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孝昌县的自然资源

全县水资源由境内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客水组成。水资源总量为12.07亿立方米。其中境内地表水径流4.21亿立方米,入境客水径流7.69亿立方米,地下水0.168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3.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683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径流量907立方米,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孝昌县的自然资源

全县已注册的大中小型水库共有34座,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和观音湖管委会,承雨面积336.4平方公里,总库容16965.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64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27万亩。全县大中型水库有4座,分别是观音岩水库(大型)、芳畈水库、金盆水库和滑石冲水库。位于小悟尖山陈家嘴的观音岩水库,是澴河水系上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水库于1965年8月开始建设,1966年4月完工。水库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坝顶高程114.6米,堰顶高程109.5米,最大坝高41.3米,坝顶长300米。总库容10040万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4833万立方米,死库容2137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10.2万亩。全县有小型水库30座,总流域面积200.1平方公里,总库容3502.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107.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33万亩。小型水库中,小(一)型水库10座,流域面积166.4平方公里,总库容269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75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89万亩。小(二)型水库20座,流域面积33.7平方公里,总库容805.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54.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4万亩。

孝昌境内水系发达,有澴河、府河2条干流和15条小河流,分为澴水区和涢水区,以澴河、府河为主干,汇集于孝感南部,流经谌家矶注入长江。全县渠道总长485公里,主要有徐家河、观音岩、金盆、滑石冲、芳畈等五大渠系。渠系分布全县各地,可灌溉面积达37.5万亩。其中4座中型水库灌溉面积24.4万亩,徐家河灌溉面积13.1万亩;自流灌溉20.4万亩,提水灌溉17.1万亩。 孝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京珠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汉十高速、243省道、安卫铁路连接东西,是鄂东北承启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

全县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6亿元,先后协调配合完成了京珠、孝襄高速公路孝昌段的建设任务;新建和改造国省干线42.5里;新建和改造县乡公路137.73公里;新建和改造桥涵22座。全县12个乡镇到县城均修通了三级以上等级路,实现了乡镇到县城的半小时交通圈;硬化农村公路1411.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骨架,通乡公路为干支线,通村公路为延伸的“两纵两横五循环”的大交通格局。全县

通车里程达2328.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条、44.89公里;国道1条、31.93公里;省道1条、37.83公里;县乡公路802.77公里;通村公路1411.2公里;等级公路1930公里,等级公路比重达83%,比“十五”提高42.7个百分点,等级公路密度达158.6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由“瓶颈制约型”向“基本缓解型”跨越。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全面实施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创新“以钱养事”工作新机制,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式,聘用60名养护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养护管理,对破损路面进行了大中修,养护率达100%。 全县有耕地46万亩,林地44万亩,水面10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批以太子米为主的优质米基地,太子米为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以玉皇李、早蜜桃、凤凰茶、中药材为主体的多种经营基地,其中有以凤凰山茶场为龙头的东部山区茶叶基地、以大悟山药材场为龙头的药材基地、以鹞子山林果场为龙头的林果基地、以水库塘堰养鱼为主体的水产基地、以华阳特种狗为龙头的畜禽养殖基地等六大基地。

特色农业加快培植,建设优质稻、优质林果茶板块59万亩,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155个、特色农庄820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8个,培植鸿翔肉鸭、大发肉鸡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4家,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97个,“管氏”茶叶、“尖峰”春剑、鸿翔速冻肉鸭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太子米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旅游商贸业加快发展,观音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全国4A级水利风景区,熊畈村被评为全省旅游名村,五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烟草、石油、盐业、供销等商贸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高,金融、保险、信息、物流、房地产等行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4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9.6%。

经过长期的建设、改造、积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全县已注册的大中小型水库34座,总库容16965.7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23.38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464台,小型拖拉机3756台,联合收割机213台(其中半喂入81台),插秧机164台(其中乘坐式18台),已完成工商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8家,拥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40个,农机户1.27万户,农机从业人员11245人,农机作业收入9427万元;农村用电量3546万千瓦。 “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承办的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出色完成,政府部门全员岗位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系统体制改革、粮食系统改革、水管体制改革、文化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提升了行政效能,释放了工作活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批管分离”的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村级债务清理锁定,“普九”债务基本化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以钱养事”新机制得到健全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深化工商企业改革,县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买断改制企业职工身份,解决职工养老保险问题,长期困扰孝昌县的工商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以纳入全省第二轮扩权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不断扩大与大武汉、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的合作交流,构筑了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开放格局。五年累计引进内资45.6亿元,利用外资3986万美元,外贸出口3540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9倍、3倍和2.5倍。

“十一五”时期,始终把增加投入作为发展之基、增长之源。通过争取国家项目、扩大信贷投放、吸纳民间资本,累计融通各类资金100多亿元,投入城乡建设和发展,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以文明卫生县城创建为抓手,5年累计投入资金11亿多元,建成花园广场、官塘湖公园等标志性工程,新建、改造和刷黑了孟宗大道、华阳大道、花园大道等16条城区主次干道,建成澴河、晏家河橡胶坝和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城区供排水管网52.2公里,安装改造路灯500多盏,城区绿化率达35.1%;开通了三路公交车,结束了孝昌城区无公共交通的历史,城市特色和魅力更加突出。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稳步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完成了所有乡镇集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周巷新龙村、小河四里村、王店高岗村、陡山刘店村等6个村被授予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县有13个村被授予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邹岗镇香铺村被授予“中国特色村”称号。

从2007年开始,全面建设全省中等发达县阶段。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旅游活县、农业安县、科教兴县的“五县”发展战略。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财政收4.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农民人均纯收入4212元,比上年净增503元。

兰花---天下第一香

学名:Cymbidium spp.

