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茶树种植方法和管理

一、播种

茶树种植方法和管理

1、播种方法

以中小叶种栽培为主的地区,主要有单条栽和双条栽两种

(1)单条栽:一般的种植行距1.3-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2500-4000株。在气温较低或海拔较高的茶区,行距可适当缩小到1.2-1.3米,丛距缩小到20厘米左右。

(2)双条栽:在单条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植方式,每2条以30厘米的小行距相邻种植,大行距为1.5m,丛距为25-33厘米,每丛种植2-3株,每亩用苗4000-6000株。与单条栽相比,双条栽具有成园和投产较快但同时保持了日后生产管理的便利性,目前已逐渐成为北方中小种地区主要的处植方式。

2、种前整地与施基肥

茶树能不能快速成园及成园后持续高产,首先是以种前深垦、种前基肥来决定的;种前深垦既加深了土层,直接为茶树根系扩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又能促进土壤进行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提高蓄水保肥能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深垦结合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更能发挥深垦的作用,种前未曾深垦的必须重行深垦,已经深垦的,则开沟施入基肥,按快速成园的要求,应有大量的土杂肥或厩肥等有机肥料和一定数量的磷肥,分层施入作基肥。生产实践中的种前基肥用量相差较大,按大多数丰产栽培经验,种前以土杂肥为基肥应不少于15-25吨,磷肥50-100公斤,结合深垦,分层施于种植沟中。平整地面后,按规定行距,开种植沟

3、茶籽直播

(1) 播种时间 :南方地区11月底至次年3月均可播种,而北方地区则因土壤封冻,宜在3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不要延迟到4月中旬以后播种。春播时应注意保管好茶籽,要保持适当的含水率,防止微生物污染和鼠、虫害。适宜的保存温度为5-7度和60%-65%的相对湿度。

(2) 层积催芽 :催芽可达到提早出土和提高出苗率的效果。将浸水饱和的茶籽和湿润的沙子(以手攥不出水为宜)按一层沙子一层茶籽堆藏,沙堆不要高于60cm,否则透气性差,容易沤烂茶籽。堆藏20天左右,随时检查茶籽发芽情况,待一半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就可播种

(3) 播种密度和深度 :整好地以后,开好种植沟,浇足水。采用条式等距离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种深度3-5厘米,覆好土。

(4) 加强苗期管理 :主要有及时除草、抗旱、防冻、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4、苗木移栽

(1) 移栽时期 :田间圃地育成的茶苗,要选择茶苗地上部处于休眠时期进行移栽,有利于茶苗成活。同时,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避免在干旱和严寒时期移栽。根据我国茶区的气候与生产情况,移栽可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时进行。秋末冬初移栽有利于茶苗的成活,这是由于此时地上部虽然已经停止生长,而根系生长还在继续,茶苗越冬后,根系在翌年春天可较早进入正常生长。但是在冬季干旱或冰冻严重的地区,以选在春初进行较好,这时温度低、雨水足,栽后浇水数量和次数都可减少。

(2) 移栽技术 :茶苗移栽前,先要在待种植的茶园内开好沟,沟深35cm左右,施下底肥,然后选择无风的阴天起苗定植。实生苗的主根太长,可以剪短些;扦插苗在取苗前一天要浇湿圃地,以减少取根苗时伤根。从外地调运的茶苗,要注意包装与通气,并浇水提高其成活率。也可用黄泥浆沾茶根来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茶根在土中力求舒展,然后覆土踩紧,防止上紧下松,使泥土与茶根密切结合。移栽后若连续晴天,一般隔3-5天浇水一次,每次浇水要浇透,使根部土壤全部湿润。

(3) 做好保苗、补苗工作 :茶苗移栽后,一般生长幼弱,根系浅,抗旱力差,因此要做好护苗工作。一般可采用铺草或浅耕来提高抗旱能力,以采用铺草防旱效果较好,比未铺 草覆盖的茶园茶苗成活率提高20%以上。如果有缺苗的地方,应该及时补苗,必须是同龄茶苗,一般就地间苗补缺,或用“备用苗”补缺。补缺的方法和补后的管理,与移栽茶苗一样。

(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幼龄茶园由于苗木移栽前后生态环境改变,加上初期苗木生长势较弱,对病、虫的抵抗力不强,因此应加强病虫害防治。

二、成年茶树的周期修剪

为了维持茶树的旺盛生长,长期保持树冠的良好群体结构,方便操作管理,使茶树延长高产年限,除了加强肥培管理外,还必须通过年度修剪来进行调控。

1.常规茶园的周期修剪

(1)轻修剪。主要目的是平整树冠面,使发芽部位相对一致,调节芽数和芽重,控制树高,刺激下轮茶萌发,提高鲜叶质量等。轻修剪的深度应依据茶树品种、树龄、气候条件、茶园管理水平及树势状况而定。树势强健的修剪宜浅,只要剪去3~5厘米即可,树势较弱的修剪稍重,以剪去5~10厘米为宜。修剪偏重可使单芽重明显增加,但芽的密度减少,修剪较轻的则有利提高发芽密度,修剪时需根据茶园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轻修剪可以每年秋末冬初(11~12月)进行,也可隔年修剪一次。如在高寒山区为了早发春茶,多采春茶,轻修剪最好延迟到春末夏初(5月下旬)时进行。修剪的茶树以弧形为好,可增大发芽面和采摘面。修剪工具都采用绿篱剪(杭州、四川生产),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用电动整枝机修剪(日本零件,杭州组装)。

