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子的功效与作用
喉咙肿痛是每个人都经常会发生的一种情况,有时因为工作的关系要不断的讲话而喉咙肿痛,而有些人则是因为感冒上火而喉咙肿痛,我们可以使用黄花子治疗,并且有一定的疗效,那么黄花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黄药子对肝肾组织有一定毒性,而且与给药剂量、时间有关,如长时间服用黄药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非蛋白氮都有一定毒性,而且与给药剂量、时间有关,如长时间服用黄药子,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非蛋白氮都有一定影响。
其直接毒性作用,是该药或其代替产物在肝内达到一定浓度时干扰细胞代谢的结果,大量的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可以导致急性肝中毒,最后出现明显黄疸,因肝昏迷,也有因窒息,心脏麻痹而死亡。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治甲状腺肿。以单味水煎,或酒煎服,或用其流浸膏,又可配夏枯草等,能改善临床症状。试用黄花子酒治疗肿瘤,尤其食管癌有一定作用。对治疗神经纤维瘤,横纹肌肉瘤有一定帮助,但动物实验尚未能证实有抗肿瘤作用。疮疡肿毒、蛇害、犬咬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黄药子的主要成分:含少量薯蓣皂苷、薯蓣毒皂苷以及黄药子萜A、黄药子萜B、黄药子萜C等呋喃去甲基二萜类化合物。临床上用黄药子酊、复方黄药子浸膏片、黄药子素片治疗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瘤,有一定的疗效,其中以复方黄药子浸膏片(含碘化钾)疗效较好。对甲状腺、食道、胃及直肠、乳房恶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周裕书、李隆云、罗登庸)
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别名黄药子。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在河北及山东也有栽培。以块茎入药。块茎中含黄药子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此外尚含甾体皂甙、β-谷甾醇、鞣质以及糖类等。经药理试验,对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还有止血和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味苦、辛,性凉。有小毒,具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功能。主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等。外用治疮疖。
一、形态特征
地下块茎单生,逐年向先端增大,扁球形或圆锥形,肥大多肉,直径4—10cm,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须根。茎圆柱形,长可达数米,浅绿色或稍带红紫色,光滑无刺,但有梭线,叶腋常有黄褐色珠芽(零余子),直径1—4cm(或更大)。叶互生,心状卵形至心形,长7—14cm,宽6—13cm,先端锐尖,基部阔心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小而多,**;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纤弱,1—5条,下垂;雌花序较长,达20cm。果序下垂。蒴果长圆形,有三翅。种子一面有翅(图14—153)。
图14—153 黄独形态图
1.块茎 2.雄花枝 3.雄花 4雌花 5.果序
二、生物学特性
黄独的适应性较强,高山平坝都可栽种。喜向阳,但也能稍耐荫蔽。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夹沙土为好。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用珠芽(零余子)繁殖。在头年冬季管理或采挖黄独时,把落在地上的零余子拣回,放在木箱或竹篓里,贮藏室内过冬。3—4月,耕翻土地,开1.3m宽的畦,在畦上开横沟栽种,深约12cm,每隔6—10cm放零余子1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火灰,最后盖细土稍高于畦面。
(二)田间管理
在苗高30cm左右,就要进行浅薅除草,并饱施人畜粪水,同时将茎藤理附在攀援物上。在冬季苗枯时,把落在地上的零余子拣回作种,浅薅一次过冬。第二年管理方法与第一年相同,但是追肥用量要比第一年更多,才能获得高产。到冬季苗枯,拣回零余子后,如管理正常,生长良好的,就可挖收,不然要继续栽种一年,才能收获。
四、采收与加工
黄独在栽种2—3年的冬季挖收。收获时,把块茎挖出,选径粗在3cm以上的加工作药,其余的可继续栽培一年。选好后,泡在水里,洗去泥土,剪去过长和过多的须根后,横切成厚1cm左右的圆片,晒或炕干即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6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