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里有一种清香味的香料,那是什么香料?
传统的麻辣烫配方不止有一种清香味的香料,而是好几种,且整个配方需要用到的香料至少得十几种。
注意了,说的是传统麻辣烫。不是路边摊新兴的勾兑麻辣烫,那种汤底用不着清香型香料,甚至不用放一丁点儿香料,就加了所谓的“秘方”后,味道和口感就能媲美传统的做法。所以后者更受商家亲昧,毕竟省钱、省力、省时啊!况且客人吃着也香,两不误!
殊不知麻辣烫的水有多深……
我将从两个方面道来:①传统的麻辣烫,②新潮麻辣烫。
传统麻辣烫的所需配料
传统的做法用的是真材实料,靠口碑来拉拢客流,虽说生意好的话,月收入一两万块。也因此,好多人都说麻辣烫暴利,但却不知背后的艰辛,一把心酸一吧泪,没有经历过是体会不到的。
天未亮,路灯尚未关,早上四点就得起床忙前忙后,从采购到分配、备料、炒料、熬麻辣烫底料、煲骨汤……马不停蹄的备战,以及最后营业的顾前顾后。一天下来比上班要闹心多了,累成狗。
呃~好像讲偏了,现在回归到正题上!
传统麻辣烫组成=骨头汤+麻辣烫底料+调味+红油。
每一家的配方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存在正不正宗的,只有好吃才是王道!下面介绍的是经验之谈,自认味道不错。
一、麻辣烫底料所需的香料:
二、每一种香料都有各自的作用,又互相衬托中和。
丁香的特点是香味浓郁,味甘甜,可大幅度提高肉类的香味。但是不能放多,因为他的香味特浓,不然会产生异味。
筚菝有特异香气,味辛辣,跟丁香一样能很好的增进肉的香味,且筚菝具有去腥、臭、膻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了,这两种香料的气味浓郁,量一定要宁少勿多,否则闻着难受。
以上这两种香料属于“ 芳香抑臭”的类型,同样作用的还有桂皮、草果、山萘、小茴香。
刺激味型的香料: 胡椒、花椒、沙姜、辣椒。
着色兼着香的香料: 栀子、郁金。
三、清香味的香料,麻辣烫最常用到的有:
①香叶 ,应该都不陌生吧,它是甜月桂晒干后的叶子。闻着气味芳香、清雅,吃起来微苦。用途非常广泛,荤素菜皆可,所以不止能用在麻辣烫里,还能用于炖肉、卤肉、烹鱼、调馅。
但是用量一定不能多,否则苦味突出。
②香茅, 也可以用于麻辣烫,它也是清香型的,且带着淡淡的柠檬香,有不错的去异增香作用。
除此, 清香味的香料还有蒲草,千里香、香菜籽、陈皮等等。 当然不是叫你全部都放入汤底,视情况而定两种就行了。
新潮麻辣烫的配方2017年3月1号,澎湃新闻报道了一篇《 店主夫妇在麻辣烫中加罂栗双双获刑,有食客尿检呈吗咖啡阳性 》
陈某夫妇由于麻辣烫生意冷谈,动了歪脑筋,听闻放了罂栗壳,能让人上瘾,吃了又想吃。于是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加了罂栗,时隔半年后终究落网了,判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罚款一万元。
虽说添加罂栗的情况很少见,但是放了各种添加剂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例如用 “大骨白汤”勾兑清水熬煮的汤底,汤色奶白丝滑,比牛骨+鸡壳熬出来的鲜汤还要浓郁。 省去了食材钱,省去了熬煮时间(两个半钟),多好,多划算。
味道不够香怎么办?再加入“ 一滴香”!或者“乙基麦芽酚”,解决了!
不够麻辣呢?没事!再加点麻椒精油、辣椒精油。
一锅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烫底完成!
要想在路边吃到传统的麻辣烫,嗯嗯!要靠运气了!
害人的不是添加剂,而是看商家的品德,良心!
佘小厨(完)
麻辣烫里有一种清香味的香料,那是什么香料?
