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水边植物的种类
一,水蕨
是水蕨科,水蕨属多汁水生植物,植株幼嫩时呈绿色,多汁,柔软,高可达70厘米。该种生池沼、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有时漂浮于深水面上。可供药用。
二,芦苇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根状茎十分发达。芦苇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菖蒲
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生于海拔1500-1750米(2600米)以下的水边、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
四,水葱
匍匐根状茎粗壮,具许多须根。秆高大,圆柱状,最上面一个叶鞘具叶片。生长在湖边或浅水塘沼泽地或湿地草丛中。
五,水竹
禾本科、刚竹属多年生草本,竿可高6米许,粗达3厘米。水竹全身是宝,不但是工业原料之一,而且用途广泛。水竹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大湖、河流边缘的沼泽中。
位于国家公园西侧,恒春往猫鼻头的途中,占地137公顷,原本是低洼地势,往年每逢雨季便积水成泽。日治时代虽曾计划建为水库,但终未实现,战后民国37年(1948年)筹拨专款,将龙銮潭建为水库,为恒春半岛重要的水利设施。潭水经附近溪流相汇由人工泄水口北流,经四沟、头沟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供农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际更成为候鸟群集过冬的地方,是绝佳的赏鸟景点。
龙銮潭旁设有一自然中心,透过玻璃墙面可以欣赏到整个潭面,中心内的观察站提供多部望远镜和2套播放监视系统,并有4处鸟类展示区,是设备完善的鸟类观察站。龙銮潭自然中心同时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复育区的所在,以生态园方式进行人工培育原生树种。生态园区面积约1.5公顷,共分为稀有植物区、诱鸟植物区、诱蝶植物区、草原灌丛植物区、赏花观果植物区、山地植物区、海岸林植物区、珊瑚礁植物区、绿篱植物区等九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物种歧异度高,是生态保育与生物族群的自然栖所。 白沙湾位于恒春半岛西岸、猫鼻头西北方的海岸线上。又称“白砂”。白沙湾一带属珊瑚礁海岸,原是一个小渔港,称为白沙港。这一带得天独厚,拥有一段长达百米的沙滩,沙滩由纯白的贝壳砂所组成,由于鲜少有游客造访,因此还保持着自然的风貌。而在此处戏水时需小心此地有三处有强劲的暗流,须特别的留意。
而去垦丁白沙滩回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信将会成为垦丁旅游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里,李安营造了唯美震撼的长满怪树的神秘浮岛和墨西哥海滩。 “南仁山生态保护区”位于国家公园东侧的满州乡南仁村,保护区海拔最高不过526米,却是台湾少数仅存的低海拔原始热带季风雨林,同时形成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分布于南仁山区,受恒春半岛特殊季风及雨量季节性分布的影响,共有2200余种植物。如“大头茶”洁白似茶花,是东北季风盛行的迎风陡坡的常见植物。
“南仁湖”位于天然山谷中,仅一条步道能前往,单程4.3公里。沿途生态样貌丰富,常可见“青斑蝶”、“黄蝶”的踪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于稻田东边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积逐日增多,形成宽广湖泊,在这一片广大水域之前有处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于湖水面积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见的“黄灰泽蟹”,是台湾淡水蟹的特有品种,属于陆蟹的一种,也是唯一不须到海边进行繁殖的蟹种。
南仁山为生态保护区,仅供学术研究,禁止游客进入。事先必须向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提出申请,前往南仁湖也必须先于垦丁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两个月的封山期间亦不受理申请进入。
龙坑自然生态保护区
龙坑位于恒春半岛东南端岬角,介于太平洋与巴士海峡交界处,该地区为绵延之群状珊瑚礁,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积计61.67公顷。由于重力及海浪之冲击,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龙坑综合了裙礁、崩崖、狭谷、陷坑等绝佳之地形景观。
龙坑生态特殊,海岸植物繁复,有许多特殊少见的滨海植物。例如“滨斑鸠菊”,全台湾除了兰屿之外就只能在龙坑这里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飞龙掌血”,以及远从大溪地飘洋过来的“檄树”都是龙坑特有的滨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为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整个珊瑚礁被原油污染,虽然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将整个龙坑生态完全破坏,散落在海床上的货轮残骸,至今仍使得珊瑚无法顺利复育。 台湾地区每年一度的“垦丁春浪音乐节”,定于每年四月初清明节前后举行音乐嘉年华会。
友善的狗国际音乐逾2006年4月举办了第一届垦丁春浪音乐节,成功的结合近百名优秀的歌手、DJ以及音乐人,三天的活动吸引了将近四万人次的观众入场,为台湾开启首创全民户外大型音乐活动,以一种更大众、更普罗的音乐文化,为台湾音乐活动注入一股新势力与新活力,充分展现了这块土地上的热情与生命力。 垦丁大街垦丁大街为位于垦丁路之夜市,为国家公园境内最热闹的商店街。也是世界罕见设于国家公园内的商圈与夜市,加上大街的饭店、旅馆,沙滩旁的水上机车,以及核能发电厂,所造成的光害、污染、水温上升,对国家公园的生态维护,没有帮助。从生态保育的观点来看,垦丁大街的存在并不利于国家公园的生态保育。唯这些不利的因素,均早于国家公园的设立。
国家公园成立之初,垦丁路上商家仅止于贩卖名产的夜市规模。在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经媒体报导垦丁为台湾最佳观赏地点,顿时拥入大量游客。从此观光客与日遽增,带动外围商业繁荣。
垦丁大街范围大约在垦丁大湾(夏都沙滩酒店)至垦丁小湾沙滩之间。沿路有许多夜间营业的酒吧、舞场、小吃摊等,从白天到深夜,街上充满许多身着海滩裤、比基尼,一身轻松打扮的泳客与国内外游客,街上的霓虹灯将街景妆点得十分热闹,颇有南洋度假胜地的风情。晚上夜店里除了供应餐点以外,也有钢管舞等火热表演。钢管舞女郎身着三点泳装在客人身上磨蹭的行为,曾被媒体点名有害风化,不过并未被禁止。垦丁街有近30多家的个性纪念商品店,有许多的饰品及纪念品的店家及小摊位,商品均具有当地特色。垦丁大街也是垦丁当地饭店、旅馆最密集的地方,如夏都沙滩酒店、西泽饭店与救国团的垦丁青年活动中心等,都是著名的景点。 自公元1995年开办,由两位外籍人士Jimi(吉米)和Wade(伟德)首创举办的一个户外大型音乐艺术祭,一向以门票收入为主要活动营运来源,也是台湾最早、历史最悠久的音乐祭;于每年春假期间(4月5日前后)举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潮。原意是参考1970年代美国Woodstock演唱之精神,提供创作音乐团体或个人发挥的舞台并带动年轻族群爱、和平、自由...等精神。耕耘十几年下来,为垦丁地区带来了庞大的观光商机,也带动了当地繁荣的地方发展。也因为活动太过知名,为了以正视听,2007年时,台湾内政部营建署也已正式发布消息,以往在四月春假期间被误称为「春天呐喊」等所有户外音乐活动,正式核定的名称为「垦丁国家公园春天音乐季户外音乐活动」。
地点从1995年的梦幻垦丁,到后来的垦丁大街海边、六福山庄等,2007年则正式进驻鹅銮鼻灯塔公园内开办,正宗的春天呐喊音乐祭只有一个,并以标榜健康纯正的休闲娱乐为主,所有的表演也都一向维持在午夜十二点前即全部结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99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