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南国药都的历史沿革

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南国药都的历史沿革

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著成《时后备急方》,流传于世。

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

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

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

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

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面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

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

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药都樟树,饮誉古今,名冠华夏。据史料记载,樟树药业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吴称药摊,唐谓药墟 ,宋号药市,明为药码头,清便有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称,故自古则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传。樟树药交会经历了近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成功举办了43届。

1958年10月经国家批准,解放后的第一次樟树全国药材交流会在原清江县樟树镇的清江饭店举行。到会代表100人,成交金额150万元。1958年至1965年,共召开10次樟树全国药材交流会,累计到会代表5000多人,成交额达5亿多元。十年内乱,百业凋零,樟交会亦难于幸免,遭受了空前的冲击。停开了十六年。

1980年,樟树全国药材交流会中断16年之后又恢复举行,当年11月,樟树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药材交流会尽显当代药都风采。此次交流会中西合璧,以三类中药材、中成药、西药、药械为主进行交流。到会单位1041个,代表2673人,交流品种7000多种,成交金额12439万元。

1981年,第12次樟交会盛况空前,除台湾外,所有省、市、自治区及13个少数民族均有代表参加。

1982年清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新辟药材交易市场,以适应发展。新建以高10层的药都宾馆为主体,以及二万五千多平方米为辅助设施的建筑群体和可同时容纳5000人洽谈生意的交易大厅为第一药材交易市场。这个交易市场可接纳万余人参会,有摊位2000余个,大小展馆200多间。1988年12月,清江撤县设市。市委决定撤消樟树工作委员会,成立樟树市药业管理局,担负起振兴药都樟树药市的日常工作和一年一次的全国药材交流会。

1989年,新建以药都大厦为主体用于药材交流的15000平方米的建筑群体,交易展馆200多间,摊位2000多个,可接纳8000人以上参会的第二交易场所。会期,第一交易市场与第二交易市场两场可连通为一整体,同时接纳2万人在场内进行洽谈生意和药材交易。1989年第20次樟交会成交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显示出改革开放后樟树药市强大的生命力。自此以后,每年的药交会参会人数、交流品种、成交金额均直线上升,均全国三大药交会之首。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的阵阵春风,全国民族医药行业日新月异,樟交会更是年年创高。1993年第24次药交会参会人数超过3万,成交金额逾13亿元,盛况空前。恢复樟交会的14年来,累计参会人数超18万人,成交金额92亿元以上,居全国三大药市(江西樟树、河北安国、河南百泉)之冠。1995年10月18日,26次樟树全国药材交流大会隆重开幕,在大会的主要交易场所药都宾馆、药都大厦的第一、第二交易市场内,来自全国各地及新加坡等国的一千八百多家医药集团、公司、药厂和药商共两万多人欢聚一堂,进行热情洋溢、公平友好的交易。在七千多个参展品种中,有一千多个新、特药。大会交易整整进行了六天,成交金额又突破15亿元,仍为全国三大药材交流会之首。

1998年,樟树第29次全国药材交流会到会代表集中,人数稳中有增,药厂、药商3千多家,人数逾3万人;交易活跃,参展的药材5000余种,其中成药1800余种,形成药材与成药并存,药品与药械共荣的局面;大会总成交额突破了16亿元。1999年第30次至2001年第32次药交会的参会人数及成交金额都在以上几届药交会之间徘徊。

