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川龙剑茶的历史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温饱生活解决了,口袋暖和了。但人们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在增加,竞争性不断加大,人们忙里偷闲喝杯茶去。人们开始追求文化生活和健康生活,饮茶开始从一般炒青绿茶到高档炒青绿茶,从一般机制炒青绿茶到手工炒青绿茶即孝感龙剑茶,现在又从手工炒青绿茶即孝感龙剑茶到机械与手工结合型的高档孝感龙剑炒青绿茶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孝感市主要生产炒青绿茶,可是生产的炒青绿茶销售价格低,原因不是孝感的炒青绿茶质量不好,而是我们孝感的人工成本比宜昌炒青绿茶到孝感市的卖价还高,孝感市每一斤鲜叶的采摘费就是10 -15元,一斤干茶的采摘费就是40—60元,而这个价格可买一斤上好的宜昌绿茶。所以,孝感市炒青绿茶生产受到宜昌炒青绿茶大量销往孝感市的冲击,孝感的茶叶生产受到严重的挑战,每亩茶园产值只有500—600元,当时好多茶场都不愿意生产茶叶,出现茶园荒芜现象,甚至有的县出现毁茶种果种粮的局面:如孝南区杨店镇解放村就毁茶200亩种孝感早蜜桃树,云梦县枫子岗茶场300亩茶园全部挖掉种果种粮等作物。为了寻找出路,振兴孝感茶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引进了西湖龙井茶加工技术在凤凰山茶场试验。当时,手工制作的孝感龙井茶品味还不错,从此开始了高档绿茶的生产,孝感龙井茶的问世,不仅提高了孝感绿茶的档次和花色品种,还引导了人们对名优茶的追求。然而,制作的孝感龙井茶样品多次参加省名优茶评比,未能获大奖。这引发了我们对照搬西湖龙井茶加工技术的思考,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名茶,技术是一流的,可能不一定适合我们孝感的水土。为什么不在西湖龙井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呢?于是,我们根据扁形绿茶的原理和制作特点,开始了孝感龙剑茶的工艺设计和研究工作。
孝感龙剑茶制作工艺初步设计后,我们正考虑在那个茶场开始生产孝感龙剑茶的时候,1990年,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浐川村已播种茶园300亩,建立了孝感市浐川茶场;请求我们的技术指导。经过我们的技术服务,1992年成园280亩并开始投产,我们和浐川茶场的同志们一起研制孝感龙剑茶工艺,并生产了样品茶,当时起名叫孝感龙剑茶的乳名—浐川龙剑茶,参加1992年湖北全省名优茶评比荣获金奖。这给我们极大的鼓舞,随后,孝感龙剑茶系列产品—浐川龙剑茶开始正式的生产和销售,投入市场非常受欢迎,茶场的经济效益逐步好起来; 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孝感龙剑茶系列产品—浐川龙剑茶连续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名牌产品,孝感龙剑茶系列产品—浐川龙剑茶销售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1997年就不再生产炒青绿茶,从此专门生产孝感龙剑茶系列产品—浐川龙剑茶。浐川茶场的茶园面积也逐步发展到500余亩,产值达到400多万元,上交利税60多万元。省农业厅有关领导视察后说,到目前为止,浐川茶场是全省茶叶生产单位面积效益最好、上交利税最多的茶场。2001—2005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十大名茶精品和名优茶生产先进单位。
浐川茶场生产孝感龙剑茶系列产品—浐川龙剑茶的高效益典型事例,给全市的茶叶生产指出了一条发展名优茶生产的绿色致富之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发展茶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国家退耕还林和取消特产税政策的鼓舞下,大悟县、孝昌县每年都拿出100—500万元钱发展茶叶生产,把种子种苗送到农民手中,把茶叶技术送到田间,其它县、市、区同样重视茶叶生产。由于政府的支持,榜样的作用,孝感市的茶叶生产蓬勃发展,孝感龙剑茶技术也推广到全市,至2008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25.8万亩,茶叶产量2381吨,产值4.15亿元;其中孝感龙剑茶产量1666.7吨,占到70%,产值3.74亿元,占90%。茶园采摘面积的亩产值3192元,比制作孝感龙剑茶以前的亩产值600元增加5.3倍。孝感龙剑茶的平均价格112.2元/斤,比生产炒青茶的28.7元/元多83.5元,孝感龙剑茶加工技术为全市农民增加收入2.78亿元。
麻糖
孝感麻糖 “孝感牌”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其显著特点是: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原料无任何化学污染,产品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它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钱桔饼等,用传统的配方精心配制,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米酒
