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请问专家水稻稻瘟病怎么识别?

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病原真菌侵染水稻不同部位而引起的水稻病害。

请问专家水稻稻瘟病怎么识别?

由于病菌侵入的时间和部位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因此,有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稻瘟、谷粒稻瘟等区别。

(1)苗稻瘟(苗瘟)

多由种子带菌引起,在单季晚稻秧田和后季稻秧田上危害严重。三叶期前发生,一般不形成明显病斑,多变黄褐色枯死。多数是三叶期后发生在叶片上(即苗叶瘟),病斑短纺锤形至梭形,或密布不规则的小斑,灰绿色或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生有灰绿色的霉(分生孢子)。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2)叶稻瘟(叶瘟)

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都可发生,初期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一般在分蘖盛期盛发,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病斑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成慢性型。病斑梭形,外围**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天气潮湿时,病斑边缘或背面也常有灰绿色的霉。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限在叶脉间。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适温、高湿时,有的会变为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这种类型的病斑较少见,多在感病嫩叶上出现近圆形的小白点。气候适宜发病时,可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3)穗稻瘟(捏颈瘟、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和穗轴或小枝梗上,对产量影响最大。初期出现小的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的褪绿现象。以后病部向上、下扩展,长的可达2~3厘米,颜色加深,最后变黑枯死或折断,造成瘪谷甚至白穗。

(4)节稻瘟(节瘟)

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节上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最后使整个节部变成黑色,造成茎秆节弯曲或折断。

(5)谷粒稻瘟(谷粒瘟)

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使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迟的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应该是水稻白叶枯病, 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 ,高温多湿,暴风雨,稻田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流行,属于细菌性病害,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 多粘类芽孢杆菌 交替使用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间隔5天在连续喷施2到3次。

稻瘟病,(叶瘟),叶片呈梭子型病斑,可以用敌瘟灵,稻瘟酰胺,咪鲜胺,春雷霉素,三环唑,稻瘟灵等喷施。下面这张是稻瘟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6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