随着樟树药业的日益发展,樟树规划建设了一个档次高、规模大、硬件设施齐全的新中药材专业市场。新市场的一期工程紧临105国道布局,占地500亩。新市场于2002年基本完工。同年十月,新中药材专业市场成为了樟树第33次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 的主会场。新的场地、新的设施、新的面貌迎来更多的新、老朋友,这届樟交会更是商贾云集,显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参加大会的厂、商达3500余家,代表人数约3.5万人。场馆爆满,遍地药香。全国著名医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医药设备制造企业均纷纷参展,大显风采。市场中央建筑面积达八千平方米的商务会展中心”更是主会场的闪亮点。“中心”一楼安排了160多个3×3平方米的国际标准展位,均被全国各地的参会厂商订购一空,大会在“中心”外设立的800余个药材营销摊位,也被各厂商和个私药商一订而光。整个会场交易活跃,参展品种8500余个,其中新特药占药材药品总数的36%,与往年持平,参会制药机械厂家和药械品种比往年有所增加,尤其是新兴的保健、强身药品大放异彩。这次樟交会成交额逾15.5亿元,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各地药交会展风起云涌,全国每年大约有近一百余次药交会在各大城市举办。这对缺乏地理优势的几大传统药交会是很大的挑战。

2003年的34届樟交会和2004年的35届樟交会面迎着压力,在艰难中固守着传统药交会的阵地。樟树市委、市政府锐意改革,使樟交会年年有创新,届届有突破,始终保持着欣欣向荣的面貌。

2005年,樟交会迎来了美好的春天,这一年樟交会首次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樟树市人民政府承办,极大的提升了樟树药交会的规格,被称为樟树药交会转型的开始。当年的第36届药交会,是江西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推进全省医药产业快速崛起背景下举办的一次全国性药交盛会。通过省、市、市三级政府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做好有关工作。使这届樟交会商贾云集,盛况空前。 “层次更高、规模更大、人气更旺、效果更好”成为樟交会的显著特色。这届樟交会内容丰富,好戏连台。除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药材(药品)大型交易会外,还举办了招商引资洽谈会,进行经济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本省各设区市都组团到会进行经贸洽谈,有30个招商引资项目。在会上洽谈和签约,合同资金在15亿元以上。同时还举办了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请国家工程院有关的院士来主讲,共同探讨樟树及全省医药产业发展问题,此外,还有专场文艺演出等大型相关活动。由省政府主办的樟树药交会能够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提升展会品牌,促进我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业尽快做大做强,进而把樟树药交会办成弘扬药都、宣传江西;光大医药产业、扩大招商引资;打造成一流的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全国药界盛会。

2006年的第37届樟交会,又写下了新的篇章。这一年樟交会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到樟树,千年药都奏响了时代的华章。《同一首歌》倾情奉献的“走进药都樟树”大型演唱晚会,演绎和传扬了药都文化,更为樟交会添光增色,使代表们感受了不尽的激情和精彩!这一大手笔,在樟交会历史上,在各地其它会展中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仅提升了药都樟树的知名度,也使樟交会又创下了一个新的辉煌!2009年樟树第40届全国药交会开幕式暨“中医中药中国行”江西樟树站启动仪式在樟树市药都广场隆重举行,这是此次“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在江西境内开展过程中被选定的唯一一个县级市站点。“中医中药中国行樟树站”系列活动包括启动仪式,科普宣传,专家义诊,健康大讲堂,社区、乡村医生培训等6大方面11项内容,成为了此届樟交会一个闪光的亮点。2011年第42届樟交会期间,由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医药企业还共同组建了“医药品牌高端俱乐部”,以“新医改下OTC的未来”,举办了“中国医药品牌高峰论坛”。公司、药房、连锁药店200余为代表到会,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探讨医药领域推动品牌建设,谋求行业发展的道路,对促进医药企业严格自律,规范医药行业有序竞争,提升医药行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樟交会的学术板块的活动更为丰富更具实效。

多年来,樟交会坚持着每年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办。樟树的数十家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和保健品生产、营销企业及中药材加工和经营企业,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樟交会相关工作和活动,使樟交会的规模、人气长盛不衰,樟交会也成为了医药会展的“常青树”。樟树全国药交会在各方药界同仁的参与和支持下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这其中凝聚着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爱,展示了药都人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更体现了全国各地药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2013年更是樟树历史性的一年,第44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由国家商务部支持。中国中医药协会正式授予樟树“中国药都”

