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营销成功的案例分析_农产品成功营销案例解析
农产品营销是 市场营销 (指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的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过程和社会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农产品生产者与产品市场经营者为实现农产品价值一道经行的一系列的产品价值的交易活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产品营销成功的案例,欢迎阅读!
农产品营销成功的案例篇1
西藏的冬虫夏草、红花,北京的二锅头、烤鸭,宁夏的枸杞,山东的大花生,新疆的葡萄许多产品具有产地特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特产?。反过来,?品牌产地?(CountryofOrigin)形象对消费者品牌信念和品牌购买意向起着明显的作用。购买商品时,上海制造往往意味着技术先进、品质优良;来自塞上草原,往往无污染的感觉;来自新疆、西藏的产品,又往往带有异域风情,风味独特。产地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进而影响购买行为。
去年夏天,我们策划了?丝路晨光?珍品油系列,该珍品油系列有小麦胚芽油、葡萄籽油、红花籽油、西红柿籽油等4种产品,在这些产品中,有3种原料产自新疆,而且红花籽产自著名的红花之乡塔城,那里的红花品质堪称最佳;葡萄籽产自吐鲁番,吐鲁番的葡萄天下闻名;西红柿籽则来自塞外名城库尔勒。独特的产地优势赋予产品天然、纯净、健康、营养的形象,是最有冲击力、最富特色的品牌优势。因此,笔者在新疆产地上大做 文章 ,把品牌定位为?来自西域的特种油?,把品牌名称提炼为?丝路晨光?。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至西域,?丝路?也成为新疆的一种代称,提到?丝路?就会想到新疆。著名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新丝路模特大赛?也成为中国顶级的、影响广泛的时尚赛事。这些都给?丝路?赋予了许多 文化 、美学蕴涵,给人以文明、异域、浪漫、美的联想。?丝路晨光?,包含了产品最大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新疆产地和健康功效,富于文化美感和朝气,与原品牌有传承联系,而且音律和谐,富于美的联想。?丝路晨光?丰富的内涵,完美地诠释了产品价值。
?
农产品营销成功的案例篇2又到一年?橙?熟时。一枚精心包装的冰糖橙和一位洞悉商业智慧的营销天才,巧妙地描述了一个切合时代脉搏的 励志 故事 ,85岁老人在跌倒之后选择二次创业并最终取得成功。这种讲故事的背后,是农产品营销的一种创新。
品牌是有温度的。讲故事,可以让购买者感受到品牌的温度。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这里需要感谢的是禇老,如果没有禇老用生命种橙子的精神,所有的一切?美丽的误会?都是空的。用最接地气的营销技巧,是一条可行之路。唠过故事后,即使产品同质化,你说消费者会选谁的产品呢?我们将从讲故事开始,叙述那些创造财富的人物,感悟一番有关营销的真谛。
生鲜电商?本来生活?成功将褚橙打造成了?励志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如今的?褚橙?,其声名已远远盖过它的本名?云冠橙?,而伴它一起走红的还有一个人(褚时健)和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
曾经的?烟王?褚时健75岁二度创业,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85岁时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一杭州水果业内人士曾向媒体透露,2008年以前,这个品种的冰糖橙在云南的收购价只是几毛钱一斤,在杭州地区的售价约2.5元一斤,销量很平淡。随着王石、潘石屹等知名人士在微博上的力捧,?褚橙?的传奇故事引爆公众话题,并被誉为 ?励志橙?。目前,?褚橙?的市场售价约为108~138元/箱(10斤),而且不愁销路。
