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百宝箱
旅居南方后,思乡的情愫与日俱增。偶遇清明回到久别的故乡,伫立在父母的墓前,俯身叩首,已是泪眼婆娑。依旧屹立的老屋,犹如父母一生给予我们的挚爱深入灵魂,让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走进老屋,父亲的百宝箱依旧摆放在土炕的一隅,只是覆盖了一层细细的蜘蛛网,尘埃落满了箱体。打开箱子,依稀闻到柏木的清香抑或夹杂淡淡的中草药味儿。往事浮起,历历在目……
箱子是大哥在河北张家口服役时邮递回来的。记得那是73年的暑期,父亲接到邮局的邮单,要到十几公里外的火车站取货。时维暑假,我年少贪玩,吵闹着要随父亲一道去。无奈,父亲骑着28式“红旗”自行车,我坐在后架上,太阳还没出来,我们便上路了。
北方的早晨,路上人车稀少,不时有农用拖拉机“突突”地从身边驶过;偶尔也有长途 汽车 在站点停靠,车驶去后,尾气散发出来的汽油味儿,扑面而来,我都会使劲抽动几下鼻子,深吸几口(从小就喜欢闻燃烧的汽油味儿),直目送车子到路的尽头。路上还有另一道风景:随着马铃“叮当”响声,不时有拉运货物的马车队碾过,车夫神气地叼着烟卷,轻甩着鞭子,留一串“啪啪”响声,伴随着“哒哒”的马蹄声,在空旷的马路上此起彼伏,组成一曲乡间清晨交响乐。
货物曾是装过军用物资的柏木箱体,有些份量。父亲把箱体捆绑在车后架上,我坐在前面大梁上,骑行时,父亲先把两腿叉在梁中间,然后往前助力,车子才能徐徐滑行。
箱子打开后,里面有山萸肉、天麻、黄芪、当归等中草药,有一套崭新《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在箱子底部,还有一条当时地方紧俏的“凤凰”牌香烟。
草药是给父母用的,父亲患有慢性病,为节省看病开支,自学中医学,针灸学,自然也就成了半个郎中。依稀记得,父亲身边的中医书籍有《金匮要略》,《本草纲目》,《针灸学》等,另外还有其他书籍,一摞书整齐地摆在窄小的窗台上,“卧室”兼“书房”,一举两用。
箱子经父亲稍加改造,添加了一副锁钥,就派上了用场:一摞摞书籍码放在箱子里,父亲很珍惜这个箱子,自诩箱子为“百宝箱”。每天开几次,锁头滑摸的锃亮。箱体里的凤凰烟平时舍不得抽,家中来了客人,父亲从百宝箱中取出,很自豪地介绍说,这是儿子从部队寄来的。抽上两颗,屋内烟雾缭绕,香气扑鼻,可惜现在市场找不到那种飘满大街小巷的奶油香味儿、涅槃重生凤凰图案的烟卷了。
大哥作为长子,无时不惦记父母的身体 健康 ,寄来的草药,父亲如获至宝。这些药材当时市场上比较稀缺,是大哥托关系搞到的。每年夏季的汛期,父亲总是把药材拿到太阳底下晒晒,为得是药材不受潮,不生虫子,年年如此。在我记忆中,这些药材在百宝箱存储了好久。我思忖,父亲当时为何不把这些药材滋补身体呢?也许父亲认为,这些珍贵药材犹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哎,可怜父亲的那个年代,把保健 养生 看的太草率了。
百宝箱储存的东西很多,除了书籍,药物等家中贵重物品都往里放。父亲浏览过重大 历史 变革时期的报纸,诸如文革时期的“9.13事件”;周总理的十大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难忘的76年发生的大事件等等,悉数储存箱底,多年后报纸都发霉变色了,仍舍不得废弃。
更让我泪目的是,我们在清理箱子里的遗物时,发现了父亲晚年掉过的齿牙,放在箱子的一隅,用塑料布包裹得严严实实。打开后,有三个锈色的齿牙,根很长,足有20mm,当时我有些诧异。记得小时候我们小孩儿适龄换牙齿脱落后,大人总是让我们把脱落的牙齿扔上屋顶。嘴里还念念有词:“扔在房上,快快长上”。那么,父亲将齿牙放在箱体里保存,就是个谜了。多年岁月的历练,才幡然醒悟父亲的用心良苦,父亲之所以把脱落的齿牙留存住,是寓意把后代的“根儿”留下!父亲的第三代,女儿多,男丁少,每次见到成年后的唯一孙子,都要嘱咐多吃醋、多吃酸性的食物。传说吃酸性食物,生男丁的概率大些,这些虽没有科学依据,但父亲是多寄一丝希望于我们的后代人丁兴旺,把根留住!
