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根据石家庄平原区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程度诊断结果,藁城和赵县属于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制约区,其小麦玉米产量、蔬菜产量及园林水果产量的投影值排序均处于前5位,因此在这两个地区应减小小麦玉米、蔬菜及园林水果的种植面积,以保护和涵养地下水为主。
晋州和无极地区属于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较大区,晋州的小麦玉米产量投影值位于第9位,蔬菜产量投影值位于第23位,所以重点为减小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可以保持不变。在无极地区,小麦玉米总产量和蔬菜产量的投影值排序均位于第11位,而水果种植面积位于12位,所以要同时减小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
新乐县、行唐县、栾城县、元氏县和正定县属于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一般区,种植结构维持现状或略作调整即可,其中正定县和栾城县蔬菜投影值排充靠前,应适当控制蔬菜面积。
深泽县和高邑县属于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较小区,在这两个地区可在种植条件适宜的地区适当扩大种植规模。
在遵循种植结构调整原则和约束条件下,根据石家庄平原区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程度诊断结果,提出石家庄平原区各县市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如表8.1所示。
表8.1 石家庄平原区种植结构调整后方案
种植结构调整后,石家庄平原区小麦种植面积由现状条件下的23.17×104hm2减小为18.35×104hm2,玉米种植面积由现状的20.56×104hm2增加为23.34×104hm2,蔬菜种植面积由现状的11.70×104hm2减小为10.75×104hm2,油料面积由现状的8.96×104hm2增至10.05×104hm2。
调整后的种植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人均粮食610kg左右的粮食生产优势,另一方面增加了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而油料作物的经济效益较高,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按照现状小麦玉米、蔬菜的耗水强度,调整后的种植结构下可节约地下水约2.76×108m3。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3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