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中药治疗心脏病?

心脏病作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医学界始终在不断努力攻克的难题。传统的中医理论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众多致力于利用中医方法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医生根据自己的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药物配方,在中国专利上也公布了多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公告号为1115661的“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该药是以炙甘草、枳实、白芍、柴胡、桂枝、茯苓、五味子、干姜等8味中药为原料制备而成,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有根治效果,而且对心气虚、心阳虚、心肌梗、心绞痛、心脏供血不足等病症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的时速较慢和治疗的周期性较长。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时速快,治疗费用低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配方。 本发明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药物配方为:人参,桂枝,灵仙,首乌,乌药,淮山,熟地,麦芽,夜交藤,园珠草,护心藤,茯苓。 本发明配方中分析: 人参:性甘、微苦、微温;含有人参素,人参副素、钙质、镁质、皂素,可安神养心,补肺气、补五脏,健脾胃,皂素有溶血作用,可散发风湿性心脏引起的各种瘀血。 桂枝:性甘、辛、温,能增强代谢剌激粘膜充血,利关节、出汗,本经温筋、通脉去风温。 灵仙:性辛、苦、宜五脏、散风湿、利关节,疏通全身筋脉。 何首乌:性味苦、甘,微涩,所含大黄酸有明显促进肠管蠕动作用,所含卵磷脂用于神精衰弱,促进血液新生发育,有强心作用。 夜交藤:性味苦、甘,微温,可治风湿头晕、贫血、失眠。 乌药:性辛、香、苦、温,能剌激清化粘膜兼有麻痹中枢作用。 淮山:性味甘,平,含有丰富淀粉液质,可充五脏、健脾胃、补虚弱、解消渴、补脾利水之效。 熟地:性甘、温、微苦,含有糖质甘露密酵,地黄素及铁质等,可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为滋养,强壮补血剂,有壮强神经之效,适用于贫血体虚,神经衰弱、呼吸困难等。 园珠草:性热、辛,有去寒湿、壮阳、强心,助气之效。 护心藤:性苦、温、微香、邪气痛肿、破坚血、利水畅通血脉。 茯芩:性甘、淡、平,含有茯苓酶、植物纤维素、葡萄糖、果糖及灰粉等,除胸助逆气心下结气、治疼痛、寒热烦满、咳逆、利小便、利水湿和脾胃,为缓和剂,适于心下悸、小便不利、皮下水肿、睡眠不安症。 麦芽:性甘、平,含有丰富维生素,麦芽糖和卵磷脂。可和胃消食、破冷气,去心腹满胀、消食和中,为能助消化、治伤食、停食积滞去苦厚腻,胸腔满闷。 各味药相辅相成,协调作用,使本方成为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良方。 本方对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与普通中医治疗方法时速快,治疗周期短,疗效率高达90%,本方中的药物全为纯中药,药物价格便宜、治疗费用较低、药味平和、无毒、无副作用。

中药治疗心脏病?

五脏同补的中药有哪些?补五脏六腑的中成药

为认知丹参,有必要读一读清代医学家赵瑾叔写的一首诗——《丹参》:“赤参色合丙丁奇,独入心家听指挥。胎任死生俱有赖,血随新旧总堪依。排脓止痛功偏速,长肉生肌效可期。一味古称同四物,妊娠无故不相宜。”

要把这首《丹参》理解透,需要先了解“四物汤”:四物汤是古人治妇人病的传统药膳,由当归、地黄、川芎、芍药四味药材熬制而成,具有补血调经、减缓女性经痛的功效。

现在,这首诗就很容易理解了,大意是说,丹参能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堕死胎,能够止痛、排浓、除瘀血、生肌肉;诗中强调了“一味古称同四物”,即一味丹参具有“四物”(当归、地黄、川芎、芍药)的功效;“妊娠无故不相宜”,赵瑾叔最后告诫大家,丹参擅长行血、活血,孕妇不宜服用。

现代医学专家对赵瑾叔的这首《丹参》非常推崇,现代医学对丹参功效的概括,与这首诗的意思大致相同:丹参能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心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治“三高”、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避免猝死、中风等意外。

