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地黄的功效和做法介绍
地黄是我国的一种中药材,地黄有生地黄和熟地黄两种。地黄是很常见的中药材,地黄性凉,味甘苦,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地黄可以帮助人们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地黄的功效和做法。
地黄的功效
地黄有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我们要注意,一般生地黄简称生地,是由鲜品干制而成。熟地黄简称熟地,是将干地黄加定量的黄酒,再经过多次蒸晒,至内外皆成黑色,滋润光泽,柔软,味甜不苦时即成。熟地与生地的功效有所不同。熟地多用于滋补,有补血养阴、生精益髓的作用。而生地性寒,故偏于清热凉血、润燥生津。
地黄功能主治
鲜地黄:鲜地黄可以帮助人们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生地黄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生地黄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熟地黄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地黄的做法
地黄酒
做法:用熟地黄120克,枸杞子60克,檀香2克,白酒1.5升。将所有药材研磨为粗粉末,用白布袋盛之,与酒共置入净器中,浸泡7天后,开启即可饮用。
滋补功效:地黄酒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和药用价值,地黄酒用于精血亏损的辅助治疗,对阴虚血枯所致的须发早白也非常有效。
地黄粥
做法:将熟地30克,用纱布包扎,加水300毫升,放入沙锅内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经过数次沸腾后,见药汁呈棕**、药香扑鼻时,渐转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腾时,放入粳米40克烹煮;待米仁开花、形成粥糜、呈稀薄粥时,去掉熟地即可食用。
功效:地黄粥对血虚引起的面色黄黯,骨蒸潮热,不自觉地出虚汗,腰膝酸痛,身怠无力非常有效。
上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地黄对人体的好处,地黄是一种药用价值非常高的中药材。在日常中,地黄有帮助人们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的功效,对于阴虚血少、须发早白、腰膝羸弱等患者是非常好的滋补良药。地黄也是非常适合老年人服用的,有滋补五脏、益气力、通血脉的功效,还可以抗衰老,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的好处。
适合在北方种植的药材主要有防风、水飞蓟、牛夕、桔梗和黄芪等。其中防风又被称为回草,是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耐寒且耐干旱,适合栽培在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不宜栽培在粘性重的土壤中,喜凉爽气候,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是主要的产区。
一、防风
1、防风是多年生草本,有粗壮的根,耐寒,耐干旱,喜爱凉爽气候,适合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栽培,不适合在酸性大,粘性重的土壤中种植。
2、防风别名回草、百枝,主要产自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
二、水飞蓟
1、水飞蓟是1年生或2年生草本,高一般为1.2m,耐寒、耐旱、耐高温,喜欢生活在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在夏秋温度为39℃的地方生长正常。
2、水飞蓟幼苗耐寒力强,遇0℃的低温一般不死亡,虽然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不宜在土质粘重,低洼积水,盐碱重的地方种植。
三、牛夕
1、东北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前播种牛夕,幼苗期应及时排出积水,避免烂根,注意中耕除草,天气干旱时应浇水,并每亩追施尿素10kg。
2、通常到秋末后,便可割去茎叶,挖出根部,将其晒干后即为成品,规格以条直、粗壮为上品。
四、桔梗
1、桔梗耐寒、喜阳光和凉爽气候,在富含磷钾肥的中性夹沙土生长较好,其种子寿命一般为1年,若在低温下贮藏,可延长寿命,主要产自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
2、桔梗花可作观赏花卉,其根可入药,一般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常被腌制成咸菜。
五、黄芪
1、黄芪是多年生草本,主要产自于内蒙古、山西以及黑龙江,生长在向阳草地和山坡上,其根为圆柱形,部分根有分枝,有豆腥味。
2、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一般在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以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再理直扎捆后晒干。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4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