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有毒中草药之白果

 白果为银杏科 植物 银杏 Ginkgo biloba L. 的种子。亦名银杏等。味甘、苦、涩,性平,有毒。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有毒中草药之白果

 ?

医家论药之白果

 ?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又能杀虫消毒。然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胀昏顿。?(《本草纲目》)

 ?白果,虽属一物,而生熟攸分。不可不辨。如生食则能降痰解酒,消毒杀虫,以浆涂鼻面手足,则去皶皰油腻及同汞浣衣,则死虫虱。何其力锐气胜,而能使痰与垢之悉除也。至其熟用,则竟不相同,如稍食则可,再食则令人气壅,多食则即令人胪胀昏闷,昔已有服此过多而竟胀闷欲死者。然究其实,则生苦未经火革,而性得肆其才而不窒,熟则经火煅制,而气因尔不伸。要皆各有至理,并非空为妄谈已也。?(《本草求真》)

 ?补气养心,益肾 滋阴 ,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本草再新》)

 ?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本草便读》)

 附药 银杏叶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 Ginkgo biloba L. 的叶。亦名白果叶(《品汇精要》)。味甘、苦、涩,性平。功能:益心敛肺、化湿止泻。主治:胸闷心痛、心悸怔忡、痰喘 咳嗽 、泻痢、白带。临床常用于肺虚咳喘及高 血脂 、高 血压 、 冠心病 、 心绞痛 及脑血管痉挛等证的治疗。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

 白果的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黄酮类化合物,如山柰黄素(Kaempferol)、山柰黄素-3-鼠李葡萄糖甙(Kaemp- ferol-3-rhamnoglucoside)、七乙酰基山柰黄素葡萄糖甙(Heptaacetyl Kaempferol glucoside)、槲皮黄素( Quercetin )、异鼠李亭(Isorhamnetin)、八乙酰基-槲皮黄素-3-葡萄糖甙(Octaacetyl quercetin-3-glucoside)、芦丁(Rutin)、白果素(Bilobetin)、银杏黄素(Ginkgetin)、金松素(Sciadopitysin)、穗花双黄酮(Amentoflavone)。

 亦含酚类和有机酸类物质,如白果酸(Gink- golic acid)、氢化白果酸(Hydroginkgolic acid)、氢化白果亚酸(Ginkgolinic acid)、白果酚(Ginkgol)、白果二酚(Bilobol)、漆树酸(Anacard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抗坏血酸(Asorbic acid)。外种皮含有甲酸(Form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丁酸(Butyr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

 尚含有醇类和其他成分,如?-己烯醇(?-He- xenol)、红杉醇(Sequoyitol)、蒎立醇(Pinite)、二十六醇-1(Hexacosanol-1)、二十八醇-1(Octacosanol -1)、?-谷甾醇(?-Sitosterol)、二十九烷醇-10 (Nonacosyl alcohol-10)、白果醇(Ginnol);芝麻素(Dsesamin)、白果酮等。

 此外,白果种子含少量氰甙(Cyanophoric glucoside)、赤霉素(Gibberellin)和动力精样(Cyto- kinin-like)物质。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外种皮中含有天门冬素(Asparagine)。

  白果的毒副作用和 解毒 急救方法:

白果外种皮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02?0.31g/kg。种仁中的中性成分给小鼠皮下注射460mg/kg,半小时后致惊厥,延髓麻痹,随即 呼吸 心跳停止而死亡。用油浸白果及其粗制酸性成分喂饲豚鼠60天,或以白果粉喂饲小鼠,均可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不同程度肝脏损害,肾小球 肾炎 ,甚至死亡。

 外果皮内含的银杏毒可引起 皮炎 ,与斑蟊素类似。白果酚和银杏毒均有 溶血 作用。银杏毒对蛙的中枢 神经 系统有麻醉作用。兔静脉注射银杏毒0.2g/kg,先有短暂的升压作用,而后血压下降,呼吸困难, 动物 惊厥而死。银杏叶提取物大剂量给狗连续静脉注射一周,出现流涎、恶心、呕吐、 腹泻 、食欲减退等。黄酮醇大剂量可妨碍 血液 凝固。

