到自动化管理,实现订单生产不受季节影响养殖;蔬菜大棚内,各类传感器成了“电子管家”……在“数字浙江”建设大背景下,作为国家、省数字乡村试点市,平湖市持续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平湖,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智慧的“服务师”

走进平湖数字乡村体验馆,在云观体验区可以看到平湖数字乡村一张图,图上清楚展示出平湖的产业分布、区域规划、农机作业轨迹、植保病虫害智能监测等。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这张图可以为他们政府部门实现精准监管、优质服务提供更全面的数字化支撑。平湖市的农户也都通过“浙农补”拿到了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往年这样的补贴线下发放都要个把月。

平湖市将信息化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依托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市创建、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和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实践,打造了金平湖“1+1+N”数字乡村“大脑”,即建立“1”个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1”个数字农业发展先行区以及“N”个应用场景,实现平台贯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赋能农业产业、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农业农村数据采集的“传感器”,实现数据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为了将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农户,平湖市还开发了多个应用场景:创新“浙农补”,梳理政策清单48项,打通跨部门系统8套,大幅缩短补贴到账时间、精简补贴申领程序,累计完成发放8467.09万元、涉及农户4.8万户;“善治宝”数字化依托“股份分红+善治积分”模式,推动乡村自治精准化、智能化,行政村全覆盖、注册人数6.9万,子栏目“善治贷”用信4594户,户均贷款11.5万元,最低利率3.85%;“浙样施”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农业投入品“进—购—用—回”闭环管理,发生订单28万单、总金额4200万元。

精控的“生产师”

来到位于林埭的大印数字农业工厂,只见大棚里各类瓜果蔬菜生机勃勃。工厂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计算机对植物生长的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一年四季连续生产。满负荷运行,工厂可实现年产蔬菜10万斤。大印数字农业工厂今年也被推荐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候选。不过,像大印数字农业工厂这样动动手指就是“农忙”,在平湖市早已不是稀罕事。

让传统农业、养殖业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数字农业平台实现数据互联,让生产管理者精准掌控全局,只是平湖市打造数字乡村的冰山一角。眼下,平湖市正着力构建“数字乡村大体系”,通过建好“一朵云”、画好“一张图”、织好“一张网”,强势推动平湖市农业农村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同时在“双强”数字赋能下,平湖市还不断推进农业数字科技,围绕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精品瓜果、高档花卉、生态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累计培育数字农业示范园区6个、建成数字农业工厂8个、完成种养基地数字化改造48家,新建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个,实现智能化生产和管理。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进智慧农机建设,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家、高标准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2个,安装北斗农机管家464台、联网植保无人机285台;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90.8%。

鲜活的“开拓师”

“桑葚1.6斤,番茄4斤,小黄瓜4斤……”在九龙生态农场内,通过手机小程序,按需求将农产品包装好。包装袋上贴有取货人姓名、电话等信息的小标签,一会儿就送到指定的提货点。很多农产品都销不出去,但是用的小程序“本家鲜”这个方便居民买菜的电商平台,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有了‘本家鲜’,居民们在家点点手机就可以完成下单。在“本家鲜”小程序上,上面都是本地基地直采的商品,东西多,而且品种齐全,就像是将线下的菜场搬到了线上。“平湖的哪种农产品销量好,哪个农场更招人喜欢,一目了然。”市农业农村局数字中心主任说,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可实时查看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增长趋势、基地实况等。其实,平湖市正通过打造“浙农服”“金平湖鲜到家”“本家鲜”等不断为农户打通渠道,精准营销,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刚刚从田里采摘的金平湖品牌农产品。“金平湖鲜到家”“本家鲜”小程序自运营以来,累计销售额500多万元。

数字赋能,拉近了农户与买家的时空距离,也有利于建立从生产到流通到金融的智能化区块链体系,从而优化供应链流程。平湖市建成的金平湖农产品智慧流通物联中心(中转仓)+产地仓+消费仓的全智慧仓储体系就是能自动识别农产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甜度等参数,自动删选,自动包装,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分拣,对“进、存、销”环节全记录,实现一键清点和结算,实现了动态定位、线路优化、货物感知、智能交付、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提升,监管物流过程,降低流通损耗,提高农产品运输效率,保障农产品新鲜度。

[摘 要] 我场高产攻关田基本插秧株数5-7株,采用磁南偏西23.5度高光效栽培,但由于2011年前期气温较低影响水稻分蘖,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我场高产攻关田没有达到预期产量。取样时产量最高值为833.7kg/亩。

 [关键词] 水稻;高光效;高产;增产

 前言:为了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垦区400亿斤粮食的生产目标,为分局起到示范和带动标准化生产,检验科研技术成果,综合集成各种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目标。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时间、地点、供试土壤地力指标