中药店名

常用单味中药药理研究是中药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仍以对整体动物药理效应观察及对器官、组织、细胞的影响等为主,现代生物技术如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研究的药味相对集中,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居多,不少常用中药的新药理作用机理被揭示。

冬虫夏草 研究发现黄芪对自然衰老大鼠脑皮质、海马、纹状体3个脑区降低的M胆碱受体和M1亚型受体密度有显著的上调作用,并可调节老年大鼠血浆环核苷酸含量;衰老大鼠心肌β受体密度及T3、T4、皮质醇含量均降低,黄芪、人参、枸杞子可升高之;对肝硬化大鼠存在的下丘脑血管加压素系统异常有改善作用;可以明显提高肾病综合征大鼠血浆白蛋白水平,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和尿钠排泄;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细胞毒活性有显著增强作用,并可能 通过调控巨噬细胞C1q的分泌功能来增强免疫和抗肿瘤作用;还发现黄芪煎剂及含黄芪小鼠血清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及IL-2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冬虫夏草水提液能降低正常心肌细胞内Ca2+ 的浓度,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Ca2+超载现象,并明显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红参在预防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起重要作用,能使内皮细胞膜的光整性、细胞器的结构及内皮细胞分泌各种血管舒缩 物质保持正常,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还有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及调节血压的作用。生地黄可明显抑制皮质酮致“阴虚”模型小鼠巨噬细胞Ia抗原的高水平表达,降低其提呈抗原能力,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丹参注射液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脑水肿,减少脑皮层及海马组织丙二醛含量,提高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的含量。 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对古方和现代经验方进行多指标的系统药理研究,可以在更深的层次揭示方剂的治疗原理,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和中药新产品研创。中药复方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分子药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药理实验 古方的药理研究有数十首,其中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大承气汤、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研究较多。在古方研究中较多地探讨了方剂的作用机制,给方剂的传统功效描述赋予现代药理学内容。如桂枝汤可能通过影响兴奋胃肠运动的胃泌素、胃动素、P物质以及抑制胃肠运动的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在下丘脑和胃肠道中的含量来调节胃肠运动;桂枝汤对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10株病毒致细胞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含药血清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等4株病毒对Hep-2细胞的增殖。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随给药剂量增加可使造血祖细胞集落数明显增多。将六味地黄汤方视为一个整体,以活性评价为导向,从六味地黄汤中定向追踪分离,获得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该部位对TH及TC的功能有调节作用。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方剂的作用原理。经验方的药理研究开展得更为广泛,其研究内容多结合新药研究的有关要求,着重于药效及安全性评价,不少方剂已经或即将开发为新药。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和优势所在,用药理研究方法观察方剂配伍与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方剂的配伍规律,仍然是复方药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虽然还是以方剂药味加减 、正交设计等方法为主,但在应用中也有明显提高,采用一些新方法来更好地分析方剂的配伍问题。关于复方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99年纳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 项目,强调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探讨方剂的物质基础,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联系,阐明配伍内涵,成为新的探索方向。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 系研究表明,各药配伍后药效的变化可能与产生新物质有关。以方剂的物质基础研究为核心,注重方剂配伍理论与现代药理交互作用理论结合,物质基础分析与药理效应观察相结合,从组成方剂的单味药、方剂的化学部分以及化学成分三个层次探讨方剂的配伍与物质基础的变化的关系,在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四个水平上探讨方剂的配伍、物质基础的变化与药理效应间的联系,已成为复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中药的品种、产地、采药季节、贮藏条件及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等,均对中药作用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

(1)中药基原(原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影响

中药材绝大多数是中国自产的,少数为移植或进口的。在品种上,历代本草著作中屡有增加。不少本草书指出了历史上中药品种的混乱情况。故对其进行认真的考证、分析、鉴定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中国用的贯众、独活、厚朴等中药,就来源于20多种不同种属植物;同一中药大青叶,各地用的药材又有不同,有蓼科蓼兰、十字花科松兰、爵床科马兰、马鞭草科大青等,药用部分也有用叶及带叶茎枝的不同。而且,同名异物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品种不清,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均有差异。

