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福建福安生产什么茶叶?

福建福安生产坦洋工夫茶。

福建福安生产什么茶叶?

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的坦洋功夫红茶,是福建省福安市红茶品牌。首创于清咸丰元年既(1851),当时的“坦洋功夫”红茶名声鹊起,远销荷兰、法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更为荷兰、英国等国家贵族所青睐。

民国4年既(1915)“坦洋功夫”红茶与国酒茅台一起在万国博览会上赢得金奖,跻身国际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闽红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的赞誉。2007年1月16日,福安坦洋功夫国家地理标志名称保护正式通过国家批准。认定该产品的地理标志名称为“坦洋功夫”。

以百年老字号“坦洋功夫”区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坦洋功夫”成功注册证明商标。并作为中国申奥第一茶登上国际舞台。

扩展资料

坦洋工夫茶形态特征:明洪武四年(1371年),当地茶农从野生丛林中发现一株神异的古茶树,遂将母本原株移到家园,经悉心培育分离选育出有性群体小叶种。

该茶树为灌木型,树高2米左右,树势半披张,分枝适中较密,枝条细小;叶中型,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叶呈水平着生,叶平均长8.8厘米,宽为3.5厘米,叶面多隆起,叶色绿或淡绿。

有少数呈紫红色,芽叶茸毛稀少,多数属于中叶类,一般大叶类占30%,中叶类占60%,小叶类占10%左右;花型尚大,花萼5片,花瓣6-9瓣,柱头多数为三分叉,雌蕊高于雄蕊,子房较大;育芽能力较强,芽头密度大。

百度百科-坦洋工夫茶

福建武夷山水金香茶叶属什么茶?

茶业是福建省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最为知名。2020年,福建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列入了中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福建官方通报,力争到2022年5个实施县的茶叶总产量达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陈明旺表示,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区域包括武夷山、建瓯、建阳、沙县、泰宁等5个市(县、区),未来将以武夷山市为龙头,建瓯市和建阳区为重点,辐射带动沙县和泰宁县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品牌知名度,将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中国乌龙茶产业最具知名度、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据悉,岩茶产业集群现有茶叶企业850 多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个,国家级 2 个,以及众多从事茶叶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大户,全国各地共创办直营、营销网点 8000 多个。

近年来,福建省立足区位优势,选准岩茶产业,积极完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据了解,2019 年武夷岩茶全产业链产值近 100 亿元。武夷山、建瓯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为 35% 以上,茶叶已成为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打造品牌 连接世界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叶是当时主要的外贸商品。1610 年,福建武夷茶始运欧洲,在英国及西欧上流社会流行后,很快传遍欧洲及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饮茶风尚。

18 世纪,兴起了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欧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至今,武夷岩茶等福建茶叶仍在 170 多个国家(地区)的茶叶消费者中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媒介。享誉海外的品牌影响。

补齐短板 三产融合

为进一步做好岩茶产业,福建下一步将以茶庄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休闲、观光、文化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茶产业新业态。将茶庄园打造成地域特色鲜明、品牌优势凸显,集生态观光茶园、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休闲体验茶空间”等元素齐全的综合体,打造现代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福建模式”。

补齐加工设施装备短板。全面推进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厂标准化升级,支持企业引进全天候温湿度自控一体化加工设备、自动化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线等先进装备,大力发展精制茶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全面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效益和产业链附加值。

构建创业富民新机制。引导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主体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各类主体,建立“1+X”的利益联结形式,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 200 个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深度参与、增值受益的产销、质量、植保、创业等产业共同体,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共同体”的目标,构建多种形式的创业富民新机制。

福建武夷山水金香茶叶,主要是红茶。

武夷山红茶是全发酵红茶,主要出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亦称“红茶鼻祖”。

武夷红茶属全发酵茶,具有独特韵味、花果香味或桂圆干香味。

由于桐木关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润。特别春茶季节,常遇绵绵雨天,日照极少,故此地采摘的茶鲜叶大部分要加温萎凋。当地松树众多,用于烧火的燃料都是松柴,因此鲜叶在萎凋时,吸足了松脂味。在烘干过程中,仍将发酵茶叶摊在竹筛中,放在吊架上干晾或烘烤,下面还用松柴燃烧烘烤,茶叶更进一步吸收松脂味。制好的正山小种茶叶,具有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光油润的外形特征。茶汤棕红色,茶汤则具有浓醇的桂圆汤味。

武夷山桐木关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红茶的地方,桐木村位于国级重点自然保护区与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地的核心区,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茶山、竹山、木林及各类动物、昆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优越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武夷红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培育了品质卓越的武夷红茶。

桐木关出产的“正山”红茶,即武夷山国级自然保护区内,以桐木村为核心,方圆565里内的地区。这里地势高峻,年均气温摄氏18度,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终日云雾缭绕,且土质肥沃。加上几百年来群众培育适宜当地生长的小叶种茶树有性群体,正山小种红茶便有了得天独厚的鲜叶原料,也使芽叶具有了特殊的持嫩性。

武夷山有茶园10万亩,茶农2.2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近5万人,年产茶叶4900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出口1850多吨,出口值3580多万元,茶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3.9%。当地有700多家茶企业,包括2家省、地级茶叶龙头企业,61家岩茶生产企业申请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0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