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镇的经济建设
简介
铁山依托优越的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经济建设,全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02387万元,人口1.35万人,财政总收入5375万元;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2007年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62:22;人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641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村财平均收入41.2万元。
第一产业发展
铁山镇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按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着力通过“四个抓手”实现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即:抓好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农业生物质产业、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同时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改变目前重增长轻发展、重生产轻环境、重数量轻质量的思路,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低消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符合现代农业经济理念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模式,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1、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铁山镇紧紧围绕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努力提高资源利用和综合循环利用率,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和节能为突破口,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一是加强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动态管理,加快改造中低产田。铁山镇积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标准和投入标准,建设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有效地巩固、保护和提高我镇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稳定我镇粮食的生产能力。目前,铁山镇有标准化渠道140多公里,建设高产优质葡萄、无公害蔬菜种植等基地5个,累计改造中低产农田 亩。二是以“沃土工程”建设为载体,推动耕地综合培肥改良,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和有机肥资源开发利用,培育健康、肥沃的优质土壤,营造安全、洁净的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我镇一方面积极调整优化用肥结构,大力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引导农民使用优质有机肥料,重点推广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等,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数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广新型植保器械,淘汰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问题的植保器械;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节约水源,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通过引导,铁山镇建立无公害蔬菜面积约600亩,茶叶150多亩,水果2359亩。
2、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铁山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以农民为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对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产业。依托金源木业、悦华竹木等林木加工龙头企业的优势,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火德坑、增坪、陈罗等山区各村建立了木材、毛竹种植基地。铁山镇现有林地面积11.8万亩,林木蓄积量达38万立方米,年出产木材2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6万亩,年出产毛竹25万根。丰富的林木、毛竹资源,为林木、毛竹深加工项目强势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金源木业大力拓展出口定单业务,年产木制园艺系列15万件,年产值达5000万元;悦华竹木公司开发竹地板、竹贴板等家装材料和竹制工艺品等产品,年产值300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生猪、肉鸡养殖产业。铁山镇坚持从调优养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依托龙岩生猪产业的优势,在洋美、隔口、平林、林邦、富溪等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目前为止,铁山镇有生猪养殖专业户450户,年生猪存栏近7.5万头,年出栏生猪11万头,年产值达1.1亿元。同时依托龙岩森宝公司肉鸡加工项目,在洋头、隔口、林邦、富溪等村大力发展肉鸡养殖,全镇建有肉鸡养殖基地11个,年存栏肉鸡5万只,年出栏肉鸡18万只,年产值428万元。三是大力发展果蔬生产。铁山镇充分发挥近郊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果蔬产业,支持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果茶基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逐步推进果蔬产品结构和种植技术向自然、无污染的绿色环保型方向发展。在平原片各村成片建立商品菜基地,重点发展大棚蔬菜,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其中大棚蔬菜500亩以上;在山区片大力推广金针菇、茶树等食用菌及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在发展水果生产方面,大力发展林邦的枇杷、隔口的葡萄、增坪的芦柑、陆家地的早熟桃,并向周边地区扩大,逐渐形成一村一品,实现面积上规模,品质上档次;在发展茶叶生产方面,以富溪村100亩茶场为龙头,逐步向山区推广,利用山区地理优势,发展茶叶种植,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3、抓好农业生物质产业。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一是加强农村沼气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我镇结合农村“改圈、改厕、改厨”, 重点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在隔口、富溪、外洋、平林、溪西等村通过“三结合”、“一池三改”,综合利用沼气、沼液、沼渣,采用“猪-沼-生化塘”、“猪-沼-果(林)”、“猪-沼-草-猪(草食动物)”、“猪-沼-无土栽培蔬菜”等生态养殖模式,全面推进铁山镇可持续养殖业的发展。