农产品营销成功的案例篇3金龙鱼调和食用油?1:1:1?的概念首先在消费者的认知中留下一个清晰深刻的记忆符号,同时又有进一步了解的营养配比说明,以及?调和?的创新制作 方法 ,构建了一个从认知记忆、到说服的有理有据、极具可信性的价值,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褚橙柳桃潘苹果”在去年推出时曾经一度成为业界佳话,成为品牌人格化、故事营销等的典型案例。然而实际上,这三者中,只有褚橙是成功的,柳桃和潘苹果的品牌之路却是渐行渐远。
我们先来看下本次聚划算是如何推这三个水果的:
三款主图,也正是每款水果品牌主打的理念。
褚橙:励志、坎坷、传奇
柳桃:企业家、产业报国
潘苹果:公益、家乡、名果
然后我们看下上线首日截止22点40分的销售情况:褚橙8400多单,75万销量;柳桃476单,4.6万销量;潘苹果187单,1.6万销量。可以看出这是几何级别的差距。撇开昨天聚划算不谈,这三款水果在11月初就已经开始销售。褚橙的销量是一直很好,柳桃一直很一般,而潘苹果的表现就有点差了。潘苹果今年在淘宝新开的官网销售也只有几十单左右,而且店铺的动态评分很低。
其实褚橙的成功并非只是品牌的人格化和故事营销,那些只是表面现象,而对表象的复制往往是很难成功的。我们先来看下褚橙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人格化和故事营销去溢价的,然后再来看下后二者为何没能复制成功。
褚橙:内功为基,故事开花
褚橙能够长期热卖,其根基是这个橙子真的好。我在去年的文章《褚橙第一,本来第二,谁会成为下一个?》就总结了褚橙成功的根基:一是褚老认真做事一心专研的态度;二是果园的流程管理;三是跟果农的共同创富。这些是保证褚橙品质的基础。种不出好果子,你再励志也没用。
市场上一般的脐橙售价一般在每斤4-7元,而褚橙的售价在每斤15-16元,跟美国进口脐橙和澳洲进口脐橙是同一价位。通常情况下,价格定高了,相应的市场就会变小(如上图的市场价格曲线)。而褚橙在高价位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销售量,则是通过品牌人格化和故事营销,将理性的价格曲线向外平移到一个“非理性”的价格曲线。褚橙的内功奠定了图中实框的基础,然后通过品牌的塑造进一步把市场变大。
柳桃:牵强嫁接,打错方向
柳桃的推出并非柳传志的本意(其本人甚至不喜欢这么做),是去年媒体电商本来生活撮合而成的“褚橙柳桃”的推广方案。但是柳传志跟柳桃的关系也只是一个投资者的关系,并不像褚橙那样是十年的生产者和经验者。这种情况下人格化的品牌塑造就显得很牵强。
在产品的定价上,柳桃也是跟褚橙很像。市场上江山猕猴桃和黄心猕猴桃的售价在每斤7元左右,红心猕猴桃和周至猕猴桃的售价在每斤18元左右。柳桃的定价是每斤32元左右,直逼进口佳沛猕猴桃的38元每斤。过高的定价使得本身市场的基础就变小了,通过牵强的品牌人格化,只能细微的影响非理性的价格曲线。
另一点褚橙和柳桃品牌的细微不同:同样作为企业家,支持褚时健的多少有一种对体制不满的表达,而对体制不满者的受众面是很大的。而柳传志更多的是一个现有体制内的成功企业家,支持者多数是机场成功学的追随者,而这些人大部分不买水果。
潘苹果:好心被互联网思维给毁了
潘苹果同样是去年提出的,当时是潘石屹为家乡的滞销苹果公益代言。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被“互联网思维”给拧巴成了潘苹果,这就有点走错方向了。
首先,无强烈内在联系的人格化品牌命名跟上面的柳桃一样有点牵强,这就很难造成非理性价格曲线的位移;其次,潘苹果的定价同样是跟褚橙柳桃类似,市场上花牛苹果每斤6-9元,潘苹果每斤15元跟进口蛇果价格类似,这样就缩小了市场份额的根基;最后,同样作为企业家,潘总所属行业决定了其公众形象的争议性,本来公益代言可以为其公众形象加分,但是之后潘苹果的推出和过高的定价使得公益代言的色彩渐淡。这种情况下,非理性的价格曲线会产生反向的位移。
这就是为什么褚橙成功了,而柳桃和潘苹果却渐行渐远。
后记:褚橙柳桃潘苹果的操盘手是认识的朋友,此文仅就事论事,探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之路,若有不妥之处,望不吝指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