纵观麻辣烫里需要放的三十多种中草药香料中,真正具有清香味的香料就不止一种了。
那什么样的香料才具有清香味呢?首先我们必须要决定它主要的一点,这种香料必须要具备有薄荷味,具有植物香薰味,而且还必须要能制造出植物香薰油来的香料,才真正具有一种清香的味道儿,才算得上在众多中草药中,是增香的主要香料了是吧。
根据七星老农多年做卤菜,麻辣烫,卖中草药的经验得知,在众多的中草药中,能够用来卤菜,做麻辣烫,具有清香味的香料,就只有香叶与香毛草两种香料了。
香叶与香毛草都带来植物香薰味儿,其中香叶还带有薄荷味儿,香味醇厚,而香毛草的清香味比香叶更浓了,它们两种植物都可以制作出香味油来的,多用于化工化妆品加工中去了,当然还可以用于各种调味料加工中去是吧。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大家平时在麻辣烫中吃到的,具有清香味香料主要是香叶与香草味儿,当然也不排除小贩使用了一种叫"肉香乙基麦芽酚"的食品添加剂来为麻辣烫增香是吧。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谢谢大家!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我来回答一下,只是我个人的关点和经验之谈,我之前做面馆、麻辣香锅、麻辣烫,麻辣烫是我最拿手的,前一段时间才把麻辣烫档口转让出去,我是在杭州一个 科技 园区做的,麻辣烫口味比较清淡,那个地方白领特别多,顾客特别注重原材料和食材,汤的味道不能太咸还不能麻和辣,天气稍为热一点他们就会认为上火就不会吃麻辣烫,为了挣钱着实让我下了一般功夫,夏天到来时我熬汤时就会添加一下清香型的水果,减少卤料的配比尤其是胡椒粉的用量,来突出水果的清香,来迎合顾客们不上火的观点,每天熬汤时我会给他们录制视频发送到朋友圈里,开始我身边的人有很多都在质疑甚至阻拦,认为不可行。但我感觉应该可行,因为试错的成本并不高,结果和我想的一样,生意逐渐热闹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风味!我做的是新式麻辣烫针对就是以86后和90后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比较好奇,也敢去尝试,口味走的是小清新路线,不以重麻重辣为特色,卤料使用都是适量,着重突出原汤的果香味,但成本高,而且剩汤必须倒掉!如果是老是麻辣烫应该就是藤椒油,但也有可能是清香添加剂香味。以上只是个人关点,我是专注民间 美食 嘿二,欢迎大家关注一起交流,谢谢!
麻辣烫在熬制底料时都会按比例添加各种辛香料以此来提味增香。其中主要增香的有丁香,香叶,香排草,小茴香等。出清香味的也就是以上几种。但也有可能是店家使用了如飘香王,一滴香等的增香专用添加剂。
本人现在正在经营一家砂锅店,附带的麻辣烫。开业之前去了几家生意比较好的店里考察,发现底料确实一般,有偷工减料之嫌,或者是配方东拼西凑,总之味道不正!就连普通的麻味、辣味也不突出。(个人比较喜欢吃辣,反正就是感觉不到一点辣味)。反而吃完后有一种清香味无法言说,挥之不去那种,但我可以肯定绝对不是香料所散发出来的味道。为什么我敢如此肯定的说?请继续往下看。
麻辣烫在熬制底料的时候通常有十几种到数十种香料之多,一般熬制完成后所有香料与动物油和植物油已经完全融合,数十种香料融合后的味道,是一种有灵魂的味道!没有那种特殊的香,但是吃着 健康 啊!可是普通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自己开店,用的料都是货真价实的,没有使用任何添加剂,麻辣味也够,可是却没生意。食客也反映好吃,可吃过后不怎么经常来,可能就是没有特殊的香味让人怀念吧!