丹参,是保护心脏和心脑血管的好药材。一起穿越古今,对丹参进行寻微探秘。

一、丹心圣药:一味丹参一片丹心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之滨的一个岛上,有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渔村,村民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其中,有一个男人出海打渔时,遇上了台风,葬身海底,留下了孤儿寡母。孤儿名叫阿明,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阿明很小就很懂事,努力学本领,练就了一身好水性,跟父辈们一样,打渔养家,孝敬母亲,人称“小蛟龙”。除了打渔,阿明还跟一位老和尚学习中医,决心长大以后,凭自己的医术,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让母亲健康。

母亲由于生阿明时,得了产后瘀血症,长期腹胀腹痛,脸黄肌瘦。这一年,母亲的妇科病越来越严重,常常带下崩漏、下血。终于有一天,母亲连续几天发高烧不退,昏迷不醒。阿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一筹莫展。

正当绝望之际,和尚老师傅想起一件事:以前曾听说大陆上有一种花开紫蓝色、根呈红色的药草,能治产后瘀血症、带下崩漏,具体叫什么记不清了。阿明一听,喜出望外,立即动身前往大陆。当时,正是暴雨时节,水流湍急,往年这个时候谁都不敢离岛前往大陆,此时欲往者十有九死,老和尚和村里的人都为阿明暗暗捏了一把汗。

也许是孝心感动了天地,阿明冲破了无数惊涛骇浪,越过无数林立暗礁,终于登上陆地、进入大山,按照老和尚的描述,采了满满一筐紫蓝色花、红色根的药草。返回渔村后,母亲已经奄奄一息,阿明立即熬制草药,一剂喝下后,母亲醒过来了。阿明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后来,阿明发现此药不但能治母亲的妇科病,对胸痛、心慌、失眠、心烦和关节疼痛等也很有效果,于是经常往返陆地挖采此药,为渔民们治病,普度患病乡亲。村里人对阿明冒死采药为母亲治病、为乡亲免除疾患非常感佩,把此紫蓝色花、红色根的药草称为“丹心”,意指阿明对母亲、对乡亲的一片丹心、赤子之心。只是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取其谐音就变为“丹参”了。

二、武则天用丹参养颜,朱元璋以丹参救命

女人长寿不算什么,长寿而且美丽,才是优雅女人,武则天就是这样的女人。武则天活了81岁,年过花甲,她的头发依旧浓黑茂密,脸色红润,皮肤白皙富有弹性,演绎女人不老的神话。武则天驻颜有术,其中就有丹参的功劳。据典籍记载,唐代著名养生大师,六朝御医叶法善给武则天献上了一个养颜秘方:以丹参、三七、铁皮石斛为主要药材,按照君臣佐使组方原则,精心研制而成。此方重在养血与滋阴并重(丹参、三七养血,石斛滋阴),武则天服用该方达50年之久,即使到了暮年也依旧美丽,容颜不老。

在朱元璋的政治生涯中,刘伯温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在朱元璋的人生生涯中,刘伯温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刘伯温曾用丹参泡酒,把朱元璋从死神身边夺了回来。公元1359年,鄱阳湖,朱元璋与老战友陈友谅、刘伯温并肩作战,与元军周旋多日,战斗失利。朱元璋心力交瘁,经常胸闷、心悸、头晕,在军营中多次晕倒,有一次还晕了一整天,差点死过去。刘伯温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他查阅很多古籍医书,在一本医书中找到了丹参入酒的方子,便让军医按照方子泡制药酒,朱元璋每天服饮丹参酒,不出几天,就康复如常。

三、中医论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

丹参为什么能够帮助武则天养颜,为什么能够救朱元璋的命!因为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之功效,对于这些功效,历代中医经典名著多有记载。

丹参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入心、肝二经。具有活血去瘀、凉血消火、宁心安神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认为丹参不但破瘀血、生新血,还能益气、养神。

《本草新编》记载:“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与文章开头“一味古称同四物”是同样的意思)。

《本草经疏》记载:“丹参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养血,是中医治疗血虚证的重要方法,养血能使脏腑组织得到血液的充分濡养,使脏腑组织的功能恢复正常。