 生银杏有毒。炒食或煮食过多可发生中毒。以10岁以下小儿为多。中毒者服食量小儿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现的时间在食后1~12小时不等。症状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表现为呕吐、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 腹痛 、腹泻、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症,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数升高。少数病例尚可出现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双下肢呈完全性弛缓性瘫痪或轻瘫,触觉和痛觉均消失。如中毒过重或抢救过迟则会出现死亡。

 临床应用本品。屡有服食过量引起中毒的 报告 ;亦有外用白果酊剂,偶致过敏的报告。

 中毒救治:

 1. 立即洗胃,导泻,服鸡蛋清、活性炭。

 2. 对症处理:抽搐、惊厥者,给予镇静剂,如注射安定、苯巴比妥类药物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并酌情应用呼吸兴奋剂,如注射尼可刹米、山梗菜碱等,但惊厥期间不宜用;心力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如注射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等强心甙类药物。

 3. 酌情补液,并给予抗生素。

 4. 中草药治疗:

 a. 中毒轻者,用生甘草、绿豆各60g,水煎频服。

一、典籍摘要

1.《本草备要》:“涩,敛肺,去痰。甘苦而温。性涩而收。熟食温肺益气,定痰哮,敛喘嗽,缩小便,止带浊。生食降痰解酒,消毒杀虫。多食则收涩太过,令人壅气胪胀,小儿发惊动疳。”

2.《本草分经》:“甘苦涩,生食降浊痰杀虫,熟食敛肺益气,定哮喘、缩小便、止带浊。”

3.《三元延寿书》:“生食 解酒。”

4.《 滇南本草》:“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浊、冷淋;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又敷无名肿毒。”

5.《本草新编》:“入心经,通任、督之脉,至于唇口。有毒,多食至千者死。 治白浊, 清心 ,性不能 乌须发 ,然乌须发必须用之,引乌黑之汁至于唇口之间以变白也。 ”

6.《品汇精要》:“煨熟食之,止 小便频数。”

7.《本草易读》:“甘、苦、辛,涩,无毒。熟食益人,温肺益气,定喘止嗽,缩小便而止白浊。生食引疳,降皴而敷癣疳。”

8.《 医学入门》:“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

9.《药性切用》:“甘苦性涩,生则豁痰清肺,可止带浊。熟则温肺定哮,能缩小便。”

10.《本草纲目》:“熟食温肺 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捣)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皱及疥癣疳匿、阴虱。”

11. 《本草再新》:“ 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

12.《 本草便读》:“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

13.《玉楸药解》:“涩敛肺,降痰涎,止喘嗽,缩小便,除白浊,收带下。平手足皱裂,疗头面癣疥,杀虫去虱皆效。”

14.《药性歌括四百味》:“白果甘苦,喘嗽白浊。点茶压酒,不可多嚼。”

15.《冯氏锦囊秘录》:“ 生食戟人喉,炒食味甘苦,少食点茶餍酒,多食动风发痰,食满一千,令人立死。阴毒之果,不可不防。古方取其仅治白浊获效,小儿初食极易发惊。”

16.《得配本草》:“熟用: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止带浊。生用:降痰,消毒杀虫。配百药煎,治肠风。配麻黄、甘草,治哮喘。多食壅气动风,发惊暴厥。”

17.《现代实用中药》:“核仁治 喘息,头晕,耳鸣,慢性淋浊及妇人带下。果肉捣碎作贴布剂,有发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结核。”

18.《山东中药》:“治 遗精,遗尿。”

19.《中药大辞典》:“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20.《中华本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尿频;无名肿毒; 皶鼻;癣疮。”

21.《品汇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芦丁,白果素,银杏素,银杏内酯A、C,银杏毒素,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银杏二酚,白果醇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氰苷、维生素B2及多种氨基酸。

2.作用:本品有抑菌(尤其是结核杆菌)、祛痰、平喘、解痉、降血压、抗过敏、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过食白果可致中毒,表现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紫绀,及恐惧,怪叫、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可因呼吸麻痹而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78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