麻辣烫是典型的快餐小吃,算是火锅的衍生品,只是做法比火锅还简单省事。本来火锅在中餐里已经很简单了,麻辣烫吃起来更具有快餐特性,所以能在市井热起来,走走站站都能一饱口福,味道享受还跟吃火锅差不了多少。
麻辣烫的香,在于汤底的熬制,就像火锅的锅底。
香不香,怎么个香,奥秘全在这里。
市场上的麻辣烫, 汤底只有两种,熬制和调制 。都很香,但是香的不一样,成本更是悬殊。
单说熬的汤,是不是靠某种香料出彩,很难断定,都是复合香型,依靠几十种香料搭配出味,个别的味料不容易一枝独秀。
调配的汤就非常简单了,烧锅开水,买来现成的成品,某某膏某某香,按比例往里一兑,就是白花花、香喷喷的一锅汤。比熬的汤香,比熬的汤浓,更是好看。
说到麻辣烫的奥秘都在底汤,
一是涮料家家一样,都那些材料。
二是涮汤有乾坤,别看都很香,内里不一样。
三是小生意大利润。看着串很大很饱满,绝大部分都是不值钱的素菜类,少有的午餐肉和其他什么肉。如果再在熬汤上做做手脚,那就倍数利润了。
所以,麻辣烫靠的就是香味,卖点。
规矩的麻辣烫制作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底汤熬制是根本。 一般的都用猪骨和鸡架,很少用牛骨羊骨,因为比猪骨贵。用量根据自身条件,以汤锅大小为限量。骨头斩开洗净,凉水入锅,水开撇去浮沫,给葱姜醋,小火慢炖5小时左右即成。
第二部分,香料炒制是灵魂 。香辛料突出麻辣,其他香料都是为了衬托,一般都在20几种,多几种少几种差别不大,配方都是一般香辛料,这里不多说。
常规做法:
第三部分,食材是关键 。食材主要是品相好看,因为都是极普通的材料,土豆青菜萝卜白菜豆腐,再就是午餐肉主打的荤菜类。然后把炒好的香料兑进底汤,放进食材烫好就可开吃了。
市场上的偷工减料,主要表现在底汤熬制和香料炒制上。都可以省去制作的大部分环节,用化学味品调制出来。譬如白水做汤,不足量的香辛料,足量的牛油,然后浓汤宝什么的调出底汤,麦芽酚什么的香精类调出香味。 你只要闻到特别香,看到汤又浓又白,大都是这样调出来的。
大家好,我是拉面那些事儿 ,本人从事兰州牛肉面行业多年,对于各种特色小吃的制作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麻辣烫的前身其实就是由火锅改良而来,其香料配方的组成以及制作方法都是和火锅底料一样,那么问题中的麻辣烫里有一种清香味的香料是什么?个人认为只有两种香料可以散发出这种清香味。
麻辣烫中能够散发出清香的香料是这两种第一种:白寇
凡是真正做过或者接触过类似火锅冒菜等等 美食 制作的人,心里应该都知道,麻辣烫的底料中会加入大量的香辛料,其中就包含很多带有特殊香味且香气浓郁的香料,而且麻辣烫的制作过程中又会加入大量带有辛辣气味的香料花椒,辣椒,白胡椒等等,以及用大量的荤油其中就包括,牛油,猪油,鸡油。
基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常规具有清香味的香料,例如:香叶,香茅草等等的芳香气味,在麻辣烫底料中是不可能被体现出来的。
原因主要是: 一般类似香草,香叶等等的香料,在麻辣烫香料配方中的用量较小,其主要作用是作为调和香料配方整体味道的,也就是卤菜中常说的合味料。此类具有清香味的香料本身香气就比较淡,再加上用量较小,所以一定会被那些具有浓郁香气的香料的气味所压住。
所以能在众多霸道且香气浓郁的香辛料中脱颖而出且散发的是一种清香的气味,那么白寇肯定是其中之一。
原因是:白寇具有浓郁类似薄荷的芳香气味,且白寇针对于牛羊肉的腥膻味的去除效果极佳,所以一般在火锅底料,麻辣烫底料的熬制中,用量都会比较大,因为熬制底料所用的油主要用的就是牛油。
所以从白寇本身的气味特点,以及在麻辣烫的用量上来看,都是最佳的答案。
第二种:辛夷
问题一:具有清香气味的香料,为什么常常作为佐使料,而不能大量使用呢?
