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英德茶叶世界的辉煌成就

建国前夕,英德茶叶生产已到了似有若无的境地,据有关资料记载,到1950年全县茶园面积仅得30公顷,茶叶产量仅得三吨(3000公斤)。当然,这些都是产自零星的残存茶园,而且大多数是品质低下的“土青茶”。既无规模,也不成市场,有茶者仅在墟日摆摊或权当以物易物交换而已。 1956年第一批现代化新式茶园(单行条列式)在省属英德茶场诞生,该茶场首次引种云南大叶种成功。接着第二批、第三批……连续发展。在国营茶场植茶成功的推动和支持下,一

英德茶叶世界的辉煌成就

个个集体联办茶场也应运而生。在英德县政府的领导下,群众性植茶运动蓬勃兴起。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各个部门的支持以及群众的积极行动,这次植茶运动,其气势之磅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第一次植茶高潮(1964?967年)共发展新式茶园2500多公顷;第二次植茶高潮(1973?975年,发展新茶园800公顷;第三次植茶高潮(1987?988年),发展双行密植茶园2200多公顷。英德地区三次种茶高潮共发展新式茶园5500多顷,成为全国重点茶叶生产基于之一。与此同时,建成5座年产红茶500吨以上的初精制合一的大型机械化红茶厂以及40座小型半机械化青、绿茶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第一批英德红茶于1959年问世。1960年中茶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祝贺电称:“1959年茶叶产品,经苏联和国内茶叶专家评定,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水平,为祖国传统出口商品提高声誉。”六十年代大批量投向国内外市场以后,英德红茶以其独特的鲜爽风格和浓强的优良品质堪与印、斯红茶媲美而蜚声海内外。1965年当代中国四大茶学专家之一庄晚芳教授在英德茶场作报告时说:“你们在1962年做的分级红茶(指红碎茶),为我国外销上开了第一炮,在市场上影响很大,外国人还不相信,怀疑是锡兰茶(即斯里兰卡)。”其实,据香港市场反映:“英德红茶的外形与内质与斯里兰卡销到香港的红茶相似,它的色泽乌黑而润红。久存不易变色,比斯里兰卡的为好。”正因为如此,英德红茶每年生产4000余吨远销到西欧、北美、大洋洲以及中东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闻名中外,饮誉世界,并成为中国大叶红碎茶第二套样出口的重要支柱。由此,英德红茶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红茶中的一朵新花,一枝奇苑。英德县被誉为广东省著名的“红茶之乡”。

外国人如此喜爱英德红茶,乃因英德红茶具有浓(厚)、强(烈)、鲜(爽)的品质风格,尤其那秋茶的自然花香令人珍爱。特别是加糖奶后,汤色姜黄瑰丽,滋味甘美清鲜。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据1996年9月19日香港东方日报称,“英德”红茶作为高级红茶已被英国定为皇室用茶。”

最能体现英德红茶品质水平的莫过于它在30年来所获得的各项殊荣。据统计,英德红获国际美食金牌奖,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国家银质奖以及各部委评比的第一名和优质奖等,达36次之多。

在此,人们不妨屈指一算,从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英德红茶创造三十年的光辉业绩史,造就了英德茶文化的辉煌。而哺育“英德红茶”成长的发祥地枣英德茶区以及为之奋斗过的各届领导和勤劳的英德人民,对于这辉煌的历史,当记忆犹新。伴随着这辉煌历史的发展,英德茶文化将会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英德茶区从1956年种茶开始到期1996年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历史。其间,历经创业、发展、兴盛、徘徊、振兴等各阶段,正所谓饱经曲折、沧桑,才建立起具有英德特色的独具一帜的新式茶园101754亩。说其独具一帜,是指茶园规划和建设表现了“规格化、条理化,或一体化及园林化”的特点。进入茶园,极目远眺,宛如天上林海(指茶园中的遮阴树),地上绿毡浪,大有“绿化与经济齐飞,茶林共长天一色”之美妙。

茶叶加工实现机械化和流水作业化。红茶加工全部实行初精制合一车间实现TQC质控管理。制茶设备先进,工艺精湛,并形成了以红茶为主,绿茶为辅以及青、黄、白、黑茶等多茶类结构。英德茶区如此六大茶类齐全,是其它茶区所不能比拟的,也是英德茶区能引以为荣的创举。在茶叶加工能力方面,已建立年产500吨以上的大型红茶厂五座,年产150吨以上的中型红茶厂三座,年产量50吨以上的中小型红茶厂八座以及一批半机械化的小型茶厂四十余座,总加工能力超过5000吨。

茶叶产量日新月异,丰产园、丰产片不断创新和涌现,并先于全国培育了高产卫星茶园:英红华侨茶场于1965年前率先培育亩产鲜叶超2000公斤的纪录;红星茶场从1962年起培育的9.26亩高产园连续15年亩产细毛茶超500公斤,其中1.54亩管道施肥试验茶,亩产细毛茶710公斤,创

