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手抄报怎么画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袁隆平说。
在种田的农民画法如下:
准备材料:涂料、纸、笔。
1、画出农民的头部,先画一个半圆,画出农民的五官,头顶画出头巾,头巾画出折痕,线条流畅清晰。
2、接着画出农民的身子,水花,以及农民手里拿的水稻苗,画农民裤子的时候,要注意裤子是卷起来的,代表着农民下水种田。
3、用弧线描绘出农民身后的大山,大山的线条要画的重一些,画出农民脚下的水稻苗,每边各自画出三颗,和小草的画法一样。
4、用弧线把大山和水田分割开,右上角要画出火红的太阳,太阳要画的圆圆的,画出太阳的光芒四射。
5、把准备好的涂料拿出来,给大山涂上绿色,水稻苗涂上深绿色,农民的头巾涂上淡**,裤子涂上褐色,身体部分涂上肤色,涂料要均匀,不可超出线条部分。这样农民种田的画面就完成了。
简笔画特点
简笔画,是指把复杂的形象简单化,形体结构是绘画最基本的要素,各种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因素,结构形势及比例关系,平面化的简笔画,表现2维的平面结构比较简便。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0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