无论是卤菜的香料配方还是火锅冒菜的香料配方中,这些具有清香气味的香料一般都是用量较小的主要 原因就是: 此类香料的气味虽然清香但是比较淡且易挥发,也就是香料气味的持久性较低,所以此类香料通常作为合味料使用,主要用于调和香料配方整体的味道。
相反的是,辛夷在熬制底料或者卤菜使用后,会呈现出芳香四溢的气味,且辛夷是麻辣烫,火锅底料的香料配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很多麻辣卤水中也都会用到辛夷。
麻辣烫底料熬制配方讲解1.香料配方部分
八角20克,桂皮20克,甘草12克,山奈12克,排草8克,毕拔8克,丁香12克,红栀子12克,辛夷10克,小茴30克,白胡椒20克,香叶10克,砂仁20克,香茅草12克,白寇30克,草果20克,香果20克
灵草15克,草寇15克
2.食材配方部分
牛油3斤,猪油1.5斤,鸡油1斤,菜籽油1斤,郫县红油豆瓣酱600克,子弹头辣椒200克,灯笼椒100克,红花椒200克,青花椒200克,生姜150克,大葱150克,大蒜100克,紫洋葱100克,香菜50克,香葱50克,豆豉100克,冰糖80克,醪糟100克,高度白酒20克或者啤酒30克,冰糖30克。
麻辣烫底料炒制方法讲解1.所有香料用温水或者高度白酒浸泡半小时左右,留着备用,所有辣椒放入锅中用水煮软后,用菜刀将辣椒剁碎成滋粑辣椒。
2.锅中放入所有荤油和植物油,然后开火熬化后烧热至160 ,加入准备好的所有蔬菜,提前将蔬菜改刀一下,姜切片,大葱中间劈开,大蒜拍裂即可,洋葱切丝等等。
3.中火将锅内蔬菜炸至颜色为焦褐色,然后捞出扔掉,改为小火,然后下入郫县豆瓣酱,将豆瓣酱中的水分炒干后
4.下入滋粑辣椒,将辣椒中的水分炒干后,下入准备好的香料,将香料炒出香味后,下入准备好的清红花椒,炒出水分后,将豆豉,冰糖,醪糟下入,在下入备好的高度白酒,最后小火熬制锅内无多余水蒸气的时候即可关火。
提示: 炒好的底料需要放凉后,密封保存24小时后再用,让底料中的各种味道充分融合,其次就是清红花椒不要添加得过早,另外麻辣烫中的所有香料也可以打成粉使用,打成粉的香料最好是放在最后放,因为粉末状的香料出香出味更快,也更容易炒糊。
如果文章有看得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评论区留言,或者去我个人主页,有一期麻辣底料熬制方法的视频讲解教程。
个人主页有一系列兰州拉面制作视频教程和拉面各种配方的分享,感兴趣可以去看下,本人定时分享:
各种面食做法的讲解,各种卤菜制作的讲解和卤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各种汤类制作讲解和调汤经验分享
1一般是加点丁香,
2可能是添加剂一滴香
3或许是肉香王
纯天然香料中有一种香料可以达到上述效果,它具有特殊的清香味,而且在较远的地方也可以闻到,香料搭配合理的情况下可以一锅做成,满街飘香,它就是羚草,羚草有粗叶、细叶羚草之分,但羚草要经过高温才会散发其特有的香味。
香草,丁香都可以有这种淡淡的香味。如果这个味道你在大街上就可以闻到,那我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是增香剂,少吃为妙。现在的麻辣烫添加剂滥加问题很严重。。最严重的就是那些加盟店 。本土小店反而是很卫生很安全的。顺便说一下,我就是做麻辣烫酿皮子的。。
惠来县
百科名片
惠来县惠来,古称葵阳,地处粤东沿海,背倚大南山,面濒南海。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公里,是揭阳市唯一的沿海县和海上交通门户。惠来县现辖14个镇,县政府驻地惠城镇。置县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至今已有490年左右。旅居港澳台和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
中文名称: 惠来
外文名称: Huilai / Hweilai
别名: 葵阳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 惠城、隆江、葵潭、神泉、靖海
政府驻地: 惠城镇
电话区号: 0663
邮政区码: 515200
地理位置: 广东东部潮汕平原南部
面积: 1253平方千米
人口: 105万
方言: 潮州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著名景点: 赤松观龙藏洞、黄光山佛光寺、客鸟尾石笋、百花山庄严禅寺
车牌代码: 粤V
经度: 116° 18' 东
纬度: 23° 02' 北
海拔: 13 m
宗教: 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时间: 北京时间,UTC+8
目录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经济概括
文化教育
旅游资源澳角炮台
葵潭世铿院
葵潭大庚园
赤松观龙藏洞
亚洲最大的航标塔
海角甘泉
黄光山佛光寺
榕石永福禅寺
海市蜃楼
靖海古堡
客鸟尾石笋
庄严禅寺
文昌阁塔
民间习俗民间艺术
独特风俗
生老习俗
饮茶礼俗
传统节日
基础设施电力保障
通讯发达
交通便利
供水保障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深水港头
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000万吨炼油项目隆重开工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经济概括
文化教育
旅游资源 澳角炮台
葵潭世铿院
葵潭大庚园
赤松观龙藏洞
亚洲最大的航标塔
海角甘泉
黄光山佛光寺
榕石永福禅寺
海市蜃楼
靖海古堡
客鸟尾石笋
庄严禅寺
