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归脾合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国家基本药物 3 归脾合剂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6.1 相对密度 3.6.2 pH值 3.6.3 其他 3.7 含量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 测定法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规格 3.11 贮藏 3.12 版本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制法 4.5 性状 4.6 检查 4.7 功能与主治 4.8 用法与用量 4.9 贮藏 5 归脾合剂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5.2 药品名称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成份 5.5 性状 5.6 归脾合剂的功能主治 5.7 归脾合剂的用法用量 5.8 注意事项 5.9 归脾合剂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0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归脾合剂 * 归脾合剂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guī pí hé jì

归脾合剂简介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归脾合剂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424 35 归脾合剂 合剂 10ml 支 1.6 中成药部分 * 425 35 归脾合剂 合剂 100ml 瓶 13.5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归脾合剂药典标准 3.1 品名

归脾合剂

Guipi Heji

3.2 处方

党参68g、炒白术136g、炙黄芪68g、炙甘草34g、茯苓136g、制远志136g、炒酸枣仁68g、龙眼肉136g、当归136g、木香34g、大枣(去核)34g、生姜17g

3.3 制法

以上十二味,白术、木香和当归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当归药渣用5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白术和木香的药渣与其余党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渗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放冷,加入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混匀,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至棕黑色的液体;气芳香,味微甘、微苦。

3.5 鉴别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党参对照药材0.5g,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40ml洗涤,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醇-水(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2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盐酸无水乙醇溶液(10→100)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水30ml,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1g,自“加盐酸无水乙醇溶液(10→100)20ml”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三氯甲烷-丙酮(0.2:8: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20ml,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与黄芪甲苷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对应的色谱峰。

3.6 检查 3.6.1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8(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A)。

3.6.2 pH值

应为3.5~5.5(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G)。

3.6.3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J)。

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本品25ml,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首次轻轻振摇),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25ml分3次洗涤,正丁醇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和20μl、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每1ml含炙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不得少于15μg。

3.8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3.10 规格

(1)每支装10ml? (2)每瓶装100ml? (3)每瓶装120ml

3.11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3.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二增补本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Guipi Heji

4.2 标准编号

WS3B152293

4.3 处方

党参 68g 白术(炒) 136g 黄芪(蜜炙) 68g 甘草(蜜炙) 34g 茯苓 136g 远志(制) 136g 酸枣仁 68g 龙眼肉 136g 当归 136g 木香 34g 大枣(去核) 34g 生姜 17g

4.4 制法

以上十二味,白术、木得香和当归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当归渣照流浸 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用5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 醇;白术、木香渣与其余党参等九味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 与上述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浓缩至约1000ml加入防腐剂适量,放冷,加入上述挥发 油,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微甘、微苦。

4.6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8(附录34页)。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5页)。

4.7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 头晕,肢倦乏力,食欲有振,崩漏便血。

4.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 次;用时摇匀。

4.9 贮藏

密闭,置阴凉处。

5 归脾合剂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中药

5.2 药品名称

归脾合剂

5.3 药品汉语拼音

Guipi Heji

5.4 成份

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生姜

5.5 性状

归脾合剂为红棕色至棕黑色的液体;气芳香,味微甘、微苦。

5.6 归脾合剂的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5.7 归脾合剂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

5.8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3.归脾合剂宜饭前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二周症状未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应诊。

6.对归脾合剂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归脾合剂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归脾合剂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归脾合剂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0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归脾合剂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淋

通。小肠闭塞。五苓散加人参、甘草。名春泽汤。最为合剂。老人气虚下陷成淋者。补中益气加木通、泽泻。以升...

《类证治裁》:[卷之二]汗症论治

,必气血两虚,自汗热不退,补中益气汤加川附,或用归脾汤。如便燥自汗,热不退,属阴血,六味地黄汤加生脉...

《张氏医通》:[卷九杂门]汗

泄者。皆阴阳不和。半表半里证。小柴胡、逍遥散。皆合剂也。及乎挟风邪痰湿之类。亦多有之。至如头汗。或为...

《妇科玉尺》:[卷五崩漏]治崩漏病方

芩黄连黄柏山栀生地(各一钱)此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合剂也。备金散治血崩不止。香附(四两)归尾(两二钱)...

