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茶王的简介
这饼由云南滇红集团生产、云南凤庆县人民政府监制的古树茶饼,整个制作过程都有当地的公证人员全程跟踪。茶饼原料取材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有着3200年历史的古茶树——锦秀茶祖,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粗大的古茶树,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栽培型大茶树,这棵古茶树生长在海拔2245米高处,根部周长5.8米,树高10.6米,树干直径1.84米,被誉为“锦绣茶祖”。
生产单位用DVD记录了茶饼的诞生过程,从2007年4月12日上午采茶,到2007年4月25日上午10:30,检验合格的茶饼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包装,各个环节均有专人监督。包装好的茶饼有一个随后被送往第二届茶博会经典茶品拍卖现场进行拍卖,当日起拍价为25万元人民币。
“锦秀茶祖”——香竹箐古茶生长在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自然村—农户承包土地的坎上,海拔为2245米。经国内茶叶专家多次鉴定和北京农业展览馆王广志教授以及日本茶业专家实地考察,这棵大茶树的树龄已达3200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最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树。它的树高10.6米,树幅11.1×11.3米,胸径1.85米,围粗5.82米。
2005年5月至8月,凤庆县对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普查表明,凤庆古茶树资源丰富,其中,直径1米以上有3株,0.5以上有2000多株,0.5米以下有12000多株。栽培型古茶树群落3100亩,民国以前人工栽培的古茶园21300亩,加上野生古茶树群3,1600亩,古茶树资源共计56000亩。
“锦秀茶祖”——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它是祖先留给后人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又是茶树起源地中心和悠久茶历史的有力佐证。
经凤庆县十五届人大十三次常委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对香竹箐古茶树王(锦绣茶祖)实施保护的决定》。为一棵茶树专门作出一项人大决定,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首次。
凤庆县是全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云雾较多,湿度偏重,具有“高山云雾产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最新的一项普查统计,现全县有野生型古茶树群落5万多亩,过渡型秋栽培型古茶树群落4千多亩。促使人大依法为其作出决定的这棵茶树在滇西凤庆县城以东50多公里的小湾镇锦绣山村境内,当地人称为“锦绣茶祖”。据测算,古茶树高达10.6米,树冠南北11.5米,东西11.3米,基围5.84米,周围10米以内都没有树木。1982年北京市农展馆馆长王广志先生以同位素方法,推断其树龄超过三千二百年后,广州中山大学植物学博士叶创新亦对其进行研究,结论一致。2004年初,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博士及日本农学博士大森正司对其测定,亦认为其年龄在三千二百年至三千五百年之间。2005年,美国茶叶学会会长奥斯丁对其考察认为,锦绣茶祖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古茶树,如果考虑到它是栽培型的,对人类茶文化的历史将具有无以伦比的意义。从其树龄超过3200年推算,其“年龄”甚至比商纣王还年长近100岁,比春秋时代的孔子年长近700岁,比秦始皇年长近1000岁……就在这棵茶树王的身边,至今还有她的子孙1400多棵,茶海绿波,生机盎然。当地老百姓说,古茶树是神,摘一片能治百病,折一枝却能伤身,因此远远近近村子的茶农都不敢随便攀摘。逢年过节,有人添上心香,有人敬上好酒。2006年5月,来自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的茶界名人以及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苗族、傣族、佤族、藏族等8个少数民族祭拜队共五千多人汇聚在香竹箐,祭拜了这株“地球上最大的古茶树”。
以这棵古茶树树叶制作的499克茶饼 ,在2007年当时普洱茶文博会以25万元的起拍价被以40万元的天价拍出,每克800多元,价格接近当时黄金价格四倍,创下当时新茶拍卖最高纪录。“茶祖”之名不胫而走,香竹箐也成了凤庆发展旅游的一张名片。目前茶树风华正茂,郁郁葱葱,生长态势十分优良。
为切实保护好和利用好这棵活文物、绿古董,经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审议,一致表决同意通过决定,同时向社会公布实施。决定要求,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禁止对古茶树王进行商业性经营活动,私自采集、修剪、施用农药及在周围100米内新建房屋、耕作取土及放牧、排放废水,倒废渣和私自采摘其枝叶的,处5万元以上罚款,擅自收购、加工、出售其根、茎、叶、花、果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破坏其生长环境的,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外,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被授权保护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越权审批、滥用职权等或不履行保护、宣传、教育等法定职责使古茶树王受到伤害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决定指出,对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王取得显著成绩的和对其破坏行为依法制止或者检举、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有功的,由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茶的起源地是哪?