《本草求真》记载:“丹参,入心包络破瘀。”心包络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百病皆由瘀生,瘀被“破”了,病就好了。“入心包络破瘀”短短六个字,道尽了丹参的神奇功效。

《别录》:“丹参,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药性论》:“丹参,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日华子本草》:“丹参,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破宿血,补新生血。”《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除指出了丹参的养血功能之外,都强调了它治疗四肢关节疼痛的功效。丹参为什么能治四肢关节疼痛,其机理就在于它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本草纲目》对丹参的记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疝痛,就是疝气所引起的疼痛,多指腹绞痛,患胆石症、肾脏结石症等疾病时常会发生腹绞痛(疝痛)。由此可见,丹参除了对心血管疾病有效,对腹绞痛(疝痛)也有疗效。

四、现代医学:丹参是救命药,最好的心脑血管药

心脏不好的病人,口袋里都有“救命的小瓶”。“救命的小瓶”除了硝酸甘油以外,还有丹参滴丸。救人无数的丹参滴丸,当然是用丹参提炼的,丹参滴丸是许许多多家庭必备的救命药。

现代医学认为,丹参是最好的心脑血管药,具有促进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具有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具有保肝、改善肝微循环的作用。丹参对心脑血管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活血液 :丹参中的丹参素能够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激活心脏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可明显改善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

2 、溶血栓 :丹参中的丹参酮,能够提高纤溶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能调节血脂、清理血瘀,从源头上防止血栓的形成。

3 、通血管 :丹参通过活血、溶栓,能够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同时修复受损血管壁,防止血管瘀堵、破裂。

医学专家作过统计,丹参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并发症、心脏疾病处方中,使用比例高达63.8%!原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卫生部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教授统计,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中成剂超过600多种,含丹参的制剂400多种。含丹参的药剂(含其他剂型)年销售达200亿以上,稳居心血管用药榜首!

只要涉及心脏类疾病,必有丹参,而且丹参就是主药!全国心内科医生用药中,没有用过丹参的医生几乎不存在!

五、丹参的副作用及禁忌

即使再好的药,亦有利、有弊,服用丹参也有许多禁忌:

1、很多人爱用丹参煲汤喝,一些老年人特别喜欢用丹参泡水当茶喝。如果没有其它药材加减化裁,长期吃丹参,有可能会得低血钾症,建议服用丹参一段时间后,停服一段时间,间隔服用比较好。

2、无论是煲汤喝还是泡水喝,都不宜过量,每天3-5克为宜,如果过量会出现出现食欲不振、口干舌燥、恶心呕吐等不良的反应。

3、丹参忌同时食用牛奶、黄豆以及藜芦,少吃一些具有刺激性或者是生冷、油炸的食物,否则会降低丹参的药用价值。

4、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丹参和阿司匹林都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如果将两者一起服用,容易导致出血。同时,丹参也不宜与以下药物同时服用:①心得安;②阿托品;③维生素C注射液;④维生素K;⑤维生素B6、B1;⑥钙剂,如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5、孕期、月经期的女性,一些过敏体质的人,不适合服用丹参。

六、丹参家庭调养实用方

1 、治血瘀型月经不调

丹参30g,切片,用纱布袋扎好,放入酒罐中,倒入白酒1斤,浸泡15天后服用,每次一小盅(约20-30毫升),每天2-3次。白酒通经活血,与丹参同用共收祛瘀止痛之功效。

2 、治女性痛经 :

丹参15g,郁金6g,用水煎服,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痛经是因为经络运行不畅,此方对女性痛经有较好效果。

3 、治慢性肝炎:

丹参9g,郁金9g,板蓝根9g,茵陈15g,用水煎服,分2-3次服用。适宜慢性肝炎、体虚肝郁患者。

4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丹参30g,土茯苓30g,金银花30g,赤芍30g,当归15g,川芎15g,用水煎服,分2-3次服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 、治胃脘疼痛

丹参30g,檀香3g,砂仁3g,用水煎后服用,分2-3次服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疼,可治胃脘疼痛。胃脘痛,是指以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