(2)深修剪。茶树经过几年轻修剪和采摘后,树冠面的枝条会变得密集而瘦弱,为使采摘面上的枝条得到更新就需进行比轻修剪重的修剪,这种剪法称为深修剪。深修剪程度一般是剪去树冠面绿色层10~15厘米,即基本上剪掉上一年留下的全部枝叶,对大叶种茶树则需剪去20~30厘米才能达到目的。深修剪对当年产量有一定损失,不宜短周期进行,通常每隔3年搞一次较恰当。贵州省各茶区大多在春茶采后进行深修剪,这对当年产量的损失会相对少一些,而夏季高温多雨又有利于快速恢复。

2.密植茶园的修剪

密植茶园成园投产后,树冠已密接郁闭,下部叶片受光较差,茶蓬采摘面积,生产枝密度等均已保持稳定,提高产量的潜力受到一定限制。为使茶芽多发快长,在需要利用群体顶端优势而保证芽重的基础上加快新梢的生长速度,增加采摘轮次,从而提高生产率。这就需要在年度轻修剪时尽量减少对萌动芽的损害,充分利用秋冬季形成的越冬顶芽和上位肥壮腋芽的生长优势,从而实现继续增产。为此可采用抽枝修剪法,即只剪去蓬面的鸡爪枝和徒长枝。这种修剪法,绿色叶面损失极小,枝条受伤少而轻,越冬芽完好无损,既保证了芽的数量又增加了芽的重量,并且可以比一般轻修剪提早5~7天萌发,春茶提早10天以上开采,增产达二成以上。抽枝修剪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进行,对密植茶园来说也是协调个体、群体矛盾的有效手段。连续抽枝修剪几年之后,若树高增长太快可用深修剪进行调节。密植茶园因树冠面大,往往使人行走道密接而影响农事操作,也影响茶园的通风透光,放在每年秋冬季(也可在春茶前)修剪一次边脚枝(也可用镰刀割)。

茶学基础。

茶树栽培:茶树繁殖,茶园管理:

1.茶园耕锄。

2.茶园施肥。

3.茶树修剪。

茶树繁殖:茶树繁殖分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种方法,有性繁殖是利用茶籽进行播种,也叫种子繁殖。

无性繁殖亦称营养繁殖,是利用茶树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在人工创造的适当条件下,使之形成一株新的茶苗,如扦插、压条。

有性繁殖的方法有两种,即:苗圃育苗和茶园直播。

苗圃育苗便于苗期管理和培育出优良的苗木,茶园直播就是将经催劳处理后的茶籽,采用条式穴播的方法直接播种在新辟茶园内。茶树无性繁殖一般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苗木能保持母树的特征和特性,苗木的性状比较一致,有利于茶园管理,有利于扩大良种的数量。

茶园管理:茶园管理是茶叶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茶叶的品质。

茶园管理包括:耕锄、施肥、茶树修剪等工作。

1.茶园耕锄:茶园耕锄可消除杂草、改良土壤结构、杀虫灭菌等。

茶园耕锄大致分春、夏、秋3次,春夏进行线耕深度约为10cm;秋季进行深耕,深度为20~30cm。

2.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是茶园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每年要从茶树上多次采摘大批鲜叶,营养消耗多,这就需要不断地给茶树补充养料,否则会导致茶树树势衰退,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园施肥的原则是:

以有机肥料为主,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施用;以氨肥为主,磷、钾肥料相配合;在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施基肥(施有机肥料),在采摘季节施追肥(施用化肥)。

3.茶树修剪:

茶树修剪是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修剪不仅能提高茶叶产量,增进茶叶品质,而且使得树冠适应极械化采采茶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修剪的方法有:

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浅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

延伸: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时期在每年11二3月下旬之间,雨季前后均可种植。不同茶区种植时期稍有不同,如南方,应以1月底为宜,否则2月以后,白天日照强,气温高,幼苗容易枯死。北方或高山茶区,气温较低,为配合雨季,可延至3月底种植。

茶树的种植密度,受土壤、地形、气候及品种影响,不尽相同。目前,我国采用的多丛密植栽种方式,大行距为1.5米:小行距为33厘米,共三小行;丛距为20厘米,每从移苗两三株,每亩约2万株。种植茶苗前应先施基肥,规划好行距,最好选择下雨后或微雨、浓雾、土壤湿润时,尽量避免在烈日下种茶。

茶苗移植尽量就近起苗,带土移植、随挖随种。种植后为减少叶片水分蒸发,应于离地面20厘米左右处行水平式剪枝,宜在幼苗两侧覆盖稻草或其他干草,以防止干旱,保护幼苗。

值得一提的是北方茶种植,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对南茶北移进行探索研究,但未突破北纬38°。

经相关技术人员反复试验,目前在北纬38.45°河北太行深山区已有少量茶树种植成功。

太行山区属于种茶的次适宜区,但气候特征也具有优质茶叶生产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

茶叶生产季节气温低,光照较弱,昼夜温差大,茶树新梢生长缓慢,营养物质积累多,鲜叶中氨基酸、叶绿素含量高,这就决定了太行山区茶叶的良好品质,具有南方高山茶特点,河北发展茶叶生产有地理位置上具有南方茶区无可比拟的销售优势,经济效益显著。

因此在太行山区发展茶叶经济可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能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在茶叶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和产业化的同时,可有力地推动区域生态旅游产业、茶文化产业、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1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