文昌阁塔
民间习俗 民间艺术
独特风俗
生老习俗
饮茶礼俗
传统节日
基础设施 电力保障
通讯发达
交通便利
供水保障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深水港头
中委合资广东石化2000万吨炼油项目隆重开工
展开
基本概括
惠来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惠来县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位于潮汕平原南部。东连汕头市,西交陆丰市,南濒南中国海,北接普宁市。惠来县是揭阳市唯一的沿海县和海上交通门户,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2公里。 惠来县总人口110万,汉族约占99%,其余是方言为客家话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特点是山区稀少,沿海平原稠密。惠来县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20多万人,海外侨胞以东南亚为多。 惠来置县始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迄今已479年。1949年8月,成立惠来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撤销惠来县制。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惠来一直为潮汕政区辖县。1992年,隶属揭阳市。 惠来县内名胜古迹多处,主要有龙泉山庄风景区、百花尖风景区、黄光山风景区、铭湖岩、仙井岩、清水岩、神泉的海角甘泉、海市蜃楼,惠城东栅永福寺(活佛宋禅祖师潜修圆寂之地)等,自然景观优美,吸引了中外游客。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日益发展。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惠来县境内古为百越之地。秦汉时,为南海郡博罗、揭阳辖地。晋以后至明代中期均为 惠来地图
潮阳、海丰辖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设海宁县(原休阳县)于新安郡(北宋始称徽州),但它不在今惠来境内。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划潮阳县、海丰县各一部,设海宁县,归属义安郡(潮州府前身);这是在今惠来县境内最早的建置。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废海宁县,原潮阳县地归还潮阳县、原海丰县地归还海丰县(今陆丰市仅限石帆都片区,当时曾属义安郡海宁县)。 明嘉靖三年(1524),始析潮阳县隆井都一半和大坭、惠来、酉头3都及海丰县的龙溪都合置惠来县,因县治在惠来都,故名。嘉靖四年(1525)建城,得名惠城,因其地处葵岭东南,故又称葵阳。 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割入靖海千户所。置县后隶属潮州府管辖至清末。清代惠来县成为潮州府各邑船商之中重要的一员,常与潮阳县船商联合组成(二县)潮南帮(或曰潮惠帮)。民国时期,先后属广东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广东省第五、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20日惠来全境解放,8月,成立惠来县人民政府。惠来县先后隶属潮梅人民行政公署、潮汕临时专员公署、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专员公署、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员公署。1958年12月10日,撤销惠来县建制,与普宁县合并。1961年3月恢复惠来县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惠来县属汕头市。1987年全县共置14个镇、3个乡、4个农林场,下辖288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553个自然村,总人口105万。民族为汉族。方言以潮州话为主和少数客家话。总耕地面积35.71万亩,人均0.48亩惠来有悠久的文化渊源。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惠来县行政区划
惠来县总面积为1253平方公里,辖14个镇(惠城镇、东陇镇、华湖镇、仙庵镇、靖海镇、周田镇、前詹镇、神泉镇、岐石镇、隆江镇、溪西镇、鳌江镇、东港镇、葵潭镇),政府驻地∶惠来县惠城镇南门大街 1991年揭阳县撤县建市(地级),惠来县划分给揭阳市管辖。
编辑本段经济概括