(2)中药产地及采集季节的影响

人参 a) 中药产地:药材产地对药物质量和疗效有着直接关系,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自古即有“道地药材”的讲法。中药之中大部分为植物药,自然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区的土壤、水质、气候、雨量等自然条件都能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生态过程,特别是土壤成分更能影响中药内在成分的质和量。《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记载的“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和《新修本草》说的:“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都很强调产地。产地不同,同一植物所含有效成分不完全相同,从而使药理作用有别,临床疗效不稳定。如长白山的野山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不但含人参总皂甙的量不同,而不同皂甙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又如人参茎叶中皂甙含量在吉林省七个产地所得样品,含量差别相当悬殊。不同产地及不同加工方法,以人参提取物的得量也不同。

b) 采收季节: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故采药时间的采收方式则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而有不同。中国幅员辽阔,从寒带至亚热带,气候差异很大,故采药时间按照当地习惯因地制宜,但要选择药用植物有交效万分含量最高时采收。有效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生长季节及不同入药部位而异,如人参中皂甙以八月后含量最高,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最高,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中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应在开花前采收,薄荷在部分植株开始有花蕾时,挥发油含量大。古人采药全凭经验,《本草经集注》序录说:“凡采药时月…… 其根物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津液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枝叶干枯,津液归流于下…… ”《本草蒙筌》说:“实已熟,味纯;叶采新,力倍。”以臭梧桐的降血压作用为例,在五月开花前采摘的叶,对动物的降压作用强,开花后所采集的叶,降压作用减弱。再以人参为例,季节变化对园参根中皂甙和糖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故采收应在6~9月,而不应在冬季。

(3)药用部位的影响:不同的药用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质和量都可能不同,所以其药理作用也不同。曾有人比较研究了各地所产白参、红参的不同部位的人参皂甙含量,发现有较大差异。又如麻黄生物碱的含量,以麻黄茎的髓部含量最高,麻黄节中含量较少,而根中则不含生物碱。

(4)贮藏条件的影响:《本草蒙筌》说:“凡药贮藏,宜常提防,倘阴干曝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不免为殃。”贮藏不当,要霉烂变质、走油、虫蛀,会直接影响药理作用和医疗质量。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堆放场所,加强仓库管理工作,注意特殊药材的保管(如贵重药材、芳香性及胶类药材等),还要定期检查,防治虫害。贮藏不当,也可使含挥发油的药材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如樟脑、冰片、麝香)而使药效降低。有的成分会因存放时间长,而被酶所分解等。

(5)炮制的影响:炮制前后,药材的成分质和量会有所变化,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可因之不同。《本草蒙筌》曾从临床经验指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住痛;乳制润枯生血;蜜制甘缓益元……。”

小鼠中药炮制从以下一些方面影响药理作用:

①减毒,去毒。如半夏“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生半夏对胃粘膜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姜半夏却显示镇吐作用。

②增效,如杜仲含大量杜仲胶,生杜仲煎出的有效成分甚少;炮制后则胶质破坏,故炒杜仲煎剂降低血压较生者为强。

③改变药材成分的组成,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如生大黄主要有泻下作用,炮制后的制大黄却出现较强抗菌作用。

④改进切制工艺,增加药效。药材炮制加工过程,可影响其内在成分,直接关系到其药理反应的性质和强度。

(6)剂型和制剂的影响:同一种中药制成不同剂型,由于制造工艺和给药途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血液浓度,直接关系到药理作用的强弱。《神农本草经》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说明古人早已注意到剂型对药效的影响:如枳实或者青皮煎剂口服,未见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却出现强大的升压作用。

