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东亚、东南亚、南亚 (写出两个就可给2分)? (2)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雨量充沛 (1分);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排灌方便(1分);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1分) (3)旱涝灾害频繁(1分)?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1分)?兴修水利工程(1分) (4)这里气候资源优越,光热充足,属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1分);该区地形地貌复杂,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面积狭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丘陵山区耕作易导致水土流失,宜发展林牧业(1分);缓坡和谷地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可发展耕作业(1分);洼地积水易涝,适合发展鱼塘养鱼业(1分)。 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布局模式,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品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减轻对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劳动力转移到丘陵山地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1分),还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1分) |
试题分析:(1)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夏季高温多雨的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地区。(2)从降水量分布图反映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多为年降水量丰富地区,水源充足,而从地形来看,水稻种植业多分布于沿海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从人口分布图反映了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多为人口稠密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3)该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集中,故多旱涝灾害。原因主要从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变率大分析,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和气象措施分析。(4)影响该地区立体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和植被等因素分析。其地理意义主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结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并结合影响立体农业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等内容,对于此类区位条件和农业生产等常规性考点,学生应注意答题角度的把握和答题的完整性、全面性。 |
(1)南亚?东南亚(2分) (2)劳动力资源充足;地形平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4分) (3)①?水源(4分) (4)商品谷物农业(2分) (5)人多地少,粮食消费量大(2分) |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1)结合图示,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区; (2)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3)①②两地相比,①所在纬度低,热量条件更充足,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③位于新疆,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是主要的农业生产限制条件。 (4)④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故为商品谷物农业地带; (5)主要从人地关系分析。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5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