惠来经济历史上以农业为主,有“草县”之称。地理条件虽然优越,但历史上旱、涝、风、潮灾害频繁,有“三日无雨火烧埔,一日下雨变洪湖。十年九灾多荒月,十家家户九家愁”和“一年咸水淹,三年断炊烟”等民谣俗语。过去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1949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101公斤,总产量3.85万吨,农业总产值仅3777万元。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以后,农村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推广科学种田,粮食产量明显提高。1987年水稻平均亩产378公斤,总产12.29万吨,比1978年分别增长50%和5.3%。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组织农业深度开发,发展以荔枝、菠萝、香蕉为大宗的水果生产,荔枝产量居潮汕之首,瓤肉清脆香甜,在香港素享盛名。其他经济作物种植以花生、茶叶、黄麻、萝卜、蔬菜、甘蔗为主,萝卜干质量居全国首位。蔬菜从自给发展为外销。至1987年,全县水果种植达22.63万亩,是年总产2.12万吨,比1978年扩大1.79倍,总产提高5倍,其中荔枝种植面积达8.4万亩,总产量1293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2..65倍和16.7%,菠萝、香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县农业总产值为2.05亿元,比1978增长91.6%。 县境雨量充沛,但雨季分布不均。每年5月至8月为多雨期,占全年降雨量88%,常在春夏之交发生洪涝。农业生产量遭受严重破坏,农民生活困苦。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大规模筑造堤围,兴修水利,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至1987年,全县共修筑山塘水库224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7座,小型216座,蓄水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59万亩;修筑引水工程29宗,引水量85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4万亩。加固江海堤围、闸坝251.2公里,其中龙江干堤25公里,捍卫耕地面积22..2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基本实现农田灌溉水利化。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职权,建造水电站。新中国建立38年来,全县共建成五福田、船桥等大小水电站48处,装机62台,容量1.23万千瓦。解决农村、城镇用电照明和供给部分工业用电、农业机电排灌。惠来有山地面积101.55万亩。新中国建立前,大部分是荒山秃岭,沿海是荒沙一片。新中国建立后重视造林绿化,既营造用材林、新炭林、竹林和果林,沿海沙滩又营造防护林,林业生产发展很快。至1977年,全县山林实有面积5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50年1%提高到28.7%,但也出现过1958年“砍林炼钢”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砍林造田”的失误,林业发展过程有挫折。到80年代,实行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挂钩林种果责任制,同时贯彻“以迅速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林果结合和营造丰产林为重点”的林业发展方针,造林绿化有新的发展。据林业部门统计,至1987年全县有林面积77.9万亩,占山地叫面积76.7%,比1977年增长44%,森森覆盖率已达41.5%。林木主要品种有松柏、相思、桉树、杉、竹等,果林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芒果、生(乌)榄、菠萝、梅、杨桃、梨、桃、李等。全县已基本消灭荒山,林果并茂。 惠来农民历来重视养猪、养牛羊和鸡、鹅、鸭(下称三鸟),把发展畜牧业作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新中国建立后,饲养业发展较快,198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2.6万头,年终存栏量20.2万头,比1949年分别增长2.3倍和3.3倍。为加快饲养业的迅速发展,1987年引进澳大利亚牧草,全县种植面积8088亩,居汕头市各县之首。年总产干草2.5万吨,占全市产量一半。并建成畜牧饲料粉试验加工厂和牧草综合示范中心,给发展畜牧业创造有利条件。1987年全县耕牛年末储栏量3.09万头,比1978年增长59.3%,生猪饲养量34.98万头,年终存栏量20.68万万头,分别比1978年增长40.8%和19.1%,三鸟饲养量173万只,比1978年增长1.42倍。全县可养殖的海水面积1.05万亩,淡水面积5.27万亩,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渔船配置现代化捕鱼设备、通讯设备,促进水产总量明显提高,1987年水产品总量2.88万吨,比1949年增长7.2倍。其中:海水捕捞2.54万吨,海水养殖1333吨,比1949年分别增长6.5倍和24倍。名贵海鲜产品如鱿鱼、龙虾、对虾、鲍鱼、海胆、石斑鱼、鳗鱼、乌贼、紫菜、赤蟹等远销海内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1986年全县投资人民币2964.4万元,美金550万元,建成养虾池7100亩,在靖海、资深建虾苗室2个,育苗水体2000立方米。在隆江、溪西等建养鳗池311.4亩。在神泉、靖海建鲍鱼养殖基地,规模效益日趋扩大。大量虾、鳗、鲍鱼等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进入国际市场。