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2021年农业部杂交水稻种植占比

1986年起,中国主要粮食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2021年,我国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完成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为保证粮食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农作物相关企业208.70万家,近十年来注册量不断增长,特别是2021年,我国新增农作物相关企业90.34万家,同比增长189.59%,是十年前的20倍。具体来看,2021年新增农作物相关企业多为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作物家庭农场、农作物育种相关企业。

2021年农业部杂交水稻种植占比

从注册资本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农作物相关企业有75.87万家(包含个体户),占比84%。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特别是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这75.87万个体户及注册资本小于100万的小微企业值得关注。

2、粮及天下: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水稻、玉米、大豆相关企业数均为全国第一

2020年,我国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77万公顷,产量为6.69亿吨,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产粮优势明显,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及内蒙古,五省的总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0%以上。黑龙江是我国产粮第一大省,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了7503万吨,约占全国根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

中国粮食作物主要由谷物、豆类和薯类组成,习惯上又称为中国有四大粮食作物,即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种植相关企业分布广泛,地域差异较大。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小麦种植相关企业19.57万家,其中河北省有5.52万家小麦种植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安徽、山东分别有4.09万家、3.12万家,排名前三。我国小麦种植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分布于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春小麦分布在东北地区。2020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233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5万公顷,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20%。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水稻种植相关企业27.06万家。黑龙江省有4.96万家水稻种植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湖南省、安徽省分别有4.80万家、3.55万家,排名前三。2020年在我国种植的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面积为300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8万公顷,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25.70%。我国水稻性状凉爽,对水质要求高,多生长于光照和热量的平原条件,如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土。

202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412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万公顷,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35.30%。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玉米种植相关企业30.74万家。黑龙江有玉米种植相关企业7.35万家,排名第一。河北、山东分别有5.08万家、2.94万家,排名前三。其次是安徽、吉林、河南等省份。我国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大豆种植相关企业10.40万家。黑龙江以4.29万家大豆种植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安徽、河北分别有1.83万家、1.07万家大豆种植相关企业,排名前三。黑龙江是全国重要的水稻、玉米,以及大豆生产基地。大豆种植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黑龙江,黑龙江大豆产量就占到了国产大豆总量的36%。

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现存种业相关专利超8千件

提高粮食产量的出路在科技。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认为,养活世界人口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优良的高产品种。他还把自己比作种子,不管撒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种业相关专利8020件,其中,发明公布专利2509件,实用新型专利3942件。种业相关专利涉及种业种植除虫、种业施肥装置、生物种业自动投种、无土种养装置、农业种植养护、调光式农业育种室等诸多细分方向。

企查查数据研究院整理了袁隆平相关的专利,其中袁隆平相关企业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有专利288件,发明公布205件,发明授权68件,实用新型15件;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有专利111件,发明公布66件,发明授权32件,实用新型11件。

今年,我国一系列聚焦种业的政策出台落地,加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力度,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我国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

结语:

民以食为天,粮安则天下安。目前我国已经拥有14亿人口,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自然是第一需求。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当今世界历经变局,粮食生产与贸易的均衡格局被打破,全球粮食安全风险陡增。2021年中央首次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首次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为粮食安全做出重要保障。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获得丰收,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五谷蕃熟,穰穰满家,依然是我们永恒不懈的追求。

拉萨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吗

“百谷自生,冬夏播琴”是《山海经》中对“稻”的最早记载,从野生稻到古栽培稻、乃至如今的杂交水稻,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这种植物,已养活了当下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左右。众所周知,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便是稻谷在经过一系列加工之后的成品,它是南方许多地区的主要食物之一。而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国度,正是已知的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以稻谷为代表的禾本科谷类作物,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那么,关于水稻你可能还有哪些认知上的空白?水稻这种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植物,又是如何随着科学的进步而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水稻这种身边的植物具有怎样的特性

从植物学的角度而言,稻谷隶属于禾本科稻属中的普通稻亚种,毋庸置疑,中国就是一个水稻种植时间早、且水稻种植经验丰富的国家。而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所发现的稻谷,更是世界公认的已知最早的古栽培稻,其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到16000年前。见证过水稻成熟过程的人一定知道,处于幼年的稻叶其实和许多杂草比较相似,它们的叶子外观看上去都是长扁形。在生产的早期时候,人们主要是通过耳状物和薄膜这两种生长于稻叶“叶环”的特殊部分,以准确区分杂草和稻谷之间的不同。

