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井水遇茶叶变成紫黑色,是什么原因?

那是谁里含有重金属,有毒的绝对不能和,看下面一则消息吧 本报消息(记者 贾永亮 金 璐)抓一撮茶叶放进碗里,原本看上去清清的水里,渐渐散出一缕缕紫色的“烟雾”,并逐渐变浓,几分钟后,整碗水竟然一片紫黑,这样的井水你敢喝吗?昨天,市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告诫:肯定不能喝!

井水遇茶叶变成紫黑色,是什么原因?

本报昨天曾报道的永武江桐琴镇段出现大批死鱼现象,村民怀疑是上游永康李店乡五六十家电镀厂偷排污水所致。此外,村民还怀疑紧邻江边的地下水也受到污染。

村民以往打井成功后,都用一个土办法鉴定水质好坏,就是放一撮茶叶到井水里,如果水清没什么变化,那就可以饮用。但现在,他们村里打井后,很多井水一放进茶叶都变色。现在就连洗脸的毛巾,只要是白、黄等浅颜色的,用上一两次就发黄,而且井里打上来的水上都泛着细小的油花。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桐琴镇村民还现场演示了井水泡茶变色的过程。两碗清水,一碗取自村民金康村家的浅层井,另一碗取自村民金公咏家60多米的深水井,放进茶叶两分钟后,金公咏家那碗水没什么变化,而金康村家泡茶的井水呈紫色,再过两分钟,已经有点发黑了(如图)。村民说,这样的井水也不知会喝出什么病来?

就此,记者向市疾控中心咨询。疾控中心主任吴位新说,发生这样的情况,一种是地质构造原因,另外一种就是水受到铅、锰、钾、铬等重金属的污染。茶叶泡水里后会分解出鞣酸,与水中的锰、铅等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水就出现了各类颜色。吴位新说,类似情况在金华其他地方有好几处,大多数都是地下水受污染后造成的。吴位新认为,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肯定不好喝的,长期饮用会引起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当记者把这结果告之桐琴镇村民时,金康村说,村里集体经济薄弱,要建自来水网没能力,打深水井则花费相当大,普通农户很难承受。就算大家都喝深井水,污染的根本原因不解决,深水井可想而知迟早也要受污染的。

井水铁含量严重超标了中国人历来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会,但并非个个都能泡出好茶。好茶还需好水泡

好水的标准从水质:清、活、轻,水味:甘、冽这五个方面来判断。现代科学分析认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镁离子钙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软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汤易变色,色、香、味也会大受影响。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的多少以及酸、碱度,含铁、碱物质较多的水泡茶,茶汤会飘起一层“锈油”,出现混浊并有沉淀物。水的酸度大,泡出的茶色就会深,甚至暗黑。所以建议选用中性水泡茶

现在一般都是用自来水经煮沸后泡茶,如果有条件可将自来水静置20小时左右,挥发水中的消毒气味后再用较好。水质不佳,可以多煮一会,沉淀杂质,消除异味。矿泉水、纯净水是泡茶的好水,无污染的天然矿泉水也很不错,远离人口密集的江、河、湖水,也不失为沏茶的好水。古人推崇的雪水、雨水,现在因为污染,在多数地区已经不再是好水了

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茶、水、器之间的关系就有很多记述,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又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陆羽在《茶经》中对饮茶用水的原则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砾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古人还总结出了“龙井茶,虎跑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等这类茶、水的最佳组合

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4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