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桄榔子的功效与作用
桄榔子
(《开宝本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桄榔的果实。
植物形态桄榔(《广志》),又名:姑榔木(《临海异物志》),面木(《洛阳伽蓝记》),董棕(《卮言》),铁木(《纲目》),糖树(《两般秋雨庵随笔》),山椰子、南椰、砂糖椰子。
乔木,高可达12米。树干有疏离的环纹。羽状复叶,长6~8.5米,叶柄基部有黑色纤维状的鞘,具极多数小叶,每侧可达100枚以上,线形,长达1~1.5米,先端分裂,基部有2耳。肉穗花序腋生,花梗粗壮下弯,分枝极多,长达1米左右,花单性,雌雄同株,但生于不同的肉穗花序上;雄花成对,长1.2厘米,萼片圆形,雄蕊多数,花丝短,花药顶端有短突起;雌花花瓣三角形,萼片扩大,退化雄蕊多数或缺如。果实球形或扁球形,有种子2~3枚。花期4月。果期11月。
生长于温湿地区的石灰岩山林中。也有栽培者。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本植物茎干髓部的淀粉(桄榔面)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冬季果热时采取。
药材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2.5~5厘米;果皮灰**,坚硬,顶端具三角形的花萼。剖开果实,可见种子2~3枚,呈半球形,外包具有细毛的膜;种仁土棕色,在种脐处发出几条白色的裂纹。
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①《开宝本草》:"味苦,乎,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苦,气温,无毒。"
功用主治①《开宝本草》:"主宿血。"
②《本草汇言》:"破宿食、积血。磨汁治妇人产后儿枕血瘕诸疼,及心胃寒疼。"
提醒您:桄榔子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有朋友知道"河马"或者"荷马草"的学名是什么吗?知道有什么医用价值吗?
图为荨麻科植物波缘冷水花,学名Pilea cavaleriei 别名石油菜
草本,无毛。根状茎匍匐,地上茎直立,多分枝,高5-30厘米,粗1.5-2.5毫米,下部裸露,节间较长,上部节间密集,干时变蓝绿色,密布杆状钟乳体。叶集生于枝顶部,同对的常不等大,多汁,宽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长8-20毫米,宽6-18毫米,先端钝,近圆形或锐尖,基部宽楔形、近圆形或近截形,在近叶柄处常有不对称的小耳突,边缘全缘,稀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呈蜂巢状,钟乳体仅分布于叶上面,条形,纤细,长约0.3毫米,在边缘常整齐纵行排列一圈,基出脉3条,不明显,有时在下面稍隆起,其侧出的一对达中部边缘,侧脉2-4对,斜伸出,常不明显,细脉末端在下面常膨大呈腺点状;叶柄纤细,长5-20毫米;托叶小,三角形,长约1毫米,宿存。雌雄同株;聚伞花序常密集成近头状,有时具少数分枝,雄花序梗纤细,长1-2厘米,雌花序梗长0.2-1厘米,稀近无梗;苞片三角状卵形,常约0.4毫米。雄花具短梗或无梗,淡**,在芽时常约1.8毫米;花被片4,倒卵状长圆形,内弯,外面近先端几乎无短角突起;雄蕊4,花丝下部贴生于花被;退化雌蕊小,长圆锥形。雌花近无梗或具短梗,长约0.5毫米;花被片3,不等大,果时中间一枚长圆状船形,边缘薄,干时带紫褐色,中央增厚,淡绿色,长及果的一半,侧生二枚较薄,卵形,比长的一枚短约一倍;退化雄蕊不明显。瘦果卵形,稍扁,顶端稍歪斜,边缘变薄,长约0.7毫米,光滑。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全草入药,有解毒消肿之效。
河马草,又名火麻草或荨麻草.据说能抗风湿,它的茎上长满毛刺,接触人体很快引起皮肤红种。 药材名荨麻 出处《本草图经》 别名寻麻(《益部方物略记》),蝎子草(《人海记》)。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全草。夏、秋季采,切段晒干。 同属植物裂叶荨麻(分布西南及湖北、浙江)、宽叶荨麻(分布华北及东北)亦同供药用。 源形态 ①麻叶荨麻,又名:焮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厘米,有棱,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轮廓五角形,长 4~12厘米,宽3.5~12厘米,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叶离生,狭三角形。雌雄同株或异株,同株者雄花序生于下方。花序长达12厘米,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雄蕊引雌花花被片4深裂,花后增大,包着果实,长达2.5毫米,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扁,长约2毫米,灰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路边、草原、坡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②狭叶荨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40~150厘米,四棱形,有螫毛,分枝或不分枝。叶对生,披针形或狭卵形,长4~10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尖锯齿,上面疏生短毛,下面沿脉上有疏生短毛;托叶分生,条形。雌雄异株,花序长达4厘米,多分枝;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较雄花小,花被片 4,在果期增大,柱头画笔头状。皮果卵形,扁,长约1毫米,光滑。 生于山坡、林边或沟边。分布我国北方及东北地区。 化学成份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茎皮主要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 性味辛苦,寒,有毒。 ①《纲目》:"辛苦,寒,有大毒。" ②《四川中药志》:"甘,微寒,有小毒。"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 ①《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②《本草图经》:"疗蛇毒。" ③《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④《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⑤《黔书》:"可已疯。" ⑥《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⑧《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图经》:"误服之,吐利不止。" 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麻叶荨麻适量,煎汤擦洗。 ②治产后抽风,小儿惊风:麻叶荨麻少许,水煎服。 ③治荨麻疹:麻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 ④治毒蛇咬伤:麻叶荨麻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内蒙古中草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4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