2006年,铁山镇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基本完成年存栏数生猪 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污染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实现既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条件,有效解决养猪业污染,又能产生清洁能源,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据统计,铁山镇现建有标准化沼气池665个,年实现治理畜禽粪便等污染9.3万吨,年提供沼气6.65万立方米。二是变废为宝,大力发展生物技术。铁山镇通过大力实施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积极推广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使畜禽粪尿转化为农村清洁能源和有机肥。重点扶持了“绿哈哈”及“阳光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采用袋式发酵免烘干技术,年处理猪粪120万吨,年产生物有机肥12万吨,年实现产值9000万元。扶持三达油脂有限公司通过先进生物技术,处理烟草废弃物生产草酸、乙醇、茄尼醇等产品,年可处理烟草废弃物3万吨,年产值达1000万元。
4、抓好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铁山镇是我区重要的矿产乡镇,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山区各村农田抛荒十分严重,为切实解决山区农田抛荒问题,铁山镇大力改革农田承包经营方式,改变土地流转方式,将抛荒、闲置农田集中回收,由村集体集中发包,大力发展食用菌、反季节蔬菜、及毛竹果树等经济作物,提高抛荒农田的利用率;同时铁山镇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修复,努力解决水毁农田及农业灌溉问题,并组织开展科技备耕工作,下派技术人员深入山区各村指导农业经济发展,及时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并积极加强优质良种及农业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储备,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优质服务,提高山区群众种养热情和信心。通过引导,铁山镇共开发再利用抛荒农田320亩,种植果蔬68亩,林木170亩,毛竹82亩,有效解决了山区农村农田抛荒问题。
特色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产业。依托金源木业、悦华竹木等林木加工龙头企业的优势,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火德坑、增坪、陈罗等山区各村建立了木材、毛竹种植基地。铁山镇现有林地面积11.8万亩,林木蓄积量达38万立方米,年出产木材2万立方米;毛竹面积2.6万亩,年出产毛竹25万根。丰富的林木、毛竹资源,为林木、毛竹深加工项目强势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大力发展生猪、肉鸡养殖业。铁山镇坚持从调优养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依托龙岩生猪产业的优势,在洋美、隔口、平林、林邦、富溪等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铁山镇有生猪养殖专业户450户,年生猪存栏近7.5万头,年出栏生猪11万头,年产值达1.1亿元。
实力工业
加快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是铁山镇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铁山镇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做大做强”战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先后引进了卓越新能源、豪迪化工、成冠化纤、通立叉车、山力液压、御林机械、亿丰粉碎等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通过产业集群战略的实施,机械制造、化工、能源、建材等一批产品制造业基地和优质企业的竞争力凸现出来。目前,全镇拥有卓越、成冠、亿丰、山力等重点企业10家,卓越新能源通过二期、三期项目的改造,可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重点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示范带动将更加突出,对全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奠定铁山镇打造龙岩工业重镇的基础。
第三产业
物流业。铁山镇位于龙岩中心城市东大门,境内有省道福三线和龙(岩)
梅(州)铁路、漳(平)龙(岩)铁路和已经开工的龙(岩)厦(门)铁路贯穿境域,形成了铁山境内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是连接龙岩东西大通道的枢纽,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位于铁山集镇附近的铁山洋站,担负着龙岩向塘西、漳平、梅州及龙岩东部方向货物流的运输组织和畅通,日均接发列车达108列,日办理辆数2100辆。铁山镇充分发挥龙岩城市近郊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以铁山洋站和东方三洋城建设为契机,着力培育大型物流中心,整合存量物流资源,完善优化物流网络,改造提升传统物流,拓展物流业发展空间,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房地产业。为加快铁山城镇化进程,铁山镇依托行政中心“农科教大楼”建设的契机,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金在铁山投资兴建各项基础设施。2003年,铁山镇引进龙岩华亿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5000万元对洋头、外洋、洋美省道福三线沿线区域进行成片开发,建设集商住为一体的“东方三洋城”,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共开发土地面积31485平方米,建设商用店面160个,商品房159套、专业市场2个。“东方三洋城”及“农科教大楼”的建成使用,有利地引导铁山镇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向交通更便捷、市场化更专业、城镇化更集中方向发展。
旅游娱乐业。铁山镇富溪旅游区是新罗区为数不多的毗邻中心城市的自然风景旅游区,近年来,铁山镇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对旅游区内吃、住、行、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相继投资50万元对通往旅游区内的2.5公里主干道进行水泥硬化,投资190万元建设2座旅游区宾馆,投资45万元对旅游区内7公里河道进行改造,建立起3公里长的皮艇漂流项目、500米沿河烧烤区和2个天然游泳池,购置了竹排、水上游艇等设施,大大丰富了旅游区内游玩项目,提高了旅游区的吸引力。据统计,铁山富溪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达2.5万人次以上。
肥城王庄土豆,白菜;陆方有姜,不是很多。 泰安良庄种菜的多; 东平斑鸠店和济宁金乡主要是大蒜;就知道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东省蔬菜种植情况
鲁中地区
淄博沂源:
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000亩,是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