《张氏医通》:[卷四诸气门下]咳嗽

归脾汤 中药配方 治疗头晕 乏力 入睡困难

随着现代 社会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吃饱这一层面,更是追求吃得好,但“吃得好”并不代表吃得 健康 ,那些不 健康 的饮食,带来的是营养过量的摄入和痰湿的积聚。而“百病皆因痰而生”,痰湿的积聚带来的是身体的多处不适,比如水肿、肥胖、痤疮、泄泻……甚至伤及五脏。轻微的痰湿是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理进而去除的,但若是痰证严重者,就一定要注重药物调理了。那么,哪些药材可以调理痰湿体质呢?这6大中药材,个个都是祛痰除湿的高手,一起来看看吧!

1.黄芩

我国医书曾记载,“黄芩色青带黄,黄则入土,青则入木,故为调治木土之药。痰证为土家之实,宜调治以木,故黄芩善当此任”。黄芩味苦性寒,其苦能够帮助人们排出体内的泄邪,其寒能够帮助人们降低体内燥热之火,具有开降痰浊的功效,因而适合体质痰湿者服用。比如常见的小柴胡汤,主治脾胃症状,柴胡、黄芩就是其中的要药。

2.茯苓

因其生长特点,埋伏于地下,且形状似猪粪,因此得名茯苓。茯苓常与松树根相伴而生,不仅生长独特,其药用价值也是极高,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此药生长于土中,得阴气而如金,因而具有益阴功效,常常作为益肾的佳品。

3.苏子

苏子成熟于秋季,其色紫白,紫入肝,白入肺,其味辛,气温,可归肺、大肠经,历来便是我国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要药,具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可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病症。同时,许多 养生 人士更是将苏子泡酒饮用,是比较出名的保健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长期服用苏子,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滑泄症状,患有气虚、阴虚的朋友日常也不宜食用苏子。

4.半夏

半夏收于夏秋季节,其色白,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且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中医常用的化痰药和止吐药,在一些痰浊壅肺和胃气上逆的治疗中常常会用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有镇咳、抗溃疡、抗早孕、抗肿瘤、抗心律失常、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一点,孕妇不得服用。

5.枳实

枳实,其味初酸,成熟后带香,酸者而入肝,香者入于脾胃,且冬季也不落叶,一年四季茂密翠绿。枳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等功效,属于一种常用理气药材。同时枳实对人体肠胃道运动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和兴奋双重作用,有强心、增加心输血量和收缩血管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枳实功效虽强大,孕妇却不得服用。

6.厚朴

厚朴叶大荫浓,花大美丽,可以作为绿化观赏树种,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厚朴的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主要入药部位是其树皮,具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等功效,其种子有明目益气功效,其芽叶常作为妇科药使用。除此之外,厚朴的籽还可以榨油,或制肥皂,其木材更是使用广泛,真可谓是“浑身是宝”。

归脾汤·补血方剂

简介本方来源于《正体类要》。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组成药物白术 9克,获神 9克,** 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sg,当归9克,远志6克。

用量用法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九剂有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浓缩丸,水蜜丸:每次6克,小蜜丸:每次9克,大蜜丸:

每次1丸,浓缩九:每次8~10丸。均每日2~3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膏剂:每次9~15克,每日2次,开水冲服。

现代研究本方具有激活老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用,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血功能,有强壮作用。此外,还有抗休克、镇静、降血压、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

进补应用方中用**、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用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补血养心,获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行气醒脾,以使本方补不碍胃、补而不滞,少配生姜、大枣以和中调药。本方有气血双补,心脾同调之妙。

1.消化性溃疡 用本方汤剂,并重用木香,水煎服,每日1剂。如能守方长服,有较显著的疗效。

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2.神经衰弱(神经症)用本方丸剂,按常规服用。本方对病程短、病情轻者疗效好;对各种抑郁、倦怠、睡眠不佳及工作活力低下的患者疗效较好;但对机体处于兴奋状态,如易急躁发怒的患者则效果不太满意。用药时间一般需2~4个月,用药总量1000~2 000克。

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用本方为主: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朱茯苓12克,远志12克,酸枣仁12克,龙眼肉15,熟地15克,广木香1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大枣30克,阿胶12克(另包烊化),土大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更年期综合征 用本方去龙眼肉,加白芍10克,煅龙牡各15克(打碎先煎)为基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

5.崩漏 用本方加减:党参15克,白术、甘草、获神、酸枣仁、龙眼向各10克,黄芪、仙鹤草各30克,熟地黄、血见愁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改隔日1剂。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6.血吸虫病兼有心脏杂音 用本方丸剂,每日3次,每次8~10丸,或用汤剂作为西药锑剂的辅助治疗。

此外,本方还可用于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视疲劳、慢性苯中毒、脑外伤后综合征、脱发(斑秃、全秃及脂溢性脱发)等属于心脾气血两虚者。

注意事项忌生冷饮食。阴虚内热者慎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7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