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白叶枯病要怎样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措施:(1)种子消毒。用浸种灵乳油2毫升,对水10千克,浸稻种6~8千克,浸种36小时后催芽播种。或用1%的石灰水浸种2天,稻种要距水面10厘米以上,中间不要搅动。也可用强氯精或80%的抗菌剂402浸种,方法参见稻瘟病的防治。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提倡施用酵素菌发酵的堆肥,勿偏施氮肥;防止串灌、漫灌,适时适度晒田,大雨后及时排水。
(3)药剂防治。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用20%叶青双(叶枯宁、川化018)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亩)100克药对水50千克喷雾,如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农用链霉素或强氯精效果更佳。也可用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由于环境条件和水稻品种抗病性的差异,水稻白叶枯病可以表现三种类型的症状,它们分别是叶枯型、凋萎型和黄叶型,其中叶枯型还可细分普通型和急性型。
(1)叶枯型
普通型:普通型是典型的白叶枯病症状,也最为常见,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产生黄绿色或暗绿色的水渍状条纹斑点,以后沿叶缘或中脉发展成为波纹状斑,病部和健部分界线明显,几天以后病斑变成灰色或枯**。在雨后的傍晚和清晨有露水时,病叶上病部或未出现病斑的叶缘上可见蜜**的珠状菌脓,干燥后,变硬成粒状或薄片状。
急性型:当环境条件极有利于病害发生时,易感品种的发病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迅速扩展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似开水烫过。
(2)凋萎型
此型症状主要发生在秧田后期和移栽后返青分蘖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第一片叶呈现失水、青卷,最后呈枯萎症状。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萎,常引起缺蔸或死丛现象。折断病株茎基部并用力挤压,可见大量**菌脓涌出;剥开刚青卷的心叶,常发现叶面有**珠状菌脓,偶有褐色不透光的短条斑。根据以上特点以及病株茎部没有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3)黄叶型
这类病状发生在热带地区稻田,多见于成株上的心叶,病叶呈淡黄至青**,而较老的叶片仍呈正常绿色。在病叶上,一般检查不到病原细菌,但在感染的叶片下方的节间及假茎部存在大量病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4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