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叶龄和秧龄?二者是什么关系?怎样计算叶龄和秧龄?
水稻叶龄是指主茎的出叶数目,水稻秧龄是指植株的生育天数。二者都是表示水稻植株生育进程的。
叶龄的计算以主茎上长出的最新叶片为准,如主茎上长出第五张叶片时,叶龄为5;长出第七张叶片时,叶龄为7;当第八张叶片未完全展开时,以展开部分占第七叶的比例计为小数,如展开叶长度达第七叶长度的1/3时,叶龄计为7.3,展开叶的长度达第七叶长度的一半时,叶龄记为7.5。秧龄的计算一般以出苗后秧苗经历的天数计。以上是单个植株计算叶龄和秧龄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针对群体,一般要同时调查多株(>20),以其平均值来表示。
叶龄比秧龄更能准确地反映植株的生理年龄和实际生育进程。原因在于用天数表示的秧龄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相同天数的秧苗其实际生育进程往往并不相同,而对于叶龄来说,由于其与分蘖、根系、节间和穗分化之间的同伸关系比较稳定,不易受外界条件影响,叶龄相同的秧苗生育进程基本相同。因此,在生产上常用叶龄来推算植株的生育进程。
(1)用叶龄代替秧龄,确定适宜的移栽期。
(2)出叶速度可作为肥水管理的一项动态指标。如在分蘖期,肥水管理适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主茎出叶迅速,一般每隔5天左右出1片新叶,标志着分蘖增长迅速,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反之,出叶速度慢,就应采取措施加以促进。
(3)用叶龄指数预测幼穗分化开始日期和发育时期,进而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达到促花保花,提高结实率的目的。
叶龄指数是指水稻主茎上所观察到的叶片数占该品种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用公式表示为:
" role="formula
生产上用这种方法比较准确。据观察,如主茎总叶片数为15~17,不论品种、栽培时期如何,叶龄指数达78左右,即为第一苞分化期;达85时为二次枝梗分化期;达97左右为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充实并形成外壳的时期,即剑叶伸长终止期,叶龄指数为100。
如何识别水稻的叶龄?
北方稻区水稻生育期间短,品种均属于早熟或极早熟粳稻,感温性强,高产插秧适期短,对秧龄的要求严,弹性小。正确地选择秧苗类型,对于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对于适应不同的移栽方式及确保安全出穗成熟,均具有重要意义。概括起来,秧苗类型可分为小苗、中苗、大苗三种类型。
小苗:叶龄为2.1~2.5叶,秧龄为20~25天,每盘播芽种(发芽率为90%以上,下同)200克左右,株高10厘米左右,胚乳养分移栽时未用完。苗小较耐低温,可适当早插。但由于苗小,不便于手插而适于机械插秧,对本田整平及插后水层管理要求严格。特别是在本田生育时间较长,容易延迟抽穗期。对于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的黑龙江寒地稻作区不太适用。
中苗:叶龄为3.1~3.5叶,秧龄为30~35天,是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秧苗类型。苗高13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根据插秧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插中苗、手插中苗、抛秧中苗。其主要差异别是机插中苗为防止漏插,播种量相对密些;手工插秧没有漏插问题,可适当稀播。播种量一般机插每盘播芽谷100~110克;手工插秧每平方米播芽谷250~300克;抛秧每穴播芽谷3~5克。播量不同,秧苗素质差异较大。如不选择秧苗类型,手工插秧用机插苗,则不能发挥人工插秧可用稀插壮秧的增产优势而招致减产;反之,机插秧用手工插秧苗,容易漏插而导致减产。所以,在育苗前应根据插秧方式,选择秧苗类型,采取相应的育苗播量。
大苗:叶龄为4.1~4.5叶,秧龄为35~40天,苗高17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为4克以上的秧苗为大苗。每平方米播芽谷250克左右,稀播育带蘖壮秧,用于人工移栽或抛秧。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种谷方向法:根据水稻是1/2开叶的道理,在水稻生育前期用此法较为准确,即:水稻种谷一侧为单数叶,相反一侧为双数叶。具体方法是,拔苗时捏住种谷拔出,洗去泥土,在种谷颖尖一侧为单数叶,相反一侧为双数叶,即可判断出当时的叶龄值。
分蘖期双零叶法:N叶移栽时,N叶和N+1叶呈双零,其上1、2、3叶为N+2、N+3、N+4叶……。
植伤法:N叶移栽时,N+2叶植伤,其上1、2、3叶为N+3、N+4叶……。
主叶脉法:将叶尖向上,正面观察叶片,主叶脉偏右,左宽右窄为单数叶,双数叶相反。
变形叶鞘法:4个伸长节间的第一变形叶鞘为倒数第四叶。
最长叶法:最长叶为倒数第三叶,其上为倒二叶和倒一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8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