沂源悦庄镇韭菜:苗山韭菜是悦庄镇苗山村为中心,辐射周围若干村形成的地方名优特产,现有栽培面积2.5万亩,年实现总收入12500万元,产品远销哈尔滨、北京等地,是全省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无公害韭菜产地之一。1997年被评为市级名牌蔬菜,2001年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会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11月通过北京市无公害绿色食品检查验收组验收,被列为首批北京市准许进入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2004年被认定为市政府放心菜生产基地。 7#,+Q(2
沂源县鲁村镇16000亩菜花、芹菜、大白菜生产基地,徐家庄乡6000亩菜花、大白菜生产基地,悦庄镇2000亩水培蒜黄生产基地已正式通过淄博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认定为淄博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列入淄博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第四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名单。
济南:济南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年内,种植面积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达到24万吨,60%销往省外。
大白菜基地:大白菜基地已发展到0.67万公顷,年产大白菜40万吨。历城区的唐王镇、董家镇,长清县的平安店镇、长清镇是大白菜的主要产区。
大蒜、菠菜基地:主要分在长清县的归德镇。近年来,大蒜、菠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商河县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产区之一。至1998年底,全市大蒜、菠菜基地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菠菜15万吨,大蒜10万吨,蒜苔4万吨。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营而无公害生产基地:仲宫镇营而村位于卧虎山水库南岸水库沿岸菜地10000余亩,至今已有近30年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在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注册"营而牌"商标.这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高,品种齐全.尤其是莴苣和甘蓝栽种统一。
泰安:
山东省泰安市房村镇西红柿生产基地:岱岳区房村镇实施“建设大棚西红柿基地,实现强镇富民”战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泰山珍珠”牌商标,并建起了由农业部定点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全镇现已发展大棚西红柿1.5万多亩,年交易量3.5亿公斤。
泰安肥城市把有机蔬菜作为增收富民的特色产业,狠抓培强龙头、建好基地、完善机制三个关键环节,有机蔬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市通过国际OCIA、欧盟BCS、日本JONA、国家OFDC等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蔬菜面积达11.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肥城孙伯镇:全镇绿色无公害种植面积达15000亩,有机蔬菜国际认证面积近万亩,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3处,先后被列为泰安亚细亚、泰安绿龙、江苏帝苑等有机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基地
中国大蒜生产基地:中国大蒜蒜薹之乡--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种植面积20余万亩,所盛产的”斑鸠店牌大蒜 蒜薹”为无公害绿色食品,远销国内外。
莱芜:中国生姜之乡。
羊里镇全镇建有无公害生姜、大蒜基地4万多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84.6%,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寨里镇全年发展生姜2.1万亩、大蒜3.5万亩,生姜、大蒜成为该镇的两大主导产业
杨庄镇全镇生姜种植面积1.5万亩,大蒜种植面积2.7万亩,生姜、大蒜总产量10万多吨。全镇10个村4200户连片建成6500亩有机肥大蒜、3000亩大棚生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
山东省东营广饶县西营乡西红柿种植基地:山东省广饶县西营乡(离菜都寿光30华里)主要种植硬果型大红西红柿多年,今年种植的面积已达到5000亩,可产优质西红柿2000吨。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胡萝卜示范区:杨庄村及周边,面积五百亩。示范区以种植无公害早春拱棚胡萝卜,山药,秋季大葱为主,是一个创新的生产模式。 N@6OQ:,[F
山东潍坊高密韩国辣椒生产基地:潍坊高密有着多年的辣椒生产经验,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多达1000多亩。
安丘市大姜种植基地:位于安丘市石堆镇,优质的土地资源加上良好的姜种,打造了安丘大姜种植基地的优良大姜,本基地的大姜色泽鲜黄,体形胖,无病虫害,是您出口东南亚,欧洲的佳选。本基地长年供应大小姜,姜种,以及牛蒡,长葱等各种蔬菜。 oL'1Gm@X?
另外,安丘市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每周要供应3批,每批200多吨,包括大姜、土豆、圆葱、西红柿、胡萝卜五个品种的蔬菜运抵南山供港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占到了内地供港蔬菜量的1/4。安丘市供港蔬菜基地作为国内首个供港蔬菜区域化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0多万亩,预计年生产供港蔬菜40多万吨。
半岛地区
青岛:山东青岛即墨蔬菜生产基地:本基地冬暖棚,大工棚总面积10000余亩,露天菜区30000余亩,同时和周边三大蔬菜基地相连接,蔬菜种植总面积高达30,0000亩,盛产山东大白菜,大头菜,甘蓝,高丽菜,洋白菜,卷心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圆葱,大姜,大蒜,蒜苔,西红柿,香菜,西芹,牛蒡,黄瓜等等蔬菜,
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无公害蔬菜已形成特色,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是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全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6亿公斤,现拥有4处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园内品种上名特优,技术上高精尖,品质上无公害,栽培的以色列彩椒、美国西红柿、台湾樱桃番茄等新品种,畅销国内外。
青岛平度马家沟芹菜种植基地: 马家沟芹菜是青岛著名的地方特产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2005年先后通过了青岛市无公害基地认定;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6年被评为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仅两年时间,马家沟芹菜种植由700亩扩大到1200亩。胶州蔬菜: “胶白”是胶州的特产之一,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在国外也早有盛名。山东省确定胶州为大白菜生产基地。全市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总产达2亿公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0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