1987年全县淡水捕捞总量150吨,淡水养殖1931吨,比1980年分别增长85.4%和215.5%,海、淡水资源得到初步开发。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境内已发掘出古代的夔纹陶器、西周甬钟、春秋铜矛、东汉铜鼓等文物。古老传统文化相沿继承,人才辈出,艺文昌盛。明初,苏福(民间称为苏神童)所作《三十夜诗》脍炙人口。1949年以前,惠来已有周田的中一枝香、海埕的正天香两两个潮剧团,还有皮影戏、木偶戏等。新中国建立后至1957年,惠来正式成立玉正潮剧团,文化事业发展较快,但中间仍有落。1978~1987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全县仅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学生467人,小学约214所,学生约1.3万人。1978年以来,教育事业更受到重视,至1987年全县投入教育奖金3599万元(包括财政拨款、华侨捐资、群众集资),新建扩建拆建校舍21.9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68万平方米。据县教育部门统计,1987年底,全县有中学26所,其中完全中学9所,初级中学17所,在校学生2.68万人;职业中学2所,学生1689人,电视大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小学242所,学生7.4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幼儿园74所,入园幼儿1.16万人,各类学校总计346所。全县形成从幼儿到大学的教育体系。教育条件的改善,有效地推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自恢复高考制度至1987年,全县考上大学院校1386人,中专学校991人,中师826人,技工学校204人。在抓好普及教育的同时,积极办好各类成人教育,以及青壮年的扫盲工作。至1987年,全县有1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奖1项,省级奖2项,市级奖16项。县农业科研部门培育的杂交水稻“矮优2号”等4个品种,推广种植面积24万亩,增值850元。国营县电器石研制的DJWJIO―1·2·3型高压电力计算箱,BJW-0.5型低压计量箱两项产品创值250万元。惠来的体育事业,新中国建立后有所发展。1987年少年组象棋新秀许银川被送进省象棋队集训,8月,参加全国赛进入了八强。全县体育项目有:武术、篮球、象棋、潜水、游泳、荡千秋、赛龙舟等。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惠来依山傍海,名胜古迹众多。“惠来八景”闻名遐迩,有峻峭挺拔的“百花领袖”,取之不竭的“海角甘泉”等,神泉的“海市蜃楼”与山东蓬莱齐名。人文景观丰富,有22处文化古迹列为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活动历史悠久,有唐代高僧大颠潜修的虎头岩寺、清初宋禅祖师坐禅的永福寺以及西天佛寺等。沿海景点有海蚀崖、海蚀柱、海滩等,其中靖海湾东部的“客鸟尾石笋区”更以突兀新奇著称。滨海旅游业初具规模。有占地面积380公顷,集植物观赏、高尔夫球场、海滨度假村、潮汕民俗文化村于一体的粤东金海湾植物园。此外,南海、靖海等地的海滨度假村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澳角炮台
澳角炮台位于惠来县城南二十里的澳角乡西北。东至溪东炮台5里,西至神泉炮台5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防倭寇而建。设置炮6尊,营房7间,专防外委一员,台兵18名。炮台朝东,面临溟渤。炮台四周贝灰夯筑,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墙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总面积312平方米。现四周仍完好。
葵潭世铿院
世铿院
世铿院位于惠来县葵潭镇玄武社区,由揭阳市政协名誉主席、香港慈云阁董事局永远主席林世铿先生投资兴建。该院于1995年动工兴建,2004底年竣工,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该院设计新颖,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景点错落有致,是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文化艺术的结晶,是旅游观光的一大胜地 世铿院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有石雕九龙吐珠,八骏腾空,雕刻工艺堪称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四周规模壮观的280幅大理石碑林,雕刻着叶选平、马万琪、启功、沈鹏、孙轶青、关山月等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区领导、名人名家无偿赠送的278幅丹青墨宝,该院收藏名书名画共500多幅。后部分主建筑九院合一,厅堂画栋雕梁,金镶玉琢,石雕石柱,别具气派,极尽天工,厅堂及四厢刻有数百帧诗、词、联、匾额,东西长廊悬挂有匾额、楹联,琳琅满目,皆是珍品;屋顶分别雕塑有各类具有江南潮汕一带民居民俗的屏景,十八支竖立的大理石柱刻有十二肖像动物,各种动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幽静的花圃,花树掩映,草木繁茂,富有生机;世铿先生及其慈母石雕像后面围墙壁之间的7幅石雕,刻录着林世铿先生从童年到成为杰出企业家的艰难创业历程。
