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在日本有这个说法吗?日语有翻译吗?
有啊,可以翻译为孟おばあさんス-プ
孟婆汤
据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醧忘台。
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
相传孟婆汤的做法,先取在十殿判定要发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药材,调合成如酒一般的汤,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种口味。凡是预备投生的鬼魂都得饮下孟婆的迷魂汤,如有刁钻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脚底下立刻就会出现钩刀绊住双脚,并有尖锐铜管刺穿喉咙,强迫性的灌下,没有任何鬼魂可以幸免。
孟婆在阴间开有一家孟婆店,而她所住的地方就叫孟婆庄。在清人沉起风的《谐锋》卷八中有一关于孟婆庄的故事:
葛生不喝迷魂汤得返生从前有一歌妓叫兰蕊,她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玉蕊。玉蕊和葛生相恋至深,但因为葛生很穷,娶不起玉蕊,后来兰蕊因病而死,葛生则因无力与玉蕊相守一生而殉情。
葛生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罗王看他死得无辜,就判他投生为人。葛生闻令后,便准备再去投生。葛生一个人呆呆地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攀满萝藤的棚子底下。只见好几百个男男女女,争先恐后的抢那付瓢杓,急急忙忙的向炉头舀水来喝。
葛生因为走累了,觉得口干,便也想上前去饮用那瓢里的水。这时,有一女子从棚子后面走出来,葛生仔细一看,竟然是兰蕊。兰蕊问他为何来此,葛生便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兰蕊知道后,便轻轻地对葛生附耳说道:“你难道不知道这里是孟婆庄吗?还好今天孟婆去给寇夫人祝寿,命我暂时掌管瓢杓。要是你和那些人一样,也喝了这瓢里的迷魂汤,你就返生无路了。”
葛生一听,不禁感到庆幸。后来,在兰蕊的指点下,葛生寻得旧路,重返人世。孟婆庄上喝茶美女相伴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功过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的摆设,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摆了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著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髅。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
另一种说法: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昆布为少常用 中药 ,《名医别录》列为中品,什么是昆布?昆布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昆布的资料,欢迎阅读。
昆布的介绍
昆布,中药名。为海带科 植物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干燥叶状体。夏、秋二季采捞,晒干。海带,生于较冷的海洋中,多附生于大干潮线以下1~3米深处的岩礁上。分布山东,辽宁一带沿海地区。目前已有人工养殖。昆布,生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上。分布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具有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叶状体。
性味
味咸,性寒。
归经
归肝,胃、肾经。
功效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主治
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相关配伍
1、瘿气结核 ,肿硬。以昆布一两,洗去咸,晒干为散。每以一钱绵裹,好醋中浸过,含之咽津,味尽再易之。(《圣惠方》)
2、治膀胱结气,急宜下气。用高丽昆布一斤,白米泔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斛,煮熟劈细。入葱白一握,寸断之。更煮极烂,乃下盐酢豉糁姜橘椒末调和食之。仍宜食粱米、粳米饭。极能下气。无所忌。海藻亦可依此法作之。(《广济方》)
用法用量
6~12g。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采捞,晒干。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漂净,稍晾,切宽丝,晒干。
生理特性
1、海带:多年生大型褐藻,植物体成熟时成带状,长可达6米以上。根状固着器粗纤维状,由数轮叉状分歧的假根组成,假根末端有吸着盘。其上为圆柱状的短柄,长5~15厘米。柄的上部为叶状体,叶状体幼时呈长卵状,后渐伸长成带状,扁平,长2~6米,宽20~50厘米,坚厚,革质状,中部稍厚,两边较薄,有波状皱褶。生殖期在叶状体两面产生孢子囊。
2、昆布:多年生大型褐藻。根状固着器由树枝状的又状假根组成,数轮重叠成圆锥状,直径5~15厘米。柄部圆柱状或略扁圆形,中实,长8~100厘米,直径10~15毫米,粘液腔道呈不规则的环状,散生在皮层中。叶状体扁平,革质,微皱缩,暗褐色,厚2~3毫米,1~2回羽状深裂,两侧裂片长舌状,基部楔形,叶缘一般有粗锯齿。孢子囊群在叶状体表面形成,9~11月产生游孢子。
生长环境
1、海带:生于较冷的海洋中,多附生于大干潮线以下1~3米深处的岩礁上。分布山东,辽宁一带沿海地区。目前已有人工养殖。