水稻在全世界的分布非常广泛,主要由稻壳(颖)和糙米(颖果)两部分构成,除了像南极洲这样具有极端气候环境的特殊地区以外,这种生命顽强的植物几乎遍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就其在我国的分布而言,水稻主要是生长的气候相对温暖的南方,而黑龙江则是其生长区域的最北限。但整体而言,水稻更适合在日照时间较短、相对湿度较大、温度较高的区域生长,纵然水稻土具有更友好的栽培环境,但它们对土壤的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

当我们在进行稻谷的储藏时,由于其本身较为容易发芽,它们在不耐高温的同时,还比较容易陈化。因而,我们会将水稻首先进行干燥,也就是日常处理中晾干水分的过程,然后将其密闭在一个合适的容器里,并将此容器放置在温度较低的环境里,目的自然是为了保证稻谷不发生变质、并在较长的时间里安全储藏。当我们将稻谷进行各种加热烹制的时候,所获取到的营养补充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其皮内层中像维生素这样的水溶性营养物,会因为“水热过程”而扩散到胚乳内部增加营养价值。

我们如何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区分

事实上,在自然环境中,各种水稻的生存适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某些品种可以在一年的各个季节中完成整个生命过程,而部分水稻品种则对光照有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可以首先来了解如何来区分所谓的早/中/晚稻,而就该分类的本质而言,其实就是这三种水稻对光照的反应程度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由野生稻演变而来的晚稻对日照更为敏感,其抽穗过程需要具备日照时长较短的基本要求。

而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演化而来的变异性水稻:早稻和中稻,则呈现出了对光照反应不敏感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品种就是这两种。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田埂上,成片已经抽穗的稻谷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散着稻谷的清香和强烈生命的气息。对于像我一样自小在乡村长大的人而言,连绵不断的群山、弯曲的河流,以及成片的稻田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环境。

或许那时的我们并不明白为什么稻谷不同于别的植物,它为何能够成为我们的日常主食,但依然知道水稻和旱稻这种简单的水稻种类划分形式。因为,旱稻总是被种植在那些原本没有水的田里,虽然在种植的最开始也需要进行适当补充一些水源,但它们却具有超强的抗旱性。而水稻则被种植在长期蓄水的田里,不需要不定期地进行灌溉,且在相同种植面积条件下,往往具有比旱稻产量更高的特点。

通过杂交技术培育的水稻品种有何不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水稻的种类越来越多,而其种植的环境也更具有包容性。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和种植,实现了在相同面积的条件下提高产量,更省去了许多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繁杂的育秧过程。杂交水稻品种的出现,完美地实现了成秧、分蘖,乃至成熟之间的简化,并已成为一种可以通过合理管理被广泛应用的栽培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将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进行对比。

杂交水稻主要是选择在遗传上具有差异,但又能够实现互补的优良性状进行杂交,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具有先天优势、可用于广泛生产的杂交水稻类型。不同于杂交水稻“不孕率”高的特性,上代和子代性状分离的它们需要每年都进行制种,而常规的栽培稻则经历了上万年时间的演化过程,可以完成自花授粉的它们,早已适应了自交繁衍而不会衰退。对于栽培水稻而言,只要做好保纯和防杂工作,便可以在不需要年年制种而实现连年种植的条件下,加速该品种的生长和繁殖。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杂交水稻品类在产量这个纬度上具有明显优势,根系发达的它们生长旺盛,不仅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而且还穗大粒多。事实上,正是杂交水稻品种的出现,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增长,解决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饥饿问题,所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自然也与此密切相关。早在1964年的时候,中国就开始着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并在1976年推广杂交水稻时大面积种植,更成为了全世界内第一个将杂交水稻成功研发、并实现大范围推广的国家。从亩产700公斤到某产1000公斤,这些杂交水稻不仅种植在了我们自己的这片土地上,更在越南、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土地上被大面积种植,其显著的增产效果为生活在这些国度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粮食。

不是,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北地区。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

水稻的分类:

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还有其它分类,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为季节稻与“懒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为普通水稻与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盐碱性分为普通淡水稻与“海水稻”(其实它主要使用淡水)。

水稻的生长环境: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我国黄河流域因水资源的限制,很多地方已不适宜水稻种植了,粳米的分布区集中到了东北,原先闻名天下的水稻品种,因水资源的限制,而无法大规模种植。我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分布有大量的稻田,但是,这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生产出来的优良品种,大部分都在本地消化了。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形平坦,人均耕地面积多,适宜水稻优良品种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7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