国内外茶叶单产的最高历史水平。据1990年统计比较,英德茶区当年平均亩产细毛茶72.40公斤,比同时期全省平均亩产51.04公斤,和全国平均亩产42.91公斤,分别增加41.85%和68.73%。红茶出口,品质优异,堪与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媲美,受到国内外茶叶界人士的赞赏和推崇,成为我大叶红碎茶第二套样的重要出口支柱和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德红茶被誉为我国红茶的后起之秀和中国红茶的一朵新生花,创造了历史上的辉煌。英德县被誉为广东省著名的“红茶之乡”。

东洋参,俗称“白肌人参”,又名牛蒡,牛蒡茶选用优质牛蒡根,采用先进技术加工而成,其色泽金黄、香味宜人,是老幼四季皆宜的高级营养饮品。饮用牛蒡茶的其它好处只有你喝一段时间后才能体会到,但你有便秘的烦恼倒是一两天便可排除,而且绝不象喝减肥茶那样很难受的腹泻。坚持饮用牛蒡茶效果显著。 牛蒡所含纤维为水溶性纤维,采用饮茶法可获取,对减肥者既经济又方便。饮牛蒡茶具有利尿、通便、防治痔疮,排毒、清血养颜,调节血糖血脂,降血压、胆固醇,健脾胃,补肾壮阳,对糖尿病、类风湿、肥胖症、癌症有明显的效果。

牛蒡茶可防癌、可清心、可减肥,因为它是纯天然的食补营养品,它一面排除毒素,一面以营养成分进行滋补和调理,使您的身体恢复自然平衡的健康状态,达到排补调合一体的功效,且效果显著、香味奇特,被世界各国誉为新世纪最具营养价值的健康食补品。(因便于携带,食饮方便,故称“茶”。)鲜为人知这有段堪称现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富世康生技创始人林常山为福建林氏望族后自1795年先辈创立奇苑茶馆及益生堂中薬铺闻名闽、台;后为避人祸远渡台湾隐居埋名,日据时代其祖父辈为求生计即在台南地区种植牛蒡,一家三代资历合计超过一百年,堪称牛蒡种植达人世家,世代从事医药农业,曾致力於发展保健养生农业推展如金线莲、牛蒡、牛樟灵芝、芦荟等,荣获台湾区十大杰出农民、神农奖,并得当时同为福建移居台南名士绅现国民党连战主席接见赠言:富世养生自然食,林家植草健康活。意指七十年代时台湾经済起飞为富有盛世有林氏家族隐世传承神农精神造福人类健康;始有台南林家富世康农场享誉日、韩、星等国此时名利双收风光府城;天有不测八十年代林父府忠被医生诊断有胃肠肿瘤一度病重,林氏感慨愿散尽千金只求亲人永保安康;便变卖所有家产遍求名医秘法后后由日藉和尚友人在佛教経典发现佛茶养生之法,使林父病情延缓十多年可林家从此没落了(因缘极巧林家在永康乡,日人居仁德乡即保安车站附近),此事曾在当地被歌颂一时后来永保安康一词红遍宝岛,有纪念车票也有台南知名歌手吴宗宪为出同名专辑,鲜人知这才是永保安康的故事由来而当时`佛茶'便是以中草药牛蒡根为原料的纯天然茶品。

据《本草纲目》、《本草经疏》等古典医学文献和《现代中药学大典》、《中药大辞典》等权威辞典详细记载和论述牛蒡茶对人体排、补、平衡的疗效:

一、排出体内毒素:

牛蒡茶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减缓食品释放出的能量,从而减弱脂肪在体内聚集,加快分解脂肪酸的速度,它不仅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脏健康,而且帮助通便、排泄,快速消除并预防体内堆积的有害代谢物,因此对排毒、通便(3小时——3天)、降脂、减肥(20天——40天)十分有效。

二、补充所需营养:

牛蒡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胡萝卜的150倍。这些营养成分可促进新陈代谢,蛋白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生细胞生长,具有驻颜抗衰老的功能。牛蒡茶所含营养成分有助维持人体平衡、调节人体功能、对防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调节人体平衡: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无非是阴阳失衡所至,气血循环不畅必然导致阴阳失衡,是百病产生的根源。在《本草纲目》有“通十二经脉”之论,也就是说连接各脏腑而环绕人体的主要经络为十二正经和任脉与督脉,它们是气血流通全身的道路。经脉畅通、气血畅通,人体平衡,也就是健康。

单纯的排毒或排泄会更加损害正气,单纯的补益会使气体雍滞。既要排出体内毒素,又要补益五脏的正气,排补兼顾深合中医“一消,必有一补”的理论。

研究发现,牛蒡所含丰富的食物纤维为水溶性的,它可以减缓食品释放出的能量,加速脂肪酸分解的速度,减弱脂肪在体内的聚集。将牛蒡泡成茶,食物纤维即溶于水中,我们很方便就能获得。常听说,必须吸收大量的食物纤维,让肠内来个大扫除,才能减肥成功。要有效地吸收食物纤维,那还要看减肥者的毅力。

只有简单的方法,才能被大家采纳坚持下去。天天饮牛蒡茶,既简单又方便,清肠排毒,减肥效果不错。牛蒡茶也可做成菜,用炖、煮、涮、做汤等方法在三餐中搭配食用。

牛蒡具有“通十二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喝牛蒡茶减肥,瘦身绝不伤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