2、昆布:生于低潮线附近的岩礁上。分布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
鉴别
药材性状
1、海带: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气腥,味咸。
2、昆布: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状。全体呈黑色,较薄。用水浸软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长宽约为16~26cm,厚约1.6mm;两侧呈羽状深裂,裂片呈长舌状,边缘有小齿或全缘。质柔滑。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昆布生登、莱者,搓如绳索之状。出闽、浙者,大叶似菜。盖海中诸菜性味相近,主疗一致。虽稍有不同,亦无大异也。
2、《别录》: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痿疮。
3、《药性论》:利水道,去面肿,去恶疮鼠瘘。
昆布的功效作用
昆布为少常用中药,《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商品来源主要有昆布(鹅掌菜)、裙带菜及海带三种,均作昆布药用。
1、昆布
别名:鹅掌菜。
来源:为海产褐藻类翅藻科多年生植物昆布的干燥的叶状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
性状鉴别:叶状体卷缩成不规则的团块,全体呈黑棕色或深棕色。表面被有白色盐霜,革质而硬脆。用水浸软后,完整者长30~50厘米。固着器呈分叉的树枝状。柄部圆柱形,近叶片部渐扁平。叶片轮廊呈卵圆形,羽状深裂。革质柔滑。表面有细纵皱纹,中央部分稍厚,两侧裂片长舌状,有锯齿或全缘。气腥,味咸。
主要成分:含碘、昆布素(多糖类)、藻胶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褐藻氨酸。
药理作用:①软坚散结,消痰 清热 ,用于治疗瘿瘤。可能与其所含碘化物有关,因碘为甲状腺素主要成分,碘摄入不足能导致甲状腺素不足,引起甲状腺肿大(瘿瘤),而内服昆布能补充碘的摄入量,纠正甲状腺素不足,从而使肿大的腺体逐渐缩小,甚至消散,所以说它能软坚散结。
②降压。据最近研究,海带提取物所含之褐藻氨酸为一降压有效成分, 动物 实验证实有轻微降压作用,但维持时间较短。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瘿瘤(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对早期增生性肿大有一定效果,但需长期(3月~半年)坚持服药,常配海藻,方如海藻玉壶丸加减。
又治慢性颈淋巴腺炎,常配夏枯草、牡蛎等,方如昆布消疬汤。
又可用于防治高 血压 、煎汤常服。
用量:6~9g。
处方举例:昆布消疬汤:昆布9g、海藻9g、夏枯草15g、牡蛎30g(先煎)、柴胡6g、白芍9g、陈皮6g,水煎服。
2、裙带菜
来源:为褐翅藻科植物带菜干燥的叶状体。
产地:主产于辽宁、山东、浙江。
性状鉴别:形状与上种相似,用水浸软后,可出大量粘液。完整者长20~100厘米,叶片轮廓长卵圆形,羽状深裂。质薄柔滑,半透明极易剥离成两层,叶中央有一条肥厚的筋脉,裂片长舌形,全缘。气腥,味咸。
3、海带
来源:为海带科一年或二年生大形褐藻类海带科植物海带干燥的叶状体。
产地: 自然 生长的海带分布限于辽宁和山东两个半岛。人工养殖的已推广到浙江、福建、广东沿海。
性状鉴别:叶状体多纵叠捆成把,全体绿褐色或黑褐色,少有棕**。表面被有白色盐霜。革质而硬脆或质薄而脆。用水浸软展开后,完整者长达1米~6米,宽7~20厘米以上,固着器呈叉状分歧。柄部粗短,下部圆柱形。叶状体长带状,革质或质薄柔滑,半透明状,中部较厚。由中部向两侧渐薄。全缘或有波状皱褶。气腥,味咸。
以上三种均以色黑褐,质厚,无砂石者为佳。
炮制:切咀,生用。
效用:同海藻。
注:①大部分地区习用的昆布为上述三种,常混同药用,但以昆布为正品。
②广东习用的?昆布?,别名海白菜,为绿藻类石莼科植物石莼及孔石莼的干燥叶状体。呈不规则的片状,黄绿色、质薄如纸,较易破碎。用水浸软后呈膜状薄片,似干白菜叶。气腥,味微咸。河南、福建、湖北少数地区也以之作昆布代用品。据《海药本草》记述本品:?主风秘不通,五隔气,并脐下结气,煮汁饮之,湖人用治疳疾?。与昆布疗效不同。
③湖南习用之昆布为萱科藻类植物鹅肠菜干燥的叶状体。呈不规则团块,棕褐色或褐色。质薄脆,用水浸软展开呈长带形,长10~40厘米,宽1~2.5厘米,丛生于一盘状固着器上。气腥,味咸。
昆布和海带的区别
海带与昆布在植物学上有严格区别:首先,海带是更普遍的名称.海带在 生物 学上第次分为海带目,海带科和海带属。其中海带目有四科:绳藻科,海带科,翅藻科和巨藻科.我们日常说的海带,是指海带科下的海带属.昆布是褐藻门-海带目-翅藻科的一属。
因此,昆布与海带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昆布藻体黄褐色,中国古代是没有海带的,日语中把海带统称为昆布.中国的一些植物学书籍和地区也说海带的别名也叫昆布.所以,说海带与昆布是一回事没有大错,因为二者均属于海带目.说不是一回事也对,因为二者在种属一级不同.从下面的框图可知,它俩有共同的?爷爷?海带目,?爸爸?则一个是海带科,一个是翅藻科.因为植物分类学上名称有些混乱,而且外形很接近,再加上海带是由日本引进,而日语中昆布就是海带,而且 英语 中kelp也既指海带又指昆布,所以就造成了海带与昆布经常被混淆。
海带:
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软则膨胀成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 ,宽10?40cm,中部较厚,边缘较薄而呈波状。类革质,残存柄部扁圆柱状。气腥,味咸。
昆布:
卷曲皱缩成不规则团状。全体呈黑色,较薄。用水浸软则膨胀呈扁平的叶状,长宽约为16?26cm,厚约1.6mm;两侧呈羽状深裂,裂片呈长舌状,边缘有小齿或全缘。质柔滑。
海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