英名:Cymbidium

别名:兰草

科名:兰科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鳞茎,俗你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末粉。

春兰、蕙兰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状、质地等的不同变化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种与素心等。梅瓣为萼片短圆,肉质较厚,稍向内曲,基部狭窄,捧瓣肉质肥厚先端内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开时微向上,名种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种。水仙瓣为萼片稍长于梅瓣,先端渐尖,捧瓣质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种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为萼片宽大,质厚,基部窄,先端宽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较润,微反卷,名种有大富贵、翠盖花等。蝴蝶瓣为向下的两枚萼片的内侧,质地变厚,成波状绉,并有红色块斑,有时整个萼片或花瓣数量突然增多(如绿云,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状有特殊变化。素心为花被、花茎、苞片同一颜色,纯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纹,名贵品种有张荷素、老文团素等。

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兰科共750属35 000余种,而兰属70余种。我国常见栽培种有:

春兰(C.goeringii):又称草兰、山兰、朵朵香。一茎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传统名贵品种有宋梅、龙字等。变种有线叶春兰(C.georingii var.serratum),叶较细,花深绿色,无香气或淡香。

蕙兰(C.faberi):又称九子兰、夏兰。一茎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区与春兰相似。传统名种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岙素等。

变种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俗称丝茅脚九子兰,叶片常排成两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等地。变种有素心建兰(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贵的金丝马尾、玉沉大贡、龙岩素、大凤尾素、观音素、长汀素等。

兰花种类介绍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

兰花按生态习性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由于地生兰大部份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春兰: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兰:蕙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著。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寒兰:寒兰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四季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暇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 墨兰:

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广东、云南的养兰人最喜栽培与观赏。 春剑:春剑常称为正宗川兰,虽云、贵、川均有名品,但以川兰名品最名贵。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

品种鉴别要“三看”

品种鉴别是对兰花综合素质的鉴定,是最能展示艺兰功力的一门学问。因此,历代艺兰大家都对此格外慎重,从不妄下结论,始终奉行“三看”原则。一看叶形“观花一时,赏叶终年”。

在无花季节,人们对名品兰花鉴别的主要依据是看叶形,包括叶芽、株形等。兰芽出土时的色泽对兰花品种的鉴赏有一定参考作用,芽期需仔细观察。一般而言.凡新芽为白色、白绿色、绿色的,春兰一般为素心品种,蕙兰大多为素心或绿蕙;芽尖有白色米粒状“白峰”的,有可能出细花。兰花传统名品大都相对稳定,其叶形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艺兰家经长期实践,对叶形特征明显的品种一般能凭眼看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如直立叶的汪字、泰素、老极品,环垂叶的宋梅、大一品,肥环叶的大富贵、扭曲叶的绿云等。但兰花由于种养环境不同,并非年年岁岁叶相同,于是艺兰家们在观叶的同时往往还要结合看花苞来鉴定品种。二看花苞兰花传统名品不但叶形有其特性,花苞也富有特色。因此,人们在鉴别时既要看叶形,又要看花苞。关于花苞的鉴定,前人总结出了兰蕙头形的“九形八式”和蕙花小排铃的“五门八式”。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我们鉴别品种大有稗益,值得我们很好的消化吸收。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在艺兰实践中发现,即使同一盆兰花,有时其花苞的颜色在不同年份,甚至同一年份也不相同。对此我有体会。经多年观察,我栽培的大富贵、元字等名品兰蕙其花苞在不同的年份有时会有差异,有的年份花苞色泽深些、有的年份色泽浅些。据无锡陈耀明先生讲,他种养的集圆有时抽出的花葶为“深赤红色”,有时抽出的花葶为“绿中见紫”,有一年他的一大盆集圆拔出五个花葶,有三个是红的,两个绿中见紫。

可见,单纯从花苞的色泽、形状来鉴别品种有其局限性,还必须看其开品。三看开品对兰蕙品种的鉴别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看其开品,这也是引种品种要见花引种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只要开品到位,见花就能鉴别出是何品种。但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同一品种的兰蕙往往因种法不同开出的花品有时也各不相同,如宋梅能开出四五种花形,绿云、西神亦能开出几种不同的花形,但我们不能因其开品有异就断定它们是不同的品种。故一代艺兰大家吴恩元言:“因种法有好歹,致开品有高下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品种鉴别真学问。对兰花品种的鉴别应辩证的看、综合的看,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妄下结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看叶形、看花苞、看开品。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洋兰

洋兰是相对于国兰而言的,泛指除了国兰外的兰花,其实并非全部原产西洋,常见的有:卡特兰、虎头兰、蝴蝶兰、兜兰、文心兰、万代兰、石斛等,其讲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产热带和半热带,多为附生,栽培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2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