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孝感历史承传的凤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孝感视察工作时,品尝了孝感米酒后称赞“味好酒美”。
“神霖牌”米酒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传统产品的特色,在多次各项名誉测验中被评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并获得历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在1998年全国米酒行业中唯一指定为绿色食品。除米酒外,该公司还开发了果蔬系列饮料。
太子米
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注册商标为“步牛氏”,主要品种有太子玉竹
、太子玉玻、太子玉晶、太子玉馨。“太子米”产于邹岗镇牛迹山一带。由于该地土壤含铁量高,水源充足,所产稻米质优、色美、味好。相传唐高祖李渊南巡经过此地,品尝该地所产大米后赞不绝口,即下旨将该米列为皇朝贡米,皇太子尤为喜爱,成为太子主食,遂得名“太子米”。该米通过浙江农学院核能源研究所培植原种,经过不断改良换代,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品。经过现代设备科学加工,精制而成。颗粒均匀,晶莹透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特别是被誉为人体“生命之花”的锌元素高于其它普通大米的3~5倍,食后芳香馥郁,回味无穷。“太子米”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良产品”,1994年荣获“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银质奖”,1997年获“全国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地方名牌产品证书”,1999年经农业部食品检验测试中心检测,18项指标全部符合部颁标准,米质达到“国标特级”,被评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湖北省名牌产品” 大悟绿茶
大悟地处山区,气候湿润,温差较大,多为酸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故县内盛产绿茶。
1983年以后,大悟县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形成“有山必有茶,无山亦种茶”的生产格局,产量产质大幅度提高。基本形成了东部以“大悟寿眉”、西北部以“双桥毛尖”、南部以“金鼓露毫”为主的三大茶叶生产基地。据统计,20年来,县内有13家茶场被评为省部级名优茶场,17个茶叶品牌先后44次获省级以上优质茶金奖:其中,获奖最多的品牌是“大悟寿眉”11次、“金鼓露毫”和“双桥毛尖”各9次,1998年中国国际名茶展览会上它们又被推荐为国际名茶。
小悟银杏
银杏树是一种珍贵的落叶乔木。西汉以前叫“枰”,自晋至唐成“平仲”,宋代始称“银杏”,因其形似杏而核白,明代则叫“白果”。又因生长期长,公公栽植,孙子受益,故称“公孙树”。银杏树是银杏类植物中惟一幸存的遗树种,历经古冰川运动后,仅存于中国,被誉为“活化石”,属国家级保护树种。 小悟乡是孝昌县银杏的主产区。据统计,全乡共有银杏树约3.6万株,其中数龄在500年以上的有5株,树龄在100年至500年之间的有94株,20年至100年之间的300株,20年以下约3.55万株。小悟银杏树龄50年以上的主要分布在界岭、大悟、胡庙、项庙、会亭等村,树龄最大的一株则在石堰村刘家冲,胸径3.5米,树高16米,树龄至少在600年以上。
肖港小香葱
“肖港小香葱”是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镇特产蔬菜。肖港小香葱叶嫩、葱白,最主要的质量特征就是香味浓厚。由?河冲积形成的潮沙土和原地表的黄壤土结合形成的独特土质使肖港小香葱具备了这样的品质独特性。肖港小香葱的叶、葱白、鳞茎、须根都能食用,其食用率在95%以上。肖港小香葱比一般的细香葱具有更加浓郁的香味,除做调味料、蔬菜外,还能做配料,生产多种葱油、葱花等副食品。
据介绍,肖港镇注册了“肖港”牌小香葱,成功申报了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肖港小香葱于2009年分别在首届全国青年农业成果博览会和第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11年8月被湖北省农业厅评为“湖北省名优蔬菜”,目前正在竞争“湖北十大名优蔬菜”。
焦湖莲藕
焦湖莲藕主要分布于孝南区毛陈镇焦湖村周围,总面积3.2万亩,年产鲜藕6万吨以上。焦湖莲藕藕身粗壮洁白,细嫩多汁,煨、炒、酱、渍、生吃各具风味,有粉、甜、脆俱全的特色。畅销广州、河北、西安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99年,焦湖莲藕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的称号。目前孝南区莲藕有7万亩的发展空间及年产15万吨的生产潜力。