6 、治神经衰弱症

丹参15g,五味子30g,用水煎服,分2-3次服用。对神经衰弱、失眠、头痛、头晕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7 、治贫血

丹参10g,黄精10g,绿茶5g,共研成粉末,用开水冲泡后服用,每日1剂。黄精补脾、润肺、养阴生津,与丹参共同作用,可治贫血。

8 、治冠心病和“三高”

丹参粉6g,三七粉6g、山楂粉6g,饭后用温水冲兑服用,适宜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

9 、治脑血栓(中风):

丹参30g,黄芪20g,川芎10g,三七5g,水蛭5g,用水煎服,分2-3次服用。活血化瘀、补气通络,可治脑血栓中风和中风后遗症。

中药里面有很多进补的药物,很多喜欢养生的人可能就会在秋冬季节用些进补的药物,但是中医里面进补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要讲究五脏六腑的分开进补,还有一同进补的方法。那么,一般五脏同补的中药都有哪些呢?补五脏六腑的中药都有哪些呢?

1、补五脏中草药推荐

(1)补心脏中药

当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人参: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川芎:能止头疼,养新生血,开郁上行。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远志: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2)补肝脏中药

沙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薏苡仁: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诸醋:积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

(3)补脾脏中药

白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山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陈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柴胡: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少用)

白茯苓: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4)补肺脏中药

天门冬: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紫菀:痰喘咳逆,肺痰吐衄,寒热并济。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沙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补肾脏中药

熟地黄: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髭黑发,

龟板:滋阴补肾,除崩续筋,更医颅囟。

覆盆子: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牛膝:除湿痹痿,腰膝酸痛,益阴补髓。(少用)

杜仲:强筋壮骨,足痛腰疼,小便淋沥。(少用)

2、冬季进补

1、莲藕清新安神

莲藕中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很丰富,对缓解便秘,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除很有帮助,冬天天气干燥,适量的吃些莲藕能起到养阴清热,

清心安神,润燥止咳渴作用。

2、冬季怎么吃莲藕更养生

将一节莲藕和一千克猪肋排,一同煲汤,待汤滚后加入料酒,食盐,酱油和少许的葱姜蒜调味,最后放入胡萝卜,蘑菇和豆腐等食材,再炖煮片刻即可食用;莲藕有凉血补血功效,猪肋排中含有高质量的钙和胶原蛋白,蘑菇,豆腐和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冬天适量食用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

3、梨子生津降燥

梨子鲜嫩多汁,味道酸甜可口,含有85%的水分以及维生素,钙,磷,碘等微量元素,冬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坚持每天吃梨能够有效缓解提早,生津润肺,吃生梨能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咽喉干痒,疼痛,声音嘶哑,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子蒸熟或是煮熟吃有助于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对治疗肺热咳嗽,喉咙肿痛,风湿,痛风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4、冬季怎么吃梨子养生

梨子最经典的吃法就是用冰糖,川贝蒸梨子,将川贝用冷水泡软,梨子从中切板,去核之后,将川贝放入梨子中,蒸煮半小时之后吃梨子肉即可,对于治疗生呼吸道感染,风热咳痰有极好的效果。

5、花生醒脾和胃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可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益气止血,用于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产后乳汁不足等症。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促进排泄,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用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花生还具有止血和提升血小板的功能,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尤其适合女性食用。

6、冬季怎么吃花生更养生

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着吃,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保健功效。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而且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

7、黄酒暖胃驱寒

黄酒中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性热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润皮肤、散湿气等治疗作用。冬天适量喝加热的黄酒有舒筋活血、生津补血的功效。

8、冬季怎么喝黄酒养生

黄酒一般可以烧开再喝,烧的时候加入生姜片和适量红糖,既可以蒸发掉部分酒精,又能改善口感,另外生姜可以加强舒筋活血的作用,红糖可以加强生津补血的作用。如果搭配乌梅一起食用,更有养阴生津、润肺护肝的作用。

9、冬饮红茶

隆冬季节,品一盏热茶驱寒保暖。中医认为“时届寒冬,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在防寒保暖”。而红茶甘温,养人体阳气。且富含糖类物质与蛋白质,生热暖腹,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可帮助肠胃消化去油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3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