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整地准备
(1)插秧作业前,机手须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各运行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2)装秧苗前必须将空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防止漏秧。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使秧块下滑顺畅。
(3)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保证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4)根据大田泥脚深度,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并根据土壤软硬度,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来控制插深一致性,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
(5)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接行距。 机械化插秧的作业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
(1)机械插秧的总体要求:一行走要直,接行宽窄一致。二田边要留出一行插幅,便于出入稻田,插后整齐,不用补插边行。三秧片接口要整齐,减少漏插。四若是秧片水分少,要在秧箱中加水保持下滑顺利,防止漏插。五漏插行段,要注意抛足补苗秧片,随漏随补;减少漏插、漂秧和勾伤秧,一般允许漏插率为百分之五。
(2)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漏插:指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漏插率≤5%;
伤秧:指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伤秧率≤4%;
漂秧:指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漂秧率≤3%;
勾秧:指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勾秧率≤4%;
翻倒:指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翻倒率≤3%;
均匀度:指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均匀度合格率≥85%;
插秧深度一致性:一般插秧深度在10~35毫米(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初夏是插秧的好时机。现在是全国水稻插秧的好时机。水稻插秧技术的优劣对水稻的复壮和分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会降低水稻后期的产量。因此,水稻种植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水稻插秧的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插秧技术和注意事项。
水稻插秧技术
1、移栽时间的确定
最早的移栽期主要取决于温度。当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 移植可以开始,18℃ 是最佳移栽时机。最晚移栽日期与安全抽穗日期有关,即确保在安全抽穗日期之前达到完全抽穗。根据安全抽穗期温度指标,找出安全抽穗期,并提前50-60天。
2、合理移栽密度
一般每公顷移栽穴数为225-525000穴,每穴移栽苗数为4-7穴,基本苗数为900-375 000穴。生育期长、穗数多的品种分蘖能力强,应少栽基本苗,争取多分蘖穗;相反,生育期短、穗型大的品种,必须以基本苗为主,以主茎穗为主。育性高,移栽早,分蘖能力强,移栽密度低;相反,种植要密集。
3、确保移栽质量
移栽要求“浅、直、均匀”“浅栽深度为2-3cm,有利于早返青、早分化”“直”是指秧苗垂直、不倾斜、不卧、不浮”即行距,穴距和每穴苗数应均匀“苗根应整齐,移栽深度应一致,高低苗和断苗不宜移栽。
注意事项
1、适时早栽。
一般来说,中稻和晚稻移栽越早,移栽时间越短,有利于促进早熟和快速发育,增加分蘖和成穗,提高产量。
2、移栽前,田间应保持一寸水(1-2厘米水层),保证田间水层均匀,以利于移栽成活,防止浮苗。
如人工造3厘米水层,才能活树。
3、种植不宜太深。
种植深度宜保持在2-3cm,最深不宜超过4cm,以利于快速分蘖,防止分蘖过深过晚,影响生长。
4、应根据品种特性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
不同品种,土壤肥力和种植密度不同。一般每亩种植1.3万—1.5万穴左右。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细节,保证苗木基本数量,避免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树木快生、高产。
5、避免中午高温移栽。
如果温度高,蒸发量大,苗木容易死亡,影响活树的复壮。宜选择阴天或下午气温下降后移栽,以利于早期复壮。
6、移栽需要根系发达、叶高适宜、不受病虫害影响的壮苗或优质苗。
有利于活树的快速分蘖生长。不利于移栽后的管理和分蘖的快速生长。
7、习惯喷药施肥的人,不可过早或过晚。
一般以移栽前2-3天为宜,以避免早期拔苗、扦插的不利,以及过晚对活树绿色生长的影响。
以上是水稻插秧技术及注意事项。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和天气条件的影响,各地插秧的开始时间不尽相同。种植者必须保证插秧质量才能获得高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7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