《本草经集注》记载的“合药分剂法则”,对药衡、切制要求、剂型、制药方法,直至用蜡用蜜等,都有一定规定。现代制药,要求更高,同一中药或复方,即使剂量相等,剂型相同,但卧于各药厂生产制剂的工艺不同,疗效和毒性也往往有所区别。甚至同厂不同批号的产品,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不伺批号不同药厂的同名产品有相同的疗效,应当采取一定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制剂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或各省市卫生局批准的药品标准执行。对指导中成药制剂和统一产品的规格,起到良好作用。 机体因素也是影响药理作用重要因素,它包括生理情况、病理状态等。

(1)生理情况的影响:体质、年龄、性别、情志等,对药物的作用发挥,影响甚大。中医学很强调秉赋不同对药效的影响。意指遗传因素、身体素质对抗病能力及药物反应,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也存在不同种族或不同个体,对某药的治疗剂量相差多倍的现象。这种存于种属或种族间的不同,称为种属或种族差异;存在于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个体差异。年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少儿期与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与一般成年人有区别。 少儿期正在发育阶段,许多器官、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肝肾功能普遍减退,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及排泄功能,故用量应适当减少。中医学认为老年人体虚,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故用攻病法邪药物时宜减量使用;幼儿稚阳之体不能峻补,故小儿不宜用参、茸骤补。不同性别,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妇女一方面因体重差异,一方面由于激素的影响,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颇有不同。如定坤丹、调经丸、乌鸡白凤丸适用于妇科;而催吐药、峻泻药则禁用于孕妇。情志、精神状态对药物的作用也有影响。所谓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对药物作用的发挥,显有影响。

黄芩  此外,药物的个体差异,有量的和质的两种表现。既有药理学上所谓高敏性、耐受性;也有极个别病人对某种药物发生的过敏反应。如口服人参糖浆,静滴生脉液等,都有过敏反应的报道。

(2)病理状态的影响:病理状态也可以影响药物的作用,例如黄芩、穿心莲等药,对正常体温并无降低作用,只有发热病人用后,出现解热作用。又如五苓散在实验中对犬和小鼠不出现利尿作用,但对临床上患有水肿、小便不利的病人,则具有利尿作用。肝肾患病,功能减弱,可以影响药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往往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还有人工发热动物模型所筛选出来的具有退热作用的中药,临床用于病人不够满意,如穿心莲;也有一些清热药对病人甚效,而实验结果并不一定理想,如白虎汤。这也说明动物模型与人的疾病之间,还存在某些差异。 环境对药物的影响,也为众所周知。例如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家庭环境、居住部位,都对人的健康有较大影响。人被环境影响精神不舒时,可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一般在四肢运动时,腹腔内脏的血流量减少,这对一些腹部疾患的恢复是不利的。此外,在肺部炎症时,如被迫过多劳动,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病情恶化。

根据生物活动表现的昼夜节律,体温、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分泌等的昼夜波动,常与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有关。药物作用也常皇现此种昼夜节律,例如附子、乌头,通过测定其所含乌头碱量及参附注射液的急性毒性,证实动物对其敏感性存在昼夜节律。乌头碱的毒性午时(13点)最高(66.7%);戌时最低(13.3%),两组差异显著。参附注射液静脉注射,子时LD50值为9.8629/kg,午时为8.308/kg。又如雷公藤的醋酸乙酯提取物是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于24小时内按不同时辰,每4小时给小鼠分组给药,观察给药后一周内的死亡率,发现其毒性具有明显的时辰节律,以中午12点给药者死亡率最高,20点至次晨8点给药者死亡率最低。

准备开个店,卖各种中药材,有没有好一点的店名 广源

意为你的进货渠道源头多且广,也意为你的药材品种齐全

另一意为,你的财源广进,你可以买个财源广进的牌匾,反着写的,就是四个字从右往左念的,也可从左往右说成进广源财,你发了

求个淘宝店铺名字 卖中药材 优草堂

四季养生堂

养心斋

御草堂

百草谷

福寿殿

长青殿

祥鹤殿

给中药材店起名 悬壶缘,康济名贵药店,时珍堂,补益堂,灵枢堂 ,素问堂

觉得好了,望采纳!