 本试验于2011年在前进农场2号地进行,供试土壤为草甸白浆土,多年老水田,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mg/kg;速效钾143mg/kg;速效氮232mg/kg;速效硅2100.1 mg/kg。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持续性低温寡照,对水稻播种不利。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分蘖期雨水较大,分蘖迟缓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在7月9日出现了一场大暴雨。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高温、高湿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有一定影响。

 2.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品种:空育131,主茎11片叶。

 采用毯式钵育中苗机插、施用有机肥、合理施肥模式、严格水层管理、增施叶面肥等栽培措施,力求达到高产目标850kg/亩。面积不少于12亩地。

 3.取样及测定方法

 全田随机抽取3点,每点1m2进行调查分析,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对株高、有效分蘖个数、无效分蘖个数及相应叶龄进程进行田间调查。同时对水稻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按此公式进行产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85%。成熟时,全田实收进行测产,收获时,扣除边际1m,以避免边际效应,减少误差。

 4.主要栽培技术

 (1)育苗:气温稳定通过5℃,置床温度稳定通过13℃开始播种,每盘播芽种80-100g,稀播培育壮苗。

 (2)插秧:气温稳定通过15℃开始插秧,带蘖插秧促早分蘖,密度9寸×3寸,密插,每穴6株,每平米保穗数900穗。

 (3)施肥:每亩施用农家腐熟有机肥300kg,化肥总施用量氮、磷、钾总和每亩不低于35kg,其中氮肥14kg,磷肥7kg,钾肥14kg,其中氮肥按照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2:3:1:2:2施入,磷肥和硅肥总量基肥100%施入,钾肥总量60%做基肥施入,钾肥总量40%做穗肥在孕穗期配合微量元素硼镁锌施入,同时在孕穗期开始每3-5d茎叶喷施叶面肥一次。

 (4)灌溉:浅湿灌溉,每5-7d更换进出水口一次,防治低温对进出水口水稻产量的影响,延长水线的长度,采用灌隔夜水。达到增加水温的目的。

 (5)其他管理技术按照寒地水稻技术规程进行。

 二、栽培技术措施

 1.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合理稀植是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是增产的基本前提。根据设计,播量为100-120粒/cm2。苗期管理的原则是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以控温为主,后期以炼苗为主。温度管理方面,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为主;出苗至1.5叶期,温度控制在28℃,1.5-2.5叶期,温度控制在25℃;2.5-3.5叶期,温度控制在20℃.如超此温度几十通风炼苗,可在早晨7点以后接膜通风,通风口先大后小,下午3点以后盖膜保温。水分管理方面,要控制水分,促进根系发育。掌握“三看”,浇水必定浇透。插秧前一天,做好“三带”。

 2.及时插秧、合理密植

 根据多年栽培经验,5月15日-5月25日为水稻高产移栽期,结合我场5月份气温情况、所选地块土壤肥力情况以及计划产量,确定插秧时期为5月18日,结合高光效栽培模式,采用宽窄行人工摆栽方式,大垄40cm,小垄20 cm,株距10 cm,5-7株/穴,达到平方米有效穗数850穗。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东北,角度为磁南偏西23.5度。

 3.合理灌溉,采用浅湿干溉

 合理灌溉是增产的重要手段,实施合理灌溉,能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根据水稻生态需水和生理需水的要求进行灌溉,灌水的原则是:前期灌水以浅水层为主,目的是促进分蘖不过盛;中期灌水以晾田或烤田为主,目的是控蘖、壮杆、蹲节、防病、促转换;后期灌水以浅水间断为主,目的是透气养根、保蘖、活杆成熟。

 4.合理施肥,结合氮肥后移技术

 合理施肥,应用氮肥后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以及叶色变化进行施肥。根据土壤条件以及目标确定全年施用46%尿素15Kg/亩,基蘖穗肥比例为:3:(2:1):(2:2);蘖肥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4叶期施用,第二次在5.5叶期施用,穗肥也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7.5叶期施用,第二次在9.5叶期施用;60%氯化钾10Kg/亩,基肥施用40%,穗肥施用60%;基施旺25Kg/亩,许博士生物硅肥5 Kg/亩,基施。自分蘖期开始,每隔一周喷施农丹叶面肥一次,亩施用量为125mL,3000倍液,叶面喷施。

 5.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由于今年5、6气温低分蘖少;7、8月份气温较高,导致水稻生育期延后。因此,防病的时期也相应的延后,第一次施药在6月21日,采用2%加收米80mL/亩。第二此施药在间隔2周后的7月5日施用,选用药剂为稻瘟酰安,施用量为45mL/亩。之后在齐穗期以及灌浆期各喷施一次2%加收米80mL/亩。

 三、结论

 我场高产攻关田基本插秧株数5-7株,采用磁南偏西23.5度高光效栽培,但由于2011年前期气温较低影响水稻分蘖,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我场高产攻关田没有达到预期产量。取样时产量最高值为833.7kg/亩。但该试验证明较常规栽培比较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的田块,在生育期及产量上有一定影响。在大田生产上应以此为参照,适当扩大高产攻关田面积,并将此技术推广应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4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