大悟板栗
板栗是大悟县内主要特产之一,主要产地为宣化、丰店、三里、芳畈等山乡,年产量达500万公斤以上。其中,板栗重镇宣化店年产量在300万公斤以上,全县“板栗第一村”张墩村年产量达30余万公斤。
汉川荷月
汉川荷月是汉川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据清代《汉川县志》第十二卷的图画上记述:白饼子(即汉川荷月)酥软香甜,相传汉川尹令为奉敬朝廷。
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是用面粉及青鱼、鲤鱼(或草鱼)鱼肉为主料制作而成食品,是湖北地区的名吃。主产于湖北省云梦县,并因此而得名。这种食品营养十分丰富,食之易于消化吸收,并具有温补益气的作用,被人们美誉为“长寿面”。
宫廷烤鸡
宫廷烤鸡乃昔日皇宫御膳。据故宫博物院史学专家介绍,明末清初时期,皇帝要滋补类长寿食物,要求既健身,又不苦。国太师四处寻访多年,在江南一带打听到烤鸡正合御意,便禀报皇上,作为食品。皇帝让国太师试用一年,果然收效明显。于是把这种色、香、味、型极佳的烤鸡定为皇宫御膳,御膳官就以烤鸡作坊主的姓氏定了菜名,叫作宫廷老唐烤鸡。
庙头黄花
汉川黄花菜的种植面积达20000亩,分布在庙头、城隍、分水、华严、沉湖等地,年产量达65万余斤,其中,素有三花之称美誉的庙头镇,所产黄花以花形象俊雅,清香宜人,色鲜味美而闻名海内外,据《庙头志》载:庙头黄花,始种于隋,为历代宫庭御膳、健脑、强身、养颜之贡品。唐代诗人白居易云游庙头留有:杜康能解闷,宣草能忘忧的千古绝句。
孝感早蜜桃
孝感早蜜桃,个头硕大,形态秀美,色泽鲜艳,皮薄肉嫩,果肉细腻,汁甜如蜜。主要分布于以孝南区杨店镇为核心的107、京珠国道沿线,辐射带动孝昌等县市,总面积达到10万亩,年总产量10万吨。
朱湖糯米
朱湖糯米以外观晶莹剔透,米形匀称,富含硒、锌、铁等微量元素而先后两度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朱湖糯米先后在湖北省第一、第二届农产品博览会和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优质产品殊荣,在湖北省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名牌产品”称号。2009年9月28日,朱湖糯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朱湖糯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朱湖农场、东山头农场、朋兴乡、肖港镇、新铺镇、祝战镇、三汊镇、卧龙乡、毛陈镇等9个乡镇、农场现辖行政区域。
潘同春豆瓣酱
风味独特、制作精良的潘同春豆瓣酱,是汉川市马口镇著名的土特产,始于民国初期,是驰名省内外的传统调味佳品。
珍珠花
珍珠花,又称珍珠菜,据清《孝感县志》载:此菜“产山中,成树,白花。花未开时,采之如珠颗。”珍珠莱,过去多为山间野生,产量小,故很稀有;现已有人在房前屋后或菜园边栽种,数量大增,市场到处可见。珍珠花树暮春发芽,芽端缀白色花蕾,花蕾细小、繁密、形圆如珍珠,故称“珍珠花”。
松花皮蛋
早在明末清初,本县专门从事饲鸭的湖区农民,开始利用鸭蛋加工制成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所制皮蛋个大质优,蛋白部分为半透明体,呈茶褐色,光泽晶亮,有明显的松花纹理;蛋黄部分稀酥软嫩,凝而不固。不仅味道醇正更清香,而且属性温凉,具有清热解毒、降压明目、醒脑补体、解暑止渴的功效。应城人以其外表呈松针花纹,风味奇特而称之为“松花皮蛋”,并以“蒲阳佳品”进贡朝廷。清·康熙皇帝吃后大加赞赏,钦定为朝廷贡品,每年必上贡,名声更加远扬于世。
黄滩酱油
1958年1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在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陪同下访问应城红旗人民公社时,周恩来总理把黄滩酱油作为礼物馈赠给金日成首相。黄滩酱油的名贵,首先在于水。大富水在黄滩镇有一段回流处,取名义马河。这里河床土质优良,河水清澈如镜,底层有岩盐散发,河水富含各种矿物质,盛在碗里,能堆出碗面。用这种水再选上等黄豆和优质面粉为原料,经4年以上纯天然发酵,5年的日晒夜露,晒至酱缸里的油面结出一层薄冰样的物体,置在碗内摇晃一下就能粘住碗壁时,驰名中外的黄滩酱油就酿制而成。因酱油表面结出一层厚厚的冰晶,故又名“冰油”。具有汁浓、香醇、味鲜、耐储、有光泽、无沉淀、营养丰富等特点,是炒、凉拌或卤制菜肴的上等调料,是湖北著名特产之一。据记载,黄滩酱油在清乾隆年间,就被钦定为朝廷贡品。
白花菜
白花菜是湖北省孝感市安陆独特的地方蔬菜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康熙《安陆县志》记载:“白花菜:夏月开小白花,可为齑,香味绝胜,有红梗白梗两种,红梗尤美,他处皆不及亦土性异也。”全市各地均产,生产于府河两岸。 1958年董必武来安陆品尝后倍加赞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74411.html