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亩产水稻一般多少斤,适合生长在什么土壤里

亩产水稻一般多少斤,适合生长在什么土壤里

正常的情况下水稻亩产量在2000-2400斤左右,具体的亩产量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品种等因素而不相同。种植水稻之前要先将土壤翻整,翻整的工作有粗耕、细耕和盖平。水分管理可以采取浅、湿、干的间歇灌溉方法,在孕穗期及扬花期不能使用这种方法,其他的时期都可以采取间歇灌溉。

一、亩产水稻一般多少斤

1、一般种植情况下,水稻亩产量为2000-2400斤左右。要注意,具体的亩产量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品种等因素影响,这些元素都会导致产量不同,通常采用优良品种并且在科学的管理下水稻容易高产。

2、种植水稻之前一定要先将稻田的土壤翻整1遍,这个过程主要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以前的农户一般会利用水牛进行整地,现在基本上使用机器。育秧苗时要先撒下稻种,然后再往土上洒1层稻壳灰即可。目前大部分的秧苗都是由育苗中心进行培育,好的稻苗是种植成功的关键。秧苗培育好之后可以将它插进稻田里面,传统的插秧法一般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

3、水分管理主要采取浅、湿、干的间歇灌溉方法,除了在孕穗期及扬花期不能使用之外,全期都可以采取间歇灌溉的技术。尽量不要使用大水漫灌的方法,长期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中的前茬根系和秸秆腐败释放出氨气以及含硫的有害气体,毒害根系。土壤如果长期处于浸水的状态,会导致孔隙度降低、通透性下降,不利于根系发育。

二、水稻适合生长在什么土壤里

1、水稻适合生长在性质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的土壤里面,这样的土壤耕性和肥力较好。而且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的矛盾不是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的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这种土地适种性广,适耕期长,容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

2、一般在砂土中种植水稻施肥见效的速度比较快,可以使水稻早生快发,但没有后劲,而且后期容易出现缺肥早衰,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的现象。这类土壤既不保肥,也不耐肥,如果不小心施肥过多,不仅会造成流失浪费,还会导致水稻疯长。

3、粘土的特性和砂土相反,它的质地比较粘重,耕性差,土粒之间没有大孔隙,所以它的通气透水性也比较差,既不耐旱,也不耐涝。但它的保水保肥力强,耐肥,这样养分就不容易淋失,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有机质分解较慢,腐植质易积累。而且这种土水多气少,土温变化较小,土性偏冷,好气性分解不旺盛,养分分解转化较慢,施肥后见效迟,肥料有后劲,不发小苗、老苗。

1: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多的国家,也是生产水稻最多的国家。这同(多光照)气候面积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中国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出口最多的是泰国。2: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中国稻种资源丰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书》中所录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水稻品种数达3400多个。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1782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3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