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云南龙泉茶业有限公司等。根据查询凤庆县茶厂介绍显示,凤庆县的好的茶厂有云南阿颇谷茶业有限公司、凤齐号茶业有限公司等,这里的制茶工艺非常专业。凤庆县,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东与大理州巍山县、南涧县相连,南与云县毗邻,西与永德县交界,北与保山市昌宁县接壤,总面积3335平方千米。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那么茶之祖又是在中国的哪里诞生的呢?专家经调查认证发现云南才是真正的茶之摇篮。
云南具有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自然条件,茶树喜好温暖潮湿气候,半隐性生态环境和微酸性土壤。云南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山脉河流纵列南北;属热带亚热带气候,无严寒酷暑,雨量充沛。在高层阔叶林下,形成了自然隐蔽的生态环境。云南的土壤,按相性分布规律和距离海洋远近的相关性,云南处于东经97 39’--106 12’之间,距南海为近。故土壤多属森林土壤第四类型--红壤。而分布在滇南和滇西南的多属砖红壤性红壤及砖红壤,其PH值为4-5。这些都是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适宜条件。但这只表明了现代的自然地理气候,至于古代。
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进行考察,云南大约在二亿五千万年前是地处劳亚古北大陆的南缘,面临泰提斯海。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经过地质年代的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第三纪漫长岁月。许多种被子植物在这里发生、滋长、演化。象茶树这样的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更适宜其繁衍。其后在第四纪以来的几次冰河期中,地球上很多植物遭到严重毁灭。唯我国西南部受灾较轻。特别是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未受冰川袭击。许多植物原种如第二纪孑遗的木莲、第三纪的树蕨、鸡毛松、苏铁、苦莲等植物保留了下来,被誉为“活化石”。云南现在有高等植物15000多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故云南有“植物王国”之称。茶树是否是保留下来的植物之一。可以从近缘植物予以考察。
茶树近缘植物的分布,是考察茶树原产地的重要标志,云南是茶树近缘植物分布面广量多的地方。向有“云南山茶甲天下”之说。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分布在西南的就有260多种,其中以云南为最多。据中国科学院《780》工程调查,仅仅云南腾冲一个县境内,就发现有8属70多种。又据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对茶树植物分类为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茶组。茶组植物世界上共有40个种,我国分布有39个种,云南就占了33个种。说明云南茶树品种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与此同时,还可以现存野生大茶树的分布予以印证。
云南野生大茶树分布辽阔,在云南境内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密林中发现野生大茶树,也有栽培型的。滇中的牟定县有一棵野生大茶树,树高10.3米,主干周长245厘米;新平县发现数百株大茶树,其中一株高7.2米,干径114厘米,树龄也有几百年;镇源县千家寨野生大茶树高18.5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树龄达一千多年;滇南勐海县巴达区有直径1.21米,树高34米的茶树,已有1700多年历史,还有南糯山大茶树被誉为茶树王;滇西南的凤庆县腰街区新源乡有成片200多株茶树,直径都在50-70厘米等等,树型之高大,分布面之广阔,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大茶树是否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还得从生化加以分析。
云南茶树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生物进化,从发生、发展、繁衍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茶树的新陈代谢,主要是儿茶酚类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云南大叶种茶,无论野生型或栽培型,经生化分析,其合成L-表儿茶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也比合成L-表没食子儿茶酚没食子酸酯为多。这证明云南大叶种茶树属于简单的、低级的新陈代谢,具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
科学家们据此考察论证“云南是茶树起源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8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