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和特征
水稻生长环境条件与要求
水稻在中国分布广泛。植物喜欢高温、高湿、短日照的生长环境。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温度要适宜,否则会延长枝和颖的分化期。
水稻生长温度
水稻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5-3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时,授粉会受到影响。
水稻生长湿度
大米喜欢潮湿的环境。生长期的相对湿度为50-90%。生长期最佳降水量为700-1200毫米。不足时,应进行人工补水。
水稻生长土壤
水稻对土壤要求不高。最好在沙土和粘土之间。要有高肥力,土壤的pH值最好在6到7之间。
水稻生长周期与过程
水稻的生长周期约为150天,其一生会经历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结实期等几个阶段。从植株伸长到幼穗出现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逐渐灌浆。
水稻的生长环境如何?
水稻是世界三大主要粮食之一,在我国有非常广泛的种植面积。水稻田环境特殊,长期种植下去,便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旱地的特殊土质层,和特殊的种植环境。
水稻,可以说是一种“喜水作物”,在其系统的生长发育中,形成了适应水层下生长的特点,对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也是有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水稻虽然生长在水中的时间较多,但它也有自己的需水、需肥特点;什么时候需要水分?又能起到哪些作用等?,它需肥规律是怎么样的?和水有关系吗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讨论和认识一下。这和种出丰产、高品质水稻有很大关系。
水稻需水特点稻田灌水,是为了满足水稻生理需水的特性,和改善其生长环境的生态需水。也就是说,稻田灌水可同时解决水稻生理需水,和生长环境需水的需要。
作物也有自己的生命,它们的生命活动,器官的生长发育是需要水分参与才能完成的,要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才能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物质的转运、同化等。而水稻是一种适合水层下生长的作物,它的这些生理需水特性显得更为重要。
既然水稻有需水的生理需要,那么它就有需要和适应这样的一个“水环境”,即水稻的生态需水。水在田中可以起到固氮增加氮元素的供给,调节稻田温湿度,通过水层的深浅促控水稻生长发育,以及防除杂草的作用;还可利用水的排灌和渗透,有效减轻和防止土壤中有毒物质对水稻的危害。
稻田的需水量,是由植株叶面蒸腾,株间蒸发水量,和田地下渗、漏掉水量的总称。这些因素,受不同栽种地区,栽种季节,品种的影响很大。所以,水稻灌水量要根据情况,和种植经验而定。
但水稻并非需要一直生长在水中,有时我们还要根据需要进行放水晒田。晒田的作用,在水稻生产中意义也比较大,它可使后期的无效分蘖减少或迅速死亡、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疏通土壤空气,排除土壤中有毒物质等。
水稻需肥规律和其他作物一样,水稻也需要较多的三大元素氮、磷、钾来维持其生命。除此之外,水稻也需要钙、镁、硫、铁、硼、硅等微量元素;尤其是硅元素,严重缺乏时,水稻抗病性减弱,穗粒数和结实率降低,甚至出现白穗。
1,氮
稻田使用氮素化肥,以铵态氮最为合适,其次是硝态氮。前期水层高或持续时间长,宜用铵态氮;生长后期,水稻根系呼吸作用的末端为黄酶,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提高根系氧的浓度,保持较高的活力。所以,生长后期田间使用硝态氮效果较好。
2,磷
水稻在幼苗期和分蘖期,对磷的需求较为迫切,该期间缺少磷元素,可能会导致水稻生长不良。所以,磷肥在三者中所占比例最小,宜在施基肥时一次施入,避免早期缺磷现象。
3,钾
稻田钾元素充足时,可提高其对氮肥的吸收和利用率,对减少黑根病有明显效果。缺钾时,稻秧光合能力减弱,光能利用率也随之降低。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扩展资料:
全球分布范围:
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将近5千万公顷,总产量为1亿5千万吨。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
百度百科-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2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