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吃的大米和古人说的米是一样的么?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19 16:27:03
其实古人也是吃大米的,我们常说的五谷?稻,黍,稷,麦,菽?里不就包含了水稻吗,只是水稻在经过了人们几千年的栽培改良之后,早已不是最初的品种,尤其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先生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得如今的水稻产量大幅提高。那么古人吃的米到底都是什么呢?其实在古代,人们的主食就是开头说的五谷,而古人吃的米当然也就包含在这五谷当中,下面我来一一介绍给大家。
而?稻谷?也成了河姆渡文化的标志性发现。后来随着种植工具以及水稻培育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如今的水稻无论从形态,口感哪一方面都和以前的大不相同,但究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由于水稻对地理位置的要求很高,水稻的种植区域一直仅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以北方为中心的古代,水稻并不像小米,小麦那么常见,所以大米在当时是贵族阶层的专属食物,普通百姓是很难吃到的。
黍?就是黄米,是产于北方的一种粮食。在河北磁山新石器遗址,山西万荣荆村和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中都发现了种植黍的证据,距今约有8000年前。黄米可以用来酿制黄米酒,制作糕点等,而用黄米制作的黄米馍馍是陕北一些地区过年必备的年夜饭。当然了在古代,尤其是磨制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黄米和小米,小麦一样都是以蒸食为主。《诗经 魏风》中也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样的诗句。可见在古代北方黄河流域,黍是一种很常见的主食,但由于黄米不利于消化,所以人们慢慢就不将黄米作为主食了。 稷?又称?粟?,脱壳处理后就是我们常吃的小米。这个我们都很熟悉了,我国种植粟已经有7000之久,小米和黄米我现在也分不大清,因为无论外观还是颜色都很相似,从表面上看的话黄米貌似比小米颗粒大一些,在古代,小米也基本都是蒸着吃。 麦?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小麦,磨成粉之后可以做馒头,包子,面条等面食。我国小麦种植的历史比黍和稷要晚的多,大约是在公元前2000多年。最初小麦和小米一样,都是蒸着食用,后来随着石磨技术的改进与发展,食用小麦的方式逐渐由蒸食转变为面食,据有关学者推测,我国最晚在西汉便有了将小麦磨成面粉制成面饼的技术。而到了宋朝,面食大行其道,基本取代了蒸食,在宋人的记载中由面粉制作的面食竟然多达几十种。《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其实就是类似现在的馒头。 菽?就是大豆,主要就是黄豆,可以加工成豆腐等各种豆制品或者炼油。在古代特别是先秦时代,由于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多丰富的蔬菜可供人们挑选食用,所以大豆除了蒸食之外,还经常被用来做成酱,尤其是行军打仗,士兵经常自备豆酱,既方便携带又方便食用。总的来说,古代人们吃的米有大米,小米,黄米,小麦之分,起先由于磨制技术不发达,这几种作物的食用方法都很单一,就是直接蒸食(其实在古代大多数的食物都是蒸食的,所以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中蒸器种类很多),后来随着种植技术和石磨工具的发展,小麦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渐渐取代小米,黄米等谷物成为了人们的主食,再后来人们改良水稻,使得水稻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就形成了如今小麦和水稻平分秋色的局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3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