取一中草药店名 斑秃为一种突然发生的斑状脱发,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进行性广泛脱发者可短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补肾中药。局部治疗2%长压定溶液、氮芥酒精等。

药才店名字,经营中药材店名? 同济堂. 本草堂

全部中药药材名称 中药名称大全

人参 卜芥 儿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大黄 大枣 大蒜 大蓟 山奈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乌 川芎 马宝 马勃

天冬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香

木通 木贼 牛黄 牛膝 升麻 丹皮 丹参

乌韭 乌药 乌桕 乌梅 水蛭 巴豆 玉竹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石韦 石斛 石膏

石燕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生地 生姜

仙茅 白芨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薇 瓜萎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榆

芒硝 朴硝 百合 百部 当归 肉桂 朱砂

竹叶 竹沥 竹茹 竹黄 血余 血竭 全蝎

冰片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粉 麦冬 麦芽

赤芍 芫花 砂仁 花椒 苍术 芡实 芦荟

芦根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杜仲 岗梅

牡蛎 佛手 龟板 羌活 远志 连翘 沙参

沉香 没药 诃子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蒿 青黛 苦参 郁金 虎杖 虎骨

昆布 知母 乳香 佩兰 狗脊 泽兰 泽泻

降香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筚拨

草乌 草果 茵陈 茯苓 枯矾 枳壳 枳实

栀子 杞子 柿蒂 厚朴 砂仁 轻粉 虻虫

钩藤 香附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独活

炮姜 姜黄 前胡 首乌 神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房 莲须 莪术 荷叶 桂枝 桔梗

桃仁 盐蛇 柴胡 党参 铁屑 射干 豹骨

狼毒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藻 浮萍 通草

桑叶 桑枝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柏 黄精

黄藤 菖蒲 菊花 雪胆 常山 蛇蜕 猪苓

麻黄 鹿角 鹿茸 商陆 续断 琥珀 斑蟊

葫芦 葛根 扁蓄 硫黄 雄黄 紫草 紫菀

贯众 蛤壳 蛤蚧 黑丑 锁阳 滑石 犀角

蒺藜 蒲黄 椿皮 槐米 槐花 槐角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榧子 槟榔

磁石 蝉蜕 辣蓼 熊胆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红 橘核 紫苏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蟾酥 麝香

一点红 丁公藤......>>

好听的中药名字 钩吻,灵仙,半夏,丁香,苏叶,白薇,泽兰,杜若,白英,茵陈,淡竹,苍术,半夏,豆蔻,银朱,附子,首乌,玉竹,川穹,郁金,佩兰,神曲,莲心,紫菀,橘红,苁蓉,蝉衣,青黛,海月,伏苓,雪蚕,竹茹,香薷,忍冬,紫萍,苡仁,守宫,玳瑁,辛夷,续断,栀子,香橼,紫珠,雪茶,空青,卷丹,景天,苏木,将离,鸳尾,陆英,兰茹,夏冰冬青,水苏,宛童。

百草堂这个中药店名有什么含义 1、百草堂,始创于金元时期,由当时的中医世家陈氏家族所创。于当年在云浮一带悬壶济世。

2、因其擅长中医的中草药之道,遂取堂号为“百草堂”。

3、百草堂外用膏剂为陈氏家族祖传秘方熬制。家谱记载,陈氏家族世代行医,金元时期,陈氏祖先曾为宫廷御医,为皇亲国戚、宰辅大臣诊治,特别擅长于骨科、妇科、皮肤科、针灸等术,于散、膏的炮制上亦是一绝。

中药材店铺起什么名字好? 百草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8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