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夏至时节种植旱稻行吗?
陆稻,性耐旱,适于旱地种植的栽培稻,亦称旱稻,泛指能适应生长于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下的栽培稻类,是水稻的变异型。
播种前,在晴天晒种1~2天,清除秕谷和杂物。先用清水浸种12~24小时,然后用300倍的强氯精或多菌灵溶液浸种消毒12~24小时,消毒后的种子要用清水洗干净,以无药味为宜,消毒后再浸种24小时,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春播可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进行,以5月中旬为宜。夏播在6月15日前播种为宜,越早越好。在前茬为麦类、油类先等夏熟作物时,应抢茬及早播种。若前茬未能及时收获,可采用间套种植法,以在前茬收获前2~3星期播种为宜,要保证足墒播种。
播种方式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
(1)条播行间距为24~30厘米。也可穴播,行距为24~28厘米,穴距为15~18厘米,以1.6米为1个种植带,畦面宽1.3米,种6行旱稻,畦埂宽30厘米。
播种方法有机播、人工撒播两种。机播可以用小麦精播机,重新调整下种量后,直接进行播种,播后及时镇压。若在麦后直播,可在耕翻灭茬后,用小麦精播机播种。也可以采用免耕直播法,用“农哈哈”玉米点播机,重新调整播幅、播量后,直接带茬播种。人工撒种,可用犁开浅沟,在沟内撒种,播后覆土2~3厘米厚。如果土壤墒情好,又在雨季中,播种量要少些,春播每1/15公顷一般4~5千克,基本苗9万~11万。夏播每1/15公顷5~6千克,基本苗10万~12万。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在2叶1心时,采用间密补稀法,弥补缺苗。
(2)采用育苗移栽法,可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水源方便、土质疏松的菜园地作育苗床,然后作畦,畦宽1.64米,畦内灌足水。将经过浸种消毒的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最后撒1层薄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播后要勤洒水,以防种子落干。出苗后要进行炼苗。每畦用种量2.5千克,种田比为1:40,每畦可栽1/15公顷大田。旱稻育苗移栽,秧龄一般掌握在25~30天,叶龄3.5~4.5片。每1/15公顷大田。每1/15公顷栽种2万~2.5万穴,每穴4苗,行株距为24厘米x13厘米。带土起苗后,用梨开一浅沟或用小铲子挖穴移栽,移栽深度以刚好埋住根部为宜。移栽时,要灌1畦,栽1畦,不要先栽后灌。
我国南方的早稻播种一般在4月上旬,在4月下旬插秧,7月中旬左右收获。 我国南方的晚稻播种一般在6月底7月初,在7月中旬左右插秧,11月上中旬左右收获。
旱稻,有名陆稻,性耐旱,适于旱地种植的栽培稻,亦称旱稻,泛指能适应生长于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下的栽培稻类,是水稻的变异型。
确定早稻播种期:温度稳定在12至14摄氏度时,是水稻发芽和生长的最低温度。而自然条件下,白天高于日平均温度,夜间低于日平均温度,以日平均温度10摄氏度和12摄氏度分别是粳稻和籼稻生长的最低温度。
早稻的适宜播期为:连续3天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12摄氏度,长江流域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温度降低,播期应推迟。在生产中,应注意当时的天气预报,应掌握在“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利用播后一段晴暖天气,使种子根早入土,到第二次冷空气来临时,秧苗已扎根立苗,不至于受低温冷害而造成烂种烂芽。
晚稻为150~170天。早稻米一般腹白较大,硬质粒较少,米质疏松,品质较差,而晚稻米则反之,品质较好。
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氧较多,吸水力较强,而需水量较少,在15℃的温度下发芽较水稻快。芽鞘较短,中茎较长,第一、二完全叶较大,对氯酸钾的抗毒性较强。陆稻的粗根比例较大,根系发达,分布较深。主根上产生均匀的细根,根冠比较高,抗旱性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3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