葵潭大庚园
大庚园
大庚园位于葵潭镇324国道北侧,由81岁高龄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会员、中国古建筑专家薛福鑫主持设计。大庚园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园林萃聚了江南古典园林设计的精华,建筑结构主要采用苏州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建筑色彩采用大片的白粉墙为基调,配合黑灰色的瓦顶,栗壳式的梁柱和装修,褐灰色铺地,组成了素净的色调,具有古朴淡雅、简洁明快的格调。走进大庚园,犹如游览浓缩的苏杭景致。
赤松观龙藏洞
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西北8公里处, 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庙,世称“龙藏洞”。这里 赤松观龙藏洞
山清水秀,清幽雅静,自然风光绮丽,民间传说:当地干旱缺水时,唯有此处终日泉水潺潺!历代地理先生朝思暮想择此地作风水,谁知罗庚盘一摆放,指针即不动弹,不可思议。置身此地,真有神秘玄妙之感。 据传,清朝乾隆年间,惠来县靖海乡人宋超月乙镜真人,与道友畅游潮州九邑,惠来都十八景地,识昆仑山落脉,西系葵峰望天岭、双乳峰,居普陀岩虎头山,悟莲峰山油瓶石坑有玉盒献宝,仙师南行追龙赶凤,但见龙藏凤栖,到了“龙藏洞”,遂推卜立愿而戏言曰:“藏世道宣仙地,389年后,自有吾后传明月善人,在此为师创观建宫,存真容于龙藏洞。”至公元1994年11月,当地道友自筹资金300余万元,修复古庙,圆成“龙藏洞赤松观黄大仙庙”,并经揭阳市宗教事务局核准,惠来县宗教事务局批准登记开放。于1996年阴历8月23日,举行黄大仙诞辰暨龙藏洞管理委员会成立挂牌揭彩双庆活动,盛况空前。还先后接待了海内外来宾3万多人,举行“罗天大醮”法会3 次。参加信众约15万人次。现在在赤松观后殿兴建了“乙镜真人宫”,于1997年4月20日举行奠基典礼,请汕头大学及汕头园林建筑高级工程师设计,参偈先贤鲁班图模,定为天地人三才乾坤宫阁,分三层设计:上层呈天坛形冲云宫;中层为城郭形八卦迷宫;底层为富丽堂皇地宫。三层叠宫,有24 屋顶、36飞檐、72角椽、99洞孔,8柱6门玄洞冲天,造型独特,史无前例。还规划在山腰修复“观音圆通宫”、“报孝堂”﹙功德堂﹚,在山顶复建“冲天观”,以恭三清至尊、李道明天尊、吕纯阳祖师等八仙。 亚洲最大航标塔
亚洲最大的航标塔
海上航标灯塔。位于惠来靖海镇坂美村西南石碑山岬角。初建于1882年,数建数毁。现在的灯塔 为1989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8米,塔顶灯光视24.5海里,主光灯每10秒闪动一次,并配有雷达应答器和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设备,是中国16个导航台中最高者,有“亚洲第一航标塔”之称。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潮汕神童苏福为它题写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扩大了此泉影响,并被人们编造出许多神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神泉”。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黄光山佛光寺
黄光山佛光寺佛像
惠来县黄光山佛光寺。位于惠来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17.3公里,地处溪西镇鲁阳村与曲溪村之间的群山中。原名“黄藤岗”,曾称“黄亭岗”,后改名“黄光山”。清宣统三年(1 9 1 1)桂月(农历八月) 碑刻为“黄光山”,1997年改名为“黄光山佛光寺”故名。 相传唐代高僧大颠曾云游至此,浏览南山风光,鉴别灵脉。山前左右有两条大坑,溪水绕其下绵十里,状如两条巨龙成双成对。龟山与蛇山垫伏于西涧之侧,大、小狮山与象山列布于东涧之东畔。山岗间有“卧虎石”。相传古时浇水“虎形”即现。山下有“打鼓潭”,潭水碧澄深邃,光灵如礁,终年不竭。在青山绿水的清幽里,有碧水池,相传七仙女曾下凡至此沐 浴,故有“仙女瑶池”之称,留有“仙浴盆”之古迹。又相传八仙的吕洞宾也曾经驾驭五彩祥云至此,欣赏风光美景,遗留有吕仙翁的足迹,称“仙脚迹”。登黄光山巅峰眺望,可睽见惠(来)、陆(丰)、潮(阳)、普(宁)、揭(阳)五县田畴连绵;远眺南海波澜壮阔,海水连天,海天一色。寺内有明代铜钱,有皇封圣旨牌,有摩崖石刻等珍贵文物。在寺院前面有一片宽阔的场地,为清代惠邑武举人练武之场所。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玄德古寺还曾作为中共地下活动根据地。 1997年建成的佛光大佛,莲花座高2.08米,大佛身高21.34米,总重量为3200吨,造价300多万元。佛像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为广东佛像之最,誉称为“粤东第一佛”。 2004年佛光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委文明宗教活动场所”。2005年10月,应惠来县佛教协会和寺内僧众的诚邀,南华寺方丈传正大和尚正式担任佛光寺主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4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