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需要的16种营养元素
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16种。分别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铝、氯。植物对前9种元素的需求量较大,称为大量元素;对后7种元素的需求量较小,称为微量元素。植物对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虽有多少之分,但它们对植物都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彼此间相互不可替代。在植物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中,氮、磷、钾元素的需要量最大,而土壤中可供给的速效养分含量却较低,一般必须季季或年年施用肥料,来满足植物的需要。因此,人们常把氮、磷、钾称为“肥料三要素”。植物虽然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不大,可缺乏这些营养元素,植物往往有明显的缺素症,导致大面积减产。因此,施肥时要综合考虑作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
花卉植物会显出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不同颜色,除了遗传因素外,还与肥料中营养元素有关。据研究,不同元素对不同花卉品种、花色有着不同影响。
碳、氢、氧、氮是各类显色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分。
若人为改变供给这四种元素的条件和数量,其合成的化合物成分也会随之改变,花的颜色也就随着发生变化。就红色系花卉而言,若过度地供给氮,则红色会减退,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也会使红色变淡。蓝色秋菊缺氮,其花色呈浅蓝甚至呈白色。
磷、钾对冷色系花卉有深刻影响,能使冷色向更冷的光谱系发展。对花为绿色的秋菊“绿云”采取根施或喷施1%磷酸二氢钾,其花色比“绿云”还要绿。蓝色系花卉增施钾肥可使蓝色更艳更蓝,且花不易退色。对于红色暖色系花卉来说,若有钾元素存在,花色更红,且不易退色。
营养元素铁、锰、钼、铜、镁均参与显色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当花卉缺铁、锰元素时,开红色花的花卉其红色也会逊色或开花时鲜艳时间不长,且极易退色。镁、钼、铜三元素对冷色花系的影响相当明显,若缺少,则冷色系的颜色变灰、变白,而且在开花期间,其花色不鲜艳。如黄月季,在孕蕾期喷施0.5%钼肥和铜肥,花色则呈光亮且透黄的艳色,极为悦目。若给绿色系花卉施镁肥,其绿色也更加鲜艳。
然而需要指出,营养元素虽能调节和改变花卉的颜色,但这种改变并未影响其内部基因,所以用营养元素改变的花色并不具有遗传特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0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