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是什么中药
在此特指中药,勾藤一药的勾结部分。古时书写的一种省略写法,即前一字与后一字同一字的时候,为了审美的需要,将相邻的两个相同的字的后一个字省略为连笔带点的两个小点,因为古人认为两个相同字写在相邻的地方不符合书法艺术讲求变化的要求,故有此通用的书写习惯。其外在古人用药也是十分讲究的,如果写成勾藤,哪就是说明勾藤的勾和藤皆可入药,若写作勾勾,便是特指,只能将,勾藤的勾结部分入药,而我们现在使用勾藤,基本上都没有要求分的这么细,一般都是将勾和藤一起入药的,是以现在大多数人不知勾勾这一药名是如何得来的。
钩藤以带钩的茎枝入药,它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效 ,现代药理实验还证明钩藤有降压作用 ,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你知道钩藤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准备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钩藤的形态特征
钩藤 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10m。小枝四棱柱形,褐色,季净无毛。叶腋有成对或单生的钩,向下弯曲,先端尖,长约1.7-2cm。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12cm,宽3-7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光亮,下面在脉腋内常有束毛,略呈粉白色,干后变褐红色;托叶2深裂,裂片条状钻形,长6-12mm。头状花序单个腋生或为顶生的总状花序式排列,直径2-2.5cm;总花梗纤细,长2-5cm;花**,花冠合生,上部5裂,裂片外被粉状柔毛;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倒卵形或椭圆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种子两端有翅。
华钩藤 本种与钩藤的区别在于:叶片无毛;托叶全缘,宽三角形至圆形,或有时顶端略微陷;萼裂片短于2mm,线状长圆形;花和小蒴果近于无柄,花间小苞片存在。
大叶钩藤本种与前两种睥区别在于:叶片大,革质;花萼裂片线状长圆形;花和小蒴果具柄,花间小苞片无[1]。
钩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钩藤的注意事项
①《本草新编》: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②《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小儿惊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①《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
②《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
③《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
④《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
⑥《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钩藤的附方
①治小儿惊热: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延龄散***
②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钩藤半两,龙齿一两,石膏三分,栀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三分***去心,焙***。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钩藤散***
③治诸痫啼叫:钩藤、蝉壳各半两,黄连***拣净***、甘草、川大黄***微炮***、天竺黄各一两。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煎至四分,去滓,温服。***《普济方》钩藤饮子***
④治小儿盘肠内钓,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弯身如虾者:钩藤、枳壳、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靠》钩藤汤***
⑤治高血压,头晕目眩,神经性头痛:钩藤二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伤寒头痛壮热,鼻衄不止:钩藤、桑根白皮***锉***、马牙硝各一两,栀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后温服。***《圣济总录》钩藤汤***
⑦治全身麻木:钩藤茎枝、黑芝麻、紫苏各七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⑧治半边风:钩藤茎枝、荆芥各四钱,排风藤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⑨治面神经麻痹:钩藤二两,鲜何首乌藤四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胎动不安,孕妇血虚风热,发为子痫者:钩藤、人参、当归、茯神、桑寄生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水煎服。***《胎产心法***钩藤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6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