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照和短日照怎么理解?
1. 3月22日至9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即为长日照地区;
2. 9月24日至次年3月2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短,即为短日照地区。
关于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
长日照植物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常见的长日照植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油菜、甜菜、菠菜、洋葱、甘蓝、芹菜、胡萝卜、白菜、杜鹃等;
短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一般在秋季开花,常见的短日照植物有水稻、棉花、大豆、菊花、高粱、美洲烟草、苍耳、晚稻、腊梅、大麻等;
分布和特点
植物开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长度,这种特性与其原产地在生长季节里自然日照的长度有密切的关系,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度地区,长日照植物则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临近赤道的地带,长日照植物一般不能开花结实,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纬地带,夏季几乎24小时都有日照,只有长日照植物。
稻谷有一季、两季,甚至三季。
单季稻是一年只种一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双季稻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同理,三季稻就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三季水稻。最早在十九世纪中,台湾开始种植三季稻,并传入大陆南岭以南部分地区。
扩展资料:
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包括131个县(市)年≥10℃积温6500~8000℃,大部分地方无明显的冬季特征。水稻生长期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降水量1000~2000毫米。
籼稻安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2℃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12~253天;粳稻(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始现期至≥20℃终现期的间隔天数,下同)235~273天。稻田主要分布在江河平原和丘陵谷地,适合双季稻生长。
常年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4%左右。稻田实行以双季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品种以籼稻为主。主要病虫害是稻瘟病和三化螟。今后,应充分发挥安全生育期长的优势,防避台风,秋雨危害;选用抗逆,优质,高产品种;提倡稻草过腹还田,增施钾肥;发展冬季豆类,蔬菜作物和双季稻轮作制。
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最南部的低热河谷接近热带气候特征,年≥10℃积温5800~7000℃,生长季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降水量700~1600毫米。
安全生育期:籼稻180天以上,粳稻235天以上。稻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种植高度上限为海拔1800~2400米。多数地方一年只种一季稻,白叶枯病,二化螟等为主要病虫害。今后,要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复种,改良土壤,改变轮歇粗耕习惯。
百度百科-三季稻
百度百科-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49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