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期120天怎么计算
水稻生育期是从播种到成熟时的天数。根据水稻的生育特点,水稻生育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插秧期、分蘖期和拔节期,生殖生长阶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扬花授粉期和灌浆期。
- 营养生长阶段需要约90天左右的时间,其中幼苗期35天,插秧期7-10天,分蘖期30天,拔节期15天。
- 生殖生长阶段需要约70天左右的时间,其中孕穗期15天,抽穗期15天,扬花授粉期15-20天,灌浆期20天。
因此,水稻生育期为120天左右时,可以按照上述阶段的总时间计算。例如,在营养生长阶段中,幼苗期需要35天,插秧期需要7-10天,分蘖期需要30天,拔节期需要15天;在生殖生长阶段中,孕穗期需要15天,抽穗期需要15天,扬花授粉期需要15-20天,灌浆期需要20天。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水稻生育期为120天左右。
以甬优12单季晚稻为例,每平方米土地能收获大约2.49斤大米。
甬优12单季晚稻测定实收亩产达1106.39公斤。按照比较保守的75%的出米率算,可以得到1660斤大米。
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大约666.667平方米,所以1660/666.667约等于2.49斤水稻。
一般一斤米可以煮5碗米饭。
决定水稻亩产的因素
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组成。
水稻产量(吨/公顷)=穗数/米2×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克)×10-5
水稻产量(吨/公顷)=总粒数/米2×结实率(%)×千粒重(克)×10-5
水稻产量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关系最密切,贡献最大。
单位面积总粒数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移栽密度、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
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在低产低肥条件下与产量有密切关系,在高产高肥条件下当穗数达到一定范围后与产量关系较小。穗粒数与穗粒重之间具有补偿作用。千粒重比较稳定。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办)-水稻产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又一水稻亩产纪录刷新 带你看“浙”里的“好味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54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