……
父亲的百宝箱,风雨中屹立的老屋,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满载着我们不尽的怀念,也留给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更见证着我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1.关于中药的诗词
1、关于李时珍跋山涉水而编了本草纲目用“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曾引据了古今经史书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集,如《王维诗集》、《东坡诗集》、《刘禹锡集》、《陆放翁集》、《梅尧臣诗集》等,以增加可读性,现摘录如下: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脚。
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梅尧臣诗:‘鸭脚类缘李,其名因叶高。’欧阳修诗:‘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
’”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诗人,编录他两人的诗句,显得对银杏的记述更加贴切、真实。“僧房药树依寒井,并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本草纲目》“枸杞篇”所编录刘禹锡的枸杞诗,详细描述了枸杞的外观及药用作用。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又颇通医药,著有“传信方”。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时珍对他的诗引录最多,曾3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熏肉。
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止涕泪之说。”
其二在“樱桃篇”,云:“礼记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即此,故王维诗:‘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其三也在“樱桃篇”,李时珍曰:“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六官还有蔗浆寒。
’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
荔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这是《本草纲目》“枇杷篇”中编录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枇杷诗”。
李时珍在诗后还说:“颇尽其状。”。
2.描写三七的好词佳句有哪些本名山漆不须疑,屈指何曾有数推。
锋簇涂来疮即合,杖笞敷上痛无知。 损伤跌扑堪排难,肿毒痈疽可救危。
猪血一投俱化水,真金不换效尤奇。 词语: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绿肥红瘦,花团锦簇,繁花似锦,五颜六色,落英缤纷,香气扑鼻 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这堵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毯帽,黑绿从中,岩壁里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雨改变了公园的情调,西北方向的云雾之中,是水墨画似的远山,这在园林建筑中颇被称道的“借”来。 描写趣事的好词好句好段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幼稚可笑 挺胸碘肚 牙牙学语 嘻嘻哈哈 你追我赶 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 乱作一团 鸡飞狗跳鸡犬不宁 自以为是 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 油腔滑调 撒娇卖乖 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 呆头呆脑 愣头愣脑 玩耍嬉戏 装聋作哑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 若无其事 调皮捣蛋 满身泥浆 追来逐去 大发脾气 吵闹不休 舞刀弄棍 瓮中捉鳖 胸有成竹 得心应手 随心所欲 左右逢源欢呼雀跃 嬉水。
3.含有中药名的诗句唐.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
江皋岁暮相逢地,
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
心中万事喜君知。
(含有四种中药)
北宋.黄庭坚《荆中即事八首之一》:
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
牵牛避洗耳,卧着桂枝阴。
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漆。
回望我夷陵,天南星斗湿。
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
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覆。
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含有十一种中药)
4.描写中药的段落(形状、香味)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是五加科人参属假人参的变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全球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历来作为伤科金疮药,也可作为补品食用。
别称 参三七[1]、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铜皮铁骨、盘龙七 、金不换
云南·文山、广西·梧州、江西、四川等地也有栽培。以云南文山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优为地道名贵中药材。
药用分类
三七花、三七头(三七粉)、三七根,这三类